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一、前言 地球动力学一词近年使用颇广,从历史上说,人类开始研究地球的形状和性质,并予以动力学的解释,即可称为地球动力学。近代、现代地球动力学是在研究全球构造和地球深部作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应用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以及大地测量等学科,进行综合和交叉研究的重大课题。狭义的地球动力学强调地球各种现象和要素的力源性质和动力作用模式的探讨,广义的地球动力学则包括对各类地球现象进行全球性的概括,并应用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多学科的综合研究,以求达到对行星地球的整体认识,探讨和推断地球演化过程中的动力作用史,从而建立地球动力演化模型。  相似文献   

2.
地球内部水的分布与循环对了解地球内部的物理化学性质、地球动力学和地球的演化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地球内部水含量的探索方法、存在状态、地球各个层圈水的储存能力、高温高压下矿物中的溶解度以及地球物理观测(大地电磁和地震波)结果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研究结果表明,地球内部储存的水可能超过了地球表面大洋水的数倍.微量的水能够引起地震波速度的降低和电导率的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3.
大数据在地球科学各个学科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数据驱动地球科学发现的案例不断出现,有关地球数据信息中心、地球大数据平台及相关学术会议数量逐渐增加,地球大数据正在科学研究上表现出巨大的潜力。科学家对地球大数据的科学方法和工具的需求很大,然而目前地球大数据的理论基础、储存管理和分析方法等仍处于发展之中,对地球大数据的研究和讨论有限。文章通过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科学引文索引(SCI)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收录的地球大数据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从全球论文的产出数量、国家与机构领域研究影响力、研究主题分布、研究热点变迁和国际合作等多角度,分析揭示了地球大数据研究现状;最后,建议未来重点加强跨学科的地球大数据共享与融合,完善地球科学大数据深度挖掘理论和方法,实现对复杂地球系统的分析、建模与预测,支持和服务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人类是地球生命规律产生的,地球是人类生存的载体。人类是地球的消费者,地球上的生物和矿藏资源供养着人类。人类与地球是相依为命的关系,人类爱护地球就是保护自己,人类消费地球就要服务地球。所谓"孝敬"地球就是表示亲切、尊重、爱护人类同一个母亲。  相似文献   

5.
2004年以来,地球科学部先后组织了“地球系统科学战略调研”、“地球科学部‘十一五’发展战略”、“中国与国际地球科学发展现状比较与资助战略分析研究”、“国外科学基金地球科学学科资助规律研究”等课题,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国际地球科学的发展趋势,尤其是我国地球科学的特点、现状及与国际地球科学发展的差距。这些课题是“十五”战略与政策研究基础的延续和深化,吸取和整合已有的战略研究成果和资料,深入分析各类资助数据反映的政策内涵、各类项目资助现状和存在问题,为启动地球科学“十一五”规划提出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学院壳幔物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仪器设备研究方向:造山带化学地球动力学、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壳幔相互作用地球化学、地球内部结构和动力学、极地环境与生态地质学。研究内容:以地壳和地幔物质的元素和同位素组成及其动力学过程为主题,以地球不同层圈之间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7.
《科技风》2021,(12)
地球肿瘤分析是一门技巧,只有熟练掌握了地球肿瘤学,才能服务于地球肿瘤的预报。地球肿瘤分析首先要选用合适的分析资源,而能作地球肿瘤分析的合适资源就是气象卫星所拍摄下来的气象卫星云图,而其他卫星所拍摄的图片则不可用。地球肿瘤分析的技巧主要包括:地球肿瘤分析工具、地球肿瘤的识别技巧、地球肿瘤发生前与地质滑坡前的区别和地球肿瘤发生前与火山喷发前的区别。  相似文献   

8.
本期汇集了计算地球动力学的一些文章 .为了从整体上了解地球系统、实现对地球系统的管理和保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人们对地球的了解 ,要从局部走向整体、从子系统走向整个系统、从定性走向定量、从盲目被动应对地球环境问题走向积极主动地优化影响和控制地球环境 .定量地掌握地球各圈层和整体的发展规律 ,从更深的层次上了解地球系统内的各种动力学过程的特征、机制和控制因素 ,是当前地球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发展趋势 .地球科学是一门基于观测的科学 ,提高观测能力是发展地球科学的基础 .本期的一些文章讨论了对观测数据的处理分析方法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1 顺应地球科学的发展趋势,形成纵横交错的资助体系地球科学是人类认识、利用和改造我们目前唯一生存环境-地球的基础科学.地球科学通过对塑造地球各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以及地球深部内层和日地空间等)的过程以及其相互作用的研究,加深对地球系统的认识,并应用这种认识去解决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中的资源供给、环境优化和灾害减轻等重大问题.一种基于行星地球的科学议程为人们所共识,包括对地球行星的结构、能量和动力、生态、新陈代谢等基本领域的研究.旨在对地球系统组成及其相互作用的变化的认识,并对未来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0.
地球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为第三颗.它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二者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结合产生了地球上的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地球自转的速度是不均匀的.同时,由于日、月、行星的引力作用以及大气、海洋和地球内部物质的各种作用,使地球自转轴在空间和地球本体内的方向都要产生变化.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1,36(8):989-992
正地球科学研究大气、陆地和海洋等相关问题,已经产生了大量来自卫星观测、地面传感器网络和其他来源的地球大数据,为地球系统科学深入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地球大数据在未来促进地球科学的深入发展方面具有很大潜力,将对科学发现作出重要贡献。地球大数据具有海量、多源、异构、多时相、多尺度、高度复杂、非平稳、非结构化等特点,为地球科学中的数据密集型研究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12.
《科技风》2021,(2)
地球肿瘤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本文阐述了地球初形成时的原始态结构和地壳运动后所重新组合成的地球内部结构以及地球肿瘤的成因、演变,以及其危害性等。地球肿瘤不是一朝一夕便会发生,而是由一步步演变走向成熟的过程。地球肿瘤的周期,取决于地质条件、地下液态水储存量和地幔下的冻态水储存量。地球肿瘤不是单纯的一种物体,她是由病变体转化成核气体的产物。地球肿瘤的转化过程是起到将地下的各种物质炼化成矿产的过程。地球肿瘤有时是静态的,有时则会进行较弱活动和较强活动。地球肿瘤活动,不但影响着地表气候,而且还主导着全球气流。地球肿瘤有着两面性,一面所蒸发出来的水汽促进着地球生机,另一面爆发时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因此,如果地球没有地球肿瘤,地球就会变成毫无生机的星球,人类也难以在地球上生存。  相似文献   

13.
地球已经太拥挤了,我们需要新的星球做为家园。金星怎么样?金星与地球,一对双胞胎金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无论在年龄、半径、质量、密度等方面,它都与地球类似:金星的年龄也是45亿岁左右,金星的半径为6073千米,只比地球半径小300千米,体积是地球的0。88倍,密度是地球的0.96倍。因此从年龄和个头上,金星与地球很相像。金星的面貌也与地球差不多:  相似文献   

14.
大地测量学,根据德国著名大地测量学家F.R.Helmert的经典定义,它是一门量测和描绘地球表面的科学。也就是研究和测定地球形状、大小和地球重力场,以及测定地面点几何位置的学科。大地测量工作为大规模的测制地形图提供水平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为开发矿山、兴修水利、发展交通等经济建设提供控制基础:为发射导弹和航天器提供地面点的精确坐标和地球重力场数据;为地球物理学、地球动力学、地震学的研究任务提供测量数据。  相似文献   

15.
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及有关天体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及化学演化的学科,是固体地球科学的支柱之一。它是地质学与化学、物理学相结合而产生,发展起来的边缘学科。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地球化学和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已成为固体地球科学的三大支柱。它的研究范围也从地球扩展到月球和太阳系的其他天体。研究地球(主要是岩石圈)的化学成分以及元素在其中的分布、分配、富集、分散、共生组合与迁移演化规律是当前地球化学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及有关天体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及化学演化的学科,是固体地球科学的支柱之一。它是地质学与化学、物理学相结合而产生、发展起来的边缘学科。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地球化学和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已成为固体地球科学的三大支柱。它的研究范围也从地球扩展到月球和太阳系的其他天体。  相似文献   

17.
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数据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战略高地,是国家和全球的新型战略资源。作为大数据重要组成部分的地球大数据,正成为地球科学的一个新的前沿领域,在推动地球科学的深度发展以及重大科学发现上意义重大。文章在分析地球大数据特点的基础上,介绍了正在开展的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剖析了专项目标、科学内涵,并对地球大数据促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进行了分析。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集成地球科学、信息科学、空间科技等领域交叉融合前沿科学技术,为地球大数据服务地球科学发展带来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地球科学进展>是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共同主办的一份综合性学术刊物,创刊于1986年,双月刊.其主要任务是评述国内外地球科学以及资源、环境科学的研究进展,提供地球系统科学、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等重大综合性主题研究资料,报道边缘学科、交叉学科信息,推动高新技术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促进地球科学和资源、环境科学研究与国民经济建设的结合.  相似文献   

19.
<正>概述连续重力观测数据中包含了众多的地球动力学的影响,其中包括日月引起的潮汐、地壳运动、大气负荷的变化、地下水的变化、地球自由震荡、地球自转速度变化、仪器特性等因素。其中,日月引起的固体潮汐是重力变化数据中的主要成分,地球固体潮汐是由日、月和近地行星对地球的引力变化所引起的地球内部和表面周期性形变,重力固体潮导致的重力变化可超过200微伽,占连续重力观  相似文献   

20.
李竞 《百科知识》2002,(7):16-17
与地球类似之处最多的大行星在内太阳系的4个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中,与地球类似之处最多的是火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