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个性,是指一个人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健康的个性品质是人生取得成功的前提和保证。语文学科因其独有的工具性、基础性、人文性,在促进学生个  相似文献   

2.
梁红梅 《广西教育》2005,(10A):33-33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个性化教学。语文教学如何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学生健康个性的发展,是教师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个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小学语文可以说是基础的基础,它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容,为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探寻有效的创新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  相似文献   

4.
一、处理好学生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关系谈到发展个性,不少教师和学生总以为就是发展个别的性格,体现其个人价值而无视他人的、集体的利益。许多教师不喜欢表现出"反抗"和"捣乱"的学生,对于学生  相似文献   

5.
个性,是指一个人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健康的个性品质是人生取得成功的前提和保证。语文学科因其独有的工具性、基础性、人文性,在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健康个性品质的形成呢?  相似文献   

6.
所谓个性,就是一个人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如性格、兴趣、气质、爱好。《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当今社会呼唤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教育,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人,发展人。因此,独特的、灵活的多样的教学方式与学生个性发展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7.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精神生活的全部意义,就在于唤起每个学生个人的人格独立性。“个性”,《现代汉语辞典》解释为:“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的一个人的比较固定的特性。”心理学上解释为“个性是个体独特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教育学中定义“个性”为个体在先天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主要是教育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利于自身解放的,  相似文献   

8.
教师的崇高在于以人格培养人格,以灵魂铸造灵魂。教师要用美好的人格、渊博的知识、卓越的才能铸就民族未来的奇光异彩。素质教育发展到今天,教师除了要注重自己的人格修养外,还必须重视学生良好个性心理素质的培养,这也是我们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语文教材中小少文章,尤其是文学作品,都涉及到人性、人格、意志等。因此,联系实际去分析理解作品人物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在进行语文教学的同时,有意识地渗透个性心理素质的教育,小仅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语文教材,提高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对培养其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也大有裨益。[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赵祥 《教学与管理》2012,(24):148-149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重要的部分,体育课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其个性可以充分地显示和发展。因此,如何通过学校体育教学来努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值得体育教育界共同关注。一、个性的内涵和基本理论个性是一切心理过程的总和,是评断一个人的可靠的根据。就其心理特征来说,个性主要包括兴趣爱好、气质、能力和性格四个方面。影响个性发展有先天  相似文献   

10.
教育“人本论”认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人做个真正的人,离开培育人这一点,教育就不存在。教育必须“以人为本”,尊重、理解、信任和关心每一个学生,发展他们的个性。而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一直将培养理念化和理想化的人才作为核心,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规矩”与“方圆”的包围之中,缺乏利于个性发展的多元的教育环境,漠视了个体的独特性。因此,培养学生的个性已成为战略性任务。  相似文献   

11.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的一切活动必须紧紧围绕这个中心。当今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 ,也不停留在“传道授业解惑” ,而更应该是学生个性的塑造者。因此 ,从学生的个性需要出发最大程度地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发展学生的个性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近几年来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发展 ,只重视单一传授知识、忽视学生能力个性培养的传统教学观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大部分教师已充分意识到培养学生个体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一个人的个性 ,不仅影响人的思想素…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中把学生当作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相信、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他们善于从事物的多个角度、多个侧而来进行思考,大胆尝试,敢于打破常规,别出心裁,勇于标新立异,寻找出各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途径,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其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小学阶段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阶段,也是小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时期。但是,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过多地重视其工具性的一面,而忽视了其对小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人文性影响。本文就小学语言教育对学生个性培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个性的发展要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人格健全,道德高尚,团结协作,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一个语文教师,就要担当重任,重塑学生健康心灵。要实现上述目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正>现代社会,素质教育正得到大力提倡和推广,然而从当前的教学状况来看,重视知识、能力、智力的教学,而忽视人性、人格、人品的培养的倾向仍很突出。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它各自的功利性,而语文的功利除了从知识和能力上教会学生掌握这门工具以外,恐怕最根本也是最主要的,就是通过语文教学,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怎样立足社会。因此,语文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在传授语文  相似文献   

16.
一,转变观念。让课堂动起 在学校里,学生大部分都是在课堂上度过,老师如何立足课堂、引导学生展示个性、尊重学生身心发展、在教学中让学生自互助,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显得至关重要,只要老师不束缚他,每个学生都会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每个学生都能畅所欲言,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和谐统一,是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尊重学生的主体发展,充分发挥语文教育的独特魅力,培养健康个性的人才,是新世纪教育目标所在。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呢?  相似文献   

18.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要靠人才。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教师应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自己的职责.而语文是各门学科的基础,对于在素质教育的实践中搞好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那么.语文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9.
<正>在传统的教学中,最大的问题恐怕就是忽视对学生个性品质的培养,没有把"人"放在主体地位上,没有重视学生的人格尊严。今天我们倡导素质教育,其目的就在于和谐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这是我们的教育必须认真解决的问题。因而,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塑造其健全人格,成为语文教师肩负的重任,也成为语文教师必备的能力素质。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个性,塑造其人  相似文献   

20.
如何教好语文?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从选编的这组文章中,读者可以看到,教师们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优化课堂教学和生命教育等角度,对这一常谈常新课题所进行的孜孜不倦的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