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铁凝是当代文坛重要的作家之一,在她的小说中有很多承载着她情感的意象出现,这些意象不是一成不变地,而是有着一定的变化轨迹,这变化的轨迹与铁凝小说的创作是息息相关的。本文主要从铁凝小说的创作过程入手,探析其小说中的意象变化,以便更好地了解铁凝及其作品,以期从意象的角度来研究铁凝的作品成为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2.
铁凝在《永远有多远》中诉诸人物故事展开一种道德的反思,人文精神的追寻。她以"永远有多远"的询问和期待,对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美德在商业大潮冲击下的迷失与残存进行了深入的历史思索,表现了自身的人文理想及道德期盼。铁凝的作品始终贯穿着一种主体精神,即对女性的生命关爱和深刻的女性忧患意识。《永远有多远》是铁凝这种主体精神的续延,白大省的形象是铁凝对女性自身的弱点的再度思索,并由此引导人们思考:在当下,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生存哲学,换句话说,要追问"我们在哪里?"。这种主体精神的续延,体现了"五四"以来知识分子所追求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发展历程中,知青一代女作家的性别意识极为强烈鲜明。她们对女知青成长过程中自我意识发展的探索,构成了当代"女性文学"一个发展阶段的核心内容。张辛欣、张抗抗、铁凝和王安忆等对此作出了重要贡献,她们的作品分别从女性主体和女性存在的层面表现出强烈的女性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4.
铁凝小说的语言是明丽中的暖色。这种明丽中的暖色从三个方面得以具体体现:一是其早期小说在诗情画意中展现出来的亮色,尤其以红色为主,在《没有钮扣的红衬衫》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二是其小说转型后强烈的色彩对比呈现出来的亮色,在《麦秸垛》中强烈的色彩感显现出作者对人类生命的深层关注;三是其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小说中的生活色,在朴实无华中渗透着温暖,以《笨花》等小说为代表。小说中的色彩是变幻着的,但不变的是铁凝不间断的对创作的思考,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体贴。  相似文献   

5.
铁凝小说的语言是明丽中的暖色。这种明丽中的暖色从三个方面得以具体体现:一是其早期小说在诗情画意中展现出来的亮色,尤其以红色为主,在《没有钮扣的红衬衫》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二是其小说转型后强烈的色彩对比呈现出来的亮色,在《麦秸垛》中强烈的色彩感显现出作者对人类生命的深层关注;三是其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小说中的生活色,在朴实无华中渗透着温暖,以《笨花》等小说为代表。小说中的色彩是变幻着的,但不变的是铁凝不间断的对创作的思考,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体贴。  相似文献   

6.
陈莹莹 《文教资料》2012,(33):72-74
铁凝是当代作家中很有特色的一位,她的日常生活叙事是由点点滴滴的生活细节构成的生活之流,这些生活细节具体体现在衣食住行上,铁凝尤其会选择在“食”中感受人间的烟火与暖意,体悟人的生存状态和内在心理,彰显日常生活的本真意义。“吃”乃人生存之本,我们从铁凝的小说中捕捉到一种美食情结,即作家在小说中对美食的一种反复书写。本文将阐述铁凝小说美食情结的具体表现,同时简析铁凝小说美食情结形成的原因及其对作家创作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铁凝各个时期的作品始终贯穿着一种主体精神,即对女性的生命关爱和深刻的女性忧患意识。《永远有多远》是铁凝这种主体精神的续延,白大省的形象是铁凝对女性自身的弱点的再度思索,并提出女性的自尊、自爱、自强,才是女性真正的觉醒,是女性精神家园建设的关键所在。这种主体精神的续延,体现了“五四”以来知识分子所追求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8.
《草戒指》是铁凝的散代表作。铁凝,河北赵县人,1957年9月生于北京,1975年始发表作品,至今发表约150万字。在中国当代众多的女作家中,铁凝以其特有的风格.赢得了众多读的心。她的作品,无论是小说还是散。大多描写生活中普通的人和事,用细腻的笔触关注着中国女性的生存空间,反映着她们独特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9.
铁凝在小说《永远有多远》中塑造了一个仁义善良的女性形象——白大省。小说的内涵却是这个女孩并不想成为这样的人,她是的不是她想是的,她想成为的她不能成为。“永远有多远”这不确定的发问,倾注着作家对人类主体意识找寻困惑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部多声部意识流小说,《达洛维夫人》展现了多个人物的意识流"对话"和他们之间的"共在"关系。从主体间性理论的角度看,这部小说不仅表现了外部的主体间性,而且还刻画了内部的主体间性,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个人主体的独立性和交互性,以及主体内部的多维度的独特看法,反映了伍尔芙超越唯我论的主体间性思想。  相似文献   

11.
铁凝小说中的道德伦理叙事表现为对罪与赎的开掘与阐释,体现出对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接受.文章试图以罪之比较、罪之赎为突破口,探究铁凝小说中关注人性罪恶与心灵救赎部分,为研究铁凝作品提供新视野.  相似文献   

12.
《败仗》是美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尤多拉.韦尔蒂的长篇小说,被誉为"最后一部优秀的‘南方小说’",也一直被认为是一部具有话剧体风格的小说。韦尔蒂在这部作品中把每一个人物都看作具有独立主体意识的人,充分展示他们灵魂的对话性,并通过其中有着多重象征意义的能指、自白等方式来表达作品的既带有喜剧精神又包含着悲剧意味的双声意义的主题。  相似文献   

13.
铁凝的小说从叙事情节的"可读性"出发,设置了"偶然"性逆转情节的叙事特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在对异化的母亲形象的塑造、变态的集体无意识窥视欲的描写以及忏悔意识的展现中,表现了铁凝对健康人性的呼唤与执著追求。  相似文献   

14.
语文来源于生活,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它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相似文献   

15.
铁凝是以《哦,香雪》为标志正式登上中国新时期文坛的。小说在作家主体审美心理与审美意识的追求上,表现出“五四”时期以冰心、丁玲等为代表的女性作家群体在女性审美意识追求上所具有的典型特点。然而,铁凝的这一审美追求在时代文化语境的制约和作家主体审美意识自觉追求的互动作用下,最终实现了从对“少女时代”审美风格的向往到逐步走向女性文学个性化追求的审美嬗变。  相似文献   

16.
铁凝的小说表现了鲜明的忏悔意识.铁凝认为女人的罪孽源于女性的人伦关系中,包括姐妹关系、两性关系和母女关系.铁凝的作品多是透过这几组人物关系展现女性的原罪之源,女性只有通过忏悔和自省才能达到自身的救赎.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社会中,宽容与自由紧密相连,甚至成为判断社会文明程度的某种标尺。作为一种个性品质,宽容的根基是理解和宽厚,是善良和大爱。铁凝小说创作中一直贯穿着宽容的主题。从道德视角分析,铁凝小说中的宽容主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对他人过失的宽容、对人性弱点的宽容和对不同见解不同行为的宽容。铁凝的作品启发我们:多一些宽容就少一些心理的隔膜,多一份宽容就多一份友爱。因此可以说,铁凝小说对社会的净化和人性的重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亚里士多德的悲剧情节论看来,《呼啸山庄》是一部"严肃、完整、有一定的长度"的作品,符合亚里士多德的悲剧标准。小说情节的"突转"引发了读者的"怜悯"与"恐惧"之情,使小说产生了强烈的悲剧效果。  相似文献   

19.
汪曾祺早期小说大量采用第一人称叙述,突出作为故事人物的"我"的心理世界与作为叙述者的"我"的主观感受,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同时,其作品中的"我"与作者极为相似,小说的抒情具有强烈的真实感,这使其小说具有散文特质。早期小说的抒情化和真实感影响了其后期小说创作,其抒情性被继承了下来,成为后期小说散文化的内在成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明清小说理论中的“发愤”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说创作“发情”说是明清小说理论批评中的重要美学命题。本主要以创作主体的“发愤”特征及其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为观角.对它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认为:它反映了明清小说作家对社会生活的共同感受和小说创作的一种普遍现象;它肯定和强调了小说的社会价值和强烈的社会批判意义;它从多个侧面揭示了小说创作的规律和特点。这些见解体现了中国古代小说作家和作品研究的较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