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4年12月26日至28日,由安徽省教育学会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和合肥师范学院教师教肓研究中心主办、教师教育学院和安徽省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协办的教育学专业委员会第六次学术年会在合肥师范学院顺利召开。国家督学、教育部基础教會监测中心副主任、安徽省人民政府参事、安徽省教育学会会长胡平平,合肥师范学院副校长曹卓良教授,安徽省教育学会副会长朱镜人教授,  相似文献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关键,而师资队伍中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尤其是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又是关键中的关键.从专业教师自身的角度,分析了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的现状,剖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了专业教师在提升自身专业教育教学能力的同时,还应从转变教育理念、挖掘创新资源、革新教学方法、加强教学研究、丰富任职经历等方面来提高自己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并从院校和教研室的角度分别提出了保障和帮扶措施.  相似文献   

3.
创新创业创造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是新时代高校教育改革与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当前高校创新创业创造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存在诸多问题.福建农林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对此进行了系列教育改革实践,构建了创新创业创造教育与专业教育“三个融合”的教学培养体系、课程内容有效衔接的课程体系、实习实践训练深度融合的实践体系,以此促进行政管理专业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4.
创新创业教育是推动教育改革和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举措,全面深化地方高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路径的探究,对促进国家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有着重要意义。基于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问题,提出了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路径。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十三五"的开展和社会经济发展急需新型人才,高等教育呼唤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和体系建设。创新创业的改革与体系建设要以专业为依托,坚持创新融合专业、创新引领创业、创业融入专业、创业带动就业。分析了国外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优缺点,结合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对比找出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出一套全面、系统化、适合我国国情的个性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参考意见,期待寻找出一条注重因材施教的教育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6.
创新创业教育与高职院校专业教育融合发展是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是专业教育改革结合创新创业政策的必然选择。从甘肃省高职院校专业发展同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存在的问题分析入手,从人才培养途径、课程体系导向、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再培训、教学管理机制考核方法改革、专业设置划分等方面阐述甘肃省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7.
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是持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四川大学以"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集训营为抓手、以项目落地为目标,通过广泛调研师生创新创业难点和实际需求,按行业领域精准匹配社会资源,针对性、定制化地开设特色课程、辅导、毕业路演等系列孵化培育活动,让第一课堂滋生创新创业原生力量、第二课堂走出创新创业强劲动力,从而有效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并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8.
教育学专业教学改革是教师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教育学专业培养目标的转变要求改革课程结构和培养模式,因此,教育学专业和教育类专业要相互融合,通过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使教育学专业的学生具备"教育理论+学科知识+教学技能"的素质结构,并采用交互渗透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多种综合素质逐步全面扎实地发展,以培养真正适应基础教育改革需要的教师。  相似文献   

9.
如何使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是创新创业教育能否取得实效、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能否深入推进的关键所在。要通过全员树立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理念,打造专兼职创业导师团队,系统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深化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发挥学校创客空间和大学生孵化基地的作用,使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在实战中实现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校应用型专业创业教育发展迅速,成效显著,但仍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其主要问题有: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不紧密、创业课程设置不科学、创业教育资源不足、创业教育实践协同难等。集成创新理论为高校应用型专业的创业教育综合改革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与方法论。运用集成创新理论分析高校应用型专业创业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体现为集成要素分解不够、集成模块合成不够、集成效应倍增不够。因此,高校应用型专业创业教育改革应坚持集成创新的科学理念,在充分分解专业创业教育集成要素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融合与优化,形成特色鲜明、功能强大的集成体,有效实现集成倍增效应,培养创新型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1.
创新创业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教育改革举措。高校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平台,高校教师是否具备创新创业教育的胜任素质,决定着创新创业人才培育工作的成败。高校教师的胜任力与创新创业教育之间存在必然的内在联系,明确创新创业教育对高校教师胜任力的要求,是培养和开发教师胜任力的前提。因此,在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可从完善教师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优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创新创业教学管理模式、创造创新创业实践条件、打造高校创新创业文化等方面提升教师胜任力。  相似文献   

12.
师范教育改革和教师教育发展,要求教师教育专业化。教师教育专业化关键是从事教师教育工作的教师的专业化。教育学专业作为教育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主要依托阵地,为了应对面临的各种严重挑战,必须通过教育学专业改造,积极调整专业设置,合理定位专业目标,加大教育类课程内容体系的改革和促进教师教育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以实现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转型。  相似文献   

13.
SECI模型应用于创新创业教育方式,为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SECI模型视角下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着顶层设计不完善、缺乏专业的双师型师资人才、资源支撑平台建设不足、与专业教育脱节等深层次障碍.双师型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具备鲜明的学科优势和专业应用、显著的行业经验和实践基础、独特的社会资源优势.双师型教师助力创新创业教育SECI模型影响分析发现,双师型教师有助于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价值,与社会行业实践链接,开启双轨制创业培养模式,融合创业企业资源,改善创业教育体系实践教学,实现智力资源和互补性社会资源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专业教育与公益创业教育的融合是高职院校开展专创融合的重要内容.分析我国高职院校公益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从专业建设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角度剖析了专业教育与公益创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提出高职院校将公益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是人才培养的要求,是深化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本文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方式、考核方法改革以及实践教学条件、教学管理体制机制、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阐述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6.
建立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是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高校设计学类专业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中具有天然优势.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FCE)为构建高校设计学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模型提供了科学支撑,本文从课程体系、师资建设、教育成果、创业扶持四个维度构建了设计学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该评价体系对天津市某高校产品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该校需要进一步优化创业课程体系、完善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科研能力并着力培养学生专利意识.  相似文献   

17.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提高高等学校毕业生创业就业质量的重要举措。要认真总结国际社会实施创业教育的经验,根据中国现阶段的实际与需要,处理好创新与创业、创业与就业、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关系,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18.
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专业、创新、创新教育环节衍接不紧的现象。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要构建多向耦合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实施个性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创新创业多维保障机制,探索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学科专业、创新实践、创业实践教育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9.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提高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对照“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认证理念,学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是当前创新创业教育亟需突破的瓶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底线思维”包括以学生为中心的全员覆盖思维、成果导向的全员设计思维和持续改进的纠偏扶正思维等。专业认证与创新创业教育的互为联动,可助力工程专业认证的顺利实施以及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学校专业人才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教育模式。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以在专业教育中不断强化对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随着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的发展,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发展,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仍在不断探索之中。文章从工科专业强实践性的专业特点出发,结合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教学与科研、理论与实践、教师与学生、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几种典型的创新创业教育推动发展模式,以期为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