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周日早上去购物,发现社区常去的这家超市往日从来不拥挤的食品点心货架周围围满了人,人们争相购买薯片、饼干、面包,一看就是准备晚上开Party的;回到家里听到NPR(全美公共电台)广播的消息说.从各地前往印第安纳波利斯的机票早已全部售罄。  相似文献   

3.
张宝锁 《考试周刊》2013,(50):127-127
<正>人教版历史必修三和选修四对儒学发展和孔子的生平思想作了系统介绍,但对儒家思想中的尚武精神却鲜有涉及。儒家思想与尚武精神是中国文明传统中两个重要的"文化基因",作为两种异质文化精神,儒家思想与尚武精神并非是水火不容式的绝对对立。儒家思想与尚武精神都脱胎于上古和三代文明,由先秦"士"阶层分化而出的儒、兵、侠则是二者产生的物质载体。儒家思想继承了上古和三代文明,而上古和三  相似文献   

4.
一片喧闹声中,美伊战争打响,又匆匆结束。虽然没有见到国内有大规模的反战游行,不过,就我的感觉来说,这次战争对我们中国普通百姓的震动,要比越南战争,海湾战争要大的多。 前两次美国参与的战争对中国的震动主要在于军队之中,所有的军人在那次战争之后突然明白原来战争可以这样打。从此,高科技强军成了军队建设的主导思想。但  相似文献   

5.
尚武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深刻流淌在炎黄子孙血脉之中,也对文学创作产生广泛影响。中国历代帝王大多受过良好教育或注重提高文学素养,作为拥有特殊身份的知识分子群体,他们在文学史上同样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本文仅就历代帝王诗中尚武精神的体现略作叙述。  相似文献   

6.
7.
对秦人族源问题的探索,其目的在于探讨我国古代居民的活动情况,以及我国古代民族的形成和多民族国家形成的规律等问题。某些学者认为秦人起源于戎狄。这种看法,值得进一步商榷。因为秦人的祖先并不是来自西方的戎族,而是来自东方的夷人,只有其迁居西方才与戎人共居。  相似文献   

8.
秦人有重视交通的传统。而蜀道的经营,尤其显著地表现出秦人以交通建设促成政治军事进取条件的成功。蜀道连接了关中和蜀地两处"天府",为秦的统一准备了条件。西部地区因蜀道的沟通,以经济文化区域的突出优势,长期成为统一帝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唐代诗人中,被后世批评家许以“豪”字者,可谓不乏其例,诸如“豪劲”、“豪旷”等等;专以开疆拓土、驱寇御侮为内容的边塞诗,在唐代也蔚为大观;以《少年行》、《侠客行》命名,正面题咏侠士豪俊的诗作,更是代不绝书,时时间作。这说明,反映在唐人诗歌中的,除却含蓄凝重、温文尔稚的儒士风范,还有一种尚武任侠、激昂慷慨的豪侠襟怀。本文拟对这一文学现象的渊源、构成以及前后期的发展变化,进行大致的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0.
甲午战争后,仁人志士从各个方面探寻中国失败的原因。梁启超超越了器物、制度层面,从民族尚武精神的深层分析中国失败的原因,对尚武精神的实质、作用、中国尚武精神流失的原因以及民族尚武精神的培育进行了相当深刻的探索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土家族傩戏体现了丰富的尚武精神。从戏目的唱词、服饰道具以及民俗仪式中,分析了傩戏文化中的尚武精神。傩戏的产生、发展与传承是荆楚文化传承的重要内容,它有多重的民俗、历史和旅游开发价值,应该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与西欧尚武精神流行于贵族阶层、组成了骑士精神的主体不同的是,中国尚武之风则基本上流行于平民阶层。尽管战国时期开始出现了以尚武为宗旨的武士阶层,唐代的尚武精神也一度成为文人的时尚,由宋至清,历朝历代的中央政权一直延续着重文轻武的政策导向。北宋政权明文规定对“设置教头,练习兵仗”的民间组织要严加取缔。元代为蒙古人统治.他们生性剽悍好战,对汉族人尚武却没有表现出格外的兴趣。明清两朝,由于城市的兴起.尚武群体开始向娱乐化方向发展,开始出现了一些武术的流派与社团.  相似文献   

13.
14.
《诗经·齐风》以艺术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了齐人丰富多彩的民俗生活,展现了西周中后期至春秋早期齐人的社会生活和人文风貌。这些民俗涉及齐人的物质生产生活、婚恋生活、衣食住行等。本文从耕织与渔猎、爱情与婚姻、服饰与住行三个方面探讨《诗经·齐风》中齐人的社会民俗生活。  相似文献   

15.
庚子以后,随着国家危机的日益加深,新知识阶层为挽救民族危亡,提出“尚武”以军事救国的爱国主张,逐渐形成尚武思潮。军国民教育会的成立对这一思潮的形成及高涨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反映了革命党人为挽救民族危亡作出的巨大努力。  相似文献   

16.
当代军人尚武精神是在军事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坚定信念、崇武思想、战斗品格、报国志向和奉献精神。它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崇高的理想信念、深厚的爱国情怀、强烈的职业观念、顽强的进取精神、无私的奉献品格、能动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7.
西夏是以党项族为主体建立的封建割据政权,并与宋、辽、金鼎立达200年,对中国北方地区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西夏能够立国归结于党项族的尚武精神和对军事的高度重视。这种尚武精神,是一个处在上升飞腾民族心理的表白,也是对前途、对命运、对力量、对速度、对生命的赞美。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蒙古灭西夏时采取了灭绝政策,使得西夏王朝的许多历史变成千古之谜。然而,西夏岩画及西夏文题记的发现,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批珍贵的西夏时期的手迹和文物资料,借助于古今所编撰的西夏文辞书和历史、民族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文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西夏人活动范围以及在宗教、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发展的脉络,认识它的发展规律,对于发展中华民族体育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管子》中多篇提及古帝王,如三皇、五帝、三王等,反映了齐人的崇古倾向。古帝王在《管子》中主要作为说理的论据出现。齐人虽崇古却不迷古,他们对古帝王亦有所批判,反映了齐人在认同基础上善假物以为己用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9.
<齐物论>中显现的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的观点常常被今人批判,但是如果我们深层次地去理解庄子的齐物论会发现其实他所谓的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仅仅是一个工具,是一个帮助我们进入无我、无此、无彼逍遥状态的工具而已.  相似文献   

20.
反帝爱国、救亡图存是近代诗歌的鲜明主题。诗人们以诗泄愤,用诗排忧,借诗抒情,他们怒列强之入侵,愤清廷之腐败,悲国土之沦丧,忧民族之危亡,悯人民之疾苦。这种深深的忧患意识,使诗人们以诗歌为武器向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开战,歌颂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精神,崇尚宁死不屈的献身精神,鼓吹颂刀剑、乐从军、振国魂的尚武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