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众艺术本身,就是一种“后现代”的美学。在美学史的前现代及现代阶段,理论家们对“美学”学科的理解一直是片面、狭窄的,集中表现在将理性与感性、艺术与生活、内容与形式、作与读主观“放对”,人为地将之置入到几个“二元”结构系统中去。大众艺术则反对这样的“美学”,甚至反对任何一种企图借“规范”之名施“约束”之实的理论。但在对传统和现代主义“二元”理路的实践性反驳中,它依然表彰了一种“后现代”的美学观。  相似文献   

2.
艺术事件为现代社会生活和城市文化注入了决定性的活力。而当代艺术的实验和对人类文化新的观念都在"艺术双年展"的模式中潜移默化地滋长。对比分析威尼斯双年展、利物浦双年展和北京双年展等现象,中国的艺术双年展应多元性地呈现艺术家们的独立经验和文化活力,并促使中国艺术有尊严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论证了后现代艺术不同于现代艺术的若干审美特征,认为它是“超美学”,与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化、消费化有直接关系。它体现出后现代认同的工具理性,排斥了人文理性与历史理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在轰轰烈烈的后现代文化造星运动中,以新疆气质获得独立艺术品格的刀郎显示出跨地域的持久艺术生命力.本文从文学性角度出发,分析其词作的艺术特征,从叙事性、比兴手法和“哀而不伤”的审美特质诸方面,论证他对《诗经》“国风”传统的继承关系,思考其音乐所具备的化合传统、现代与后现代的文化能力.  相似文献   

5.
流变中的现代、后现代雕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雕塑艺术在后现代语境下继续发展,不断产生出花样繁多、样式各异的作品。传统意义上“雕塑”的定义和分类开始失效,很多作品已不能武断地以雕塑名之。章从雕塑艺术由现代向后现代发展的脉络中归纳后现代语境下雕塑的特点,以及雕塑艺术的发展与走向。  相似文献   

6.
当代“审美泛化”已成为了“后现代”的美学特质,然而,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这种历史趋势都被直接等同于“日常生活审美化”。实际上,“审美泛化”包涵着双重的逆向运动的过程:一方面是“日常生活审美化”,另一方面则是“审美日常生活化”。前者是就“后现代文化”的基本转向而言的,它直接将“审美的态度”引进现实生活,主要包括“表层审美化”与“深度审美化”两类;后者则主要是就“后现代艺术”的大致取向来说的,它力图去消抹艺术与日常生活的界限,但这种趋势在前现代与现代主义艺术那里就已存在。由此观之,当代“审美泛化”的全息图景,便在历史整体性上被呈现了出来。  相似文献   

7.
尽管西方现代主义艺术“主义”繁多,“流派”纷纭、“运动”迭起,时期上还有所谓“现代”、“后现代”、“后后现代”之分,但由于它们生长在相同的现实生存境遇和文化心理形态之中,最终都不约而同地聚集在了“荒诞”这种审美大风格之下。“荒诞”,无可争辩地成为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化艺术最典型的审美形态和最核心的审美范畴。它既是一个败坏祖业的孽种,又是一个重开天地的英雄。它既象一头凶猛残暴的“野兽”,给西方传统文化艺术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又象一个“卡西莫多”式的天使,对人类本真的自我、本真的存在发出了热情的召唤。作为最能体现现代西方社会时代精神风貌的审美形态,现代主义艺术与此前的古典主义、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启蒙主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艺术,具有同样的存在依据和同等的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8.
重估20世纪末中国"现代书法运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世纪末的中国“现代书法运动”是一场借“现代”与“书法”之名,行“非书法”、“后现代”之实的少数人的艺术运动,其最终的衰落是因为其具有脱离书法本体的致命弱点。  相似文献   

9.
王莹 《大连大学学报》2009,30(1):141-142
李倍雷博士用一种批判式思维对我国当下现代、后现代艺术进行重新认识,摒弃以往盲目推崇西方艺术形态的心理,对中国艺术现状进行客观思考,看到了我们在借鉴西方艺术经验时存在的“移植”“挪用”问题,提出我们须构建“当代艺术”之理念,对当下艺术走向指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百家讲坛》催“火”了中国传统文化,让国学一时之间大“热”起来,这一现象启迪了荆楚艺术的后现代传播。荆楚艺术以其博大精深、浪漫瑰丽的艺术特色而自成一系,是中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化艺术的典型代表,有着辉煌灿烂的艺术成就,也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但是它在现代遭遇的曲高和寡的难题,面临着传播与发展的困境。后现代是高度关注公共意识的时代,重视精神信仰,主张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并以“社区”和“家庭”为单位进行传播。它的莱些合理观念可以帮助解决荆楚艺术的传播问题。  相似文献   

11.
现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家的艺术作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现代艺术的很多样式和创作方法,思维观念对后现代艺术家的创作产生了极积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后现代艺术无论是创作方法和艺术样式多是在现代艺术的基础上传承和创造而来的。  相似文献   

12.
同桌轶事     
恍然大悟 我和我同桌放假一起去参观一家现代艺术美术馆,发现在一间名为“后现代派雕塑艺术”展厅里,只有我们两个人在参观,连个讲解员或工作人员都没有。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精神与后现代课程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现代主义认为我们必须调整自己——认识到我们不再生活在“现代”世界。“现代”世界如今已经成为过去的事情。我们进入了“后现代”世界。但后现代却又与现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后现代思想的复杂,必将带来多元的后现代课程观。  相似文献   

14.
西方后现代艺术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理论课题,要清楚认识和了解西方后现代艺术就必须和西方现代艺术结合来探讨.本文正是以西方后现代艺术对西方现代艺术有着宏观上的延续和变革为切入点,着重介绍了西方后现代艺术的现象和影响,以及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我国艺术界对西方后现代艺术应持有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60年代后。伴随着后现代艺术思潮的兴起,西方设计领域也随之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变革。具有后现代思想意识的设计师从不同的方向对20世纪初期所确立的现代设计观念进行了修正、反思和超越,这种“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潮在对现代主义的批判否定中发展、壮大,并展现了极强的文化震撼力,呈现出反传统、反主体意识等诸多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6.
燕丽丽 《衡水学院学报》2012,14(3):25-27,24
西方现代艺术旨在表征个性的解放、人性的觉醒与心灵的自由,而后现代艺术则彻底解构了现代艺术的传统思维模式与审美主旨,在消解一切中陷入了后现代的艺术困境,即在思想解放立场上对现代艺术解构有余而建构不足。唯有在积极扬弃现代艺术的基础之上注入后现代元素以达到感性美与思想美相统一的和谐境界,才能开创当代艺术思想发展的新走向。  相似文献   

17.
艺术是体现在人类的生物、物质、社会和精神性生存等几个生存层面的一种本质力量和生存方式。但艺术追求完美的本质难免与“神圣”的概念相混淆,成为“神圣”的言说方式,在传统化价值预设的“神圣”化过程中,艺术自然地被神化了,因而难免在现代、后现代哲学对传统化价值批判中成为批判和解构的对象。然而,艺术的变化并不是艺术本身,而是依附在艺术身上的思想观念,在当今哲学与化的融合中,哲学对艺术的“他律性”已经很明显地支配了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反动,随着20世纪60年代以来北美及澳洲向“后工业社会”的转型,北美及澳洲的“现代教育制度”正向“后现代教育制度”转型。在后现代背景下。美、加、澳等国学校教育制度不断分化,具有了“告别整体性和同一性”的后现代特征,体现了多元化、灵活化的后现代学校制度趋势。  相似文献   

19.
后现代教育学是对现代教育学的辩证否定。后现代教育学被称为“一门艺术”,它要使学生学会如何将自己的生活经历置于更为全面的文化背景去解读,因而要求教师掌握阐释性教学法。这种教学法原则是:自主性、意义整体性、理解的现实性和意义的阐释性相符。  相似文献   

20.
后现代、文化产业与超美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现代是当代西方一个复杂的现实话题。在所谓“后现代性”、后现代社会的在众传媒及艺术的品格特征等问题上,鲍德里亚、凡蒂莫等后现代作家提出过重要的见解,这对我们解读西方后现代社会有着重要的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