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陶行知先生说:"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先生的这句话呢?我是这样认为的:在我们数学教学中数学问题应成为其主线,只有将问题抛给学生,学生才能打开自己智慧的阀门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文从"问"的三个阶段入手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教育理论的核心。陶行知先生反对脱离生活的传统教育,主张建立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提倡"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生活决定教育"。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努力践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使数学教学在生活的沃土中扎根、发芽、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3.
1950年,台大校长傅斯年先生在<台湾大学校刊>发表文章,题目是"几个教育的理想".这一年,傅斯年去世.五四运动时的学生领袖、中国语言研究所的创始人、北京大学代理校长、敢跷着二郎腿跟蒋介石指手画脚讲话的一个人留下了怎样的理想呢?其中之一竟是"一个理想的大学,应该办平淡无奇的教育"! 教育可以"平淡无奇"?我们的基础教育应该平淡无奇吗?傅先生的"教育理想"不能不让人惊讶乃至震惊.  相似文献   

4.
近一百年前,鲁迅先生在其小说<狂人日记>的末尾大声呼吁"救救孩子",谁来救救孩子?笔者认为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近一百年过去了,教育是否拯救了孩子?遗憾的是,笔者看到了有学者不但呼吁"救救孩子",而且呼吁"救救教育".我们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5.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及实践,是当代教育人永远无法读完的"有字书"与"无字书"。但当下的教育人在读这本"大书"时却往往只关注陶先生的具体教育主张,摘其一朵而闻其香。黎化先生的《沿着陶行知的足迹》一书告诉我们,学陶师陶的第一要义应该关注陶行知先生"教育救国"思想之宏愿,基于当下的时代要求和社会实践,立志于"教育报国"。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艺,通过不断超越功利束缚来实现人的教育,甘于平凡,无悔奉献,传承行知先生的教育为国思想,为中国梦的实现尽力尽责。  相似文献   

6.
万阿平 《生活教育》2014,(19):99-100
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和"生活即教育"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对当今的职业学校教育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然而,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班主任如何以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来指导我们的班主任工作呢?本文就这个问题结合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实际,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研究的背景 教师应该有怎样的教育立场?成尚荣先生认为:"教育立场应该有三条基准线:教育是为了谁的,是依靠谁来展开和进行的,又是从哪里出发的.毋庸置疑,教育是为了儿童的,教育是依靠儿童来展开和进行的,教育应从儿童出发.这就是教育的立场,因此,教育的立场应是儿童立场.儿童立场鲜明地揭示了教育的根本命题,直抵教育的主旨."  相似文献   

8.
<正>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在座的莘莘陶子们:大家好!我是来自建瓯市实验小学的葛莉萍。通过参加省陶研会第三期的培训学习,我对陶行知先生有了更深的了解。陶行知这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对于当今中国的教育,仍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我们应该学习和研究他的教育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教育实践,提升我们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促进我们的教师专业成长。我们该怎样学习陶行知呢?我认为,学陶的第一步是"知陶",也就是对陶  相似文献   

9.
"读经热"的冷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段崇轩 《现代语文》2002,(10):16-17
段崇轩先生(山西省作协副主席)的这篇文章从时下的“读经热”谈起,提出了当下中学语文教育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即在今天的全球化语境中,在中国的现代化选程中,我们的下一代应该如何面对民族的传统文化?具体而言,我们应该把哪些古典诗文作为精神食粮推荐到我们的下一代面前?我们又应该从什么角度以一种怎样的价值判断来讲解这些篇目?对古典诗文的学习在当前的中学语文教育中,应该占据怎样的位置与比重?编者希望各位同仁就这些问题及中学语文教材、各类中学语文读本中对古典诗文篇目选择上的轻重发表自已的高见,以推动对这一问题研究的深入、具体地展开。  相似文献   

10.
<正>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提醒管理者经常思考三个问题:"我们的事业是什么?""我们的事业将是什么?""我们的事业究竟应该是什么?"那么,教育管理者和执教者,也应思考三个问题:"我们的教育教学现状是什么?""我们的教育教学将会发展成什么?""我们的教育教学究竟应该怎样发展?"我想,在经济欠发达地区,首先应关注教育的"公平"与"质量"现状怎样?将会发展成什么?究竟应该怎样发展?  相似文献   

11.
陶行知先生有一句话:"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以此来打量今天的教育,我以为,我们在某些方面,缺乏的正是一个"真"字-- 我们平时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是否说过一些言不由衷的大话、套话或者连自己都不相信的假话? 每当迎接上级各种检查验收的时候,我们是否有许多自觉不自觉的弄虚作假?  相似文献   

12.
汪林 《考试周刊》2013,(52):124+110-124,110
<正>新一轮课改的浪潮向我们涌来,"迎接新课程,我们做什么?"这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教学生活化不失为一种实现新课程目标的有效策略。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去要而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  相似文献   

13.
<正>杨绛先生的散文《老王》自问世以来,备受读者的关注,特别是对于杨先生在文章结尾处的"愧怍"之情,历来是见仁见智。虽然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一千个哈姆雷特"毕竟还是哈姆雷特,因此,我们不能容忍误读甚至曲解,特别是作为语文教师,更应当正确引导学生来理解这样的情感主题。那么,杨绛为什么要"愧怍"呢?我们又应该如何理解呢?本文从以  相似文献   

14.
重庆沙坪坝区实验中学,把"艳照门"事件作为反面教材引进课堂,一石激起千层浪。教育能否直面"艳照门"?教育素材的选择是否应该事先过滤?各种观点,莫衷一是。围绕这一事件,我们选编了两篇观点针锋相对的评论,无意裁定孰是孰非,用冷静、理智的思维来对待教育问题才是我们的初衷。  相似文献   

15.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必须重视直观,而直观就是跟事物直接接触。"幼儿都非常喜欢游戏,特别是角色游戏。在叶圣陶先生看来,幼儿园生活也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幼儿在幼儿园里接受教育,实际上就是学习怎样生活,怎样做人。因此,幼儿园应该为幼儿设置种种环境,让他们能够在这种环境中直接去学习生活、学习做人。如何把游戏还给幼儿,根据幼儿的意愿来产生新的主题?下面以角色游戏"小舞台"为例,借鉴叶圣陶的教育思想来指导,让小舞台绽放"行知"魅力。  相似文献   

16.
<正>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教育的生命力特别强,它今天不是完成的东西,明天也不是完成的东西,它会永远随着历史和生活的发展而发展。"[1]"不应该常靠着稗贩和因袭,而应该准照那国家的需要和精神去谋适合、谋创造。"[2]当年陶行知先生创立生活教育的时代环境到如今已经大变样了,虽然生活教育中的一些主张具有普遍性,我们到目前还没有实现,随着30年来陶研界的学陶、师陶、宣陶、研陶和践陶,生活教育的创新、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那就是集中在"创陶"这两个字上。现在越来越多的实践者感觉到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在学校教育方面  相似文献   

17.
<正>自立,方可立人。教育,不仅是立人的过程,更应该是教师自立的过程,即教师自我修炼的过程。没有自我修炼,自立都谈不上,焉能立人?那么,教师如何修炼呢?林格先生的《教育者的自我修炼》为我们提供了自我修炼的"五行说"。"金"之可贵——尊重孩子,呵护好奇心。尊重孩子,尊重他们的身心特点,尊重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是教育的可贵之"金"。没有尊重,教育很容易沦为"想当然"的"灌输";不尊  相似文献   

18.
为自己喝彩     
正伟人,处处是歌功颂德,喝彩只是陈词;明星,时时有镁光闪烁,喝彩不过滥调;那么更多名不见经传的芸芸众生呢?谁来为他们喝彩?他们又该不该得到喝彩呢?从小我们接受的都是"谦虚""隐忍"的教育;从小我们就被告知"我们是社会主义建设大潮中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从小我们就习惯了对"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嘲笑,于是我们逐渐相信:我们很平凡,我们不应该得到喝彩。  相似文献   

19.
<正>我们幼儿园一直以来都是以"我阳光,我健康,我运动,我快乐"为宗旨,以探索体育器械的"一物多玩"为主线,来开展幼儿的户外体育活动。我们以一个班级为单位,每一学期探索12种体育器械的"一物多玩"来发展幼儿身体的各项技能。大家都知道幼儿园的教育是以游戏为主,玩又是孩子们的天性,也是孩子年龄特征当中最突出的表现。那么我们老师怎么引导孩子们玩?让他们玩什么?在玩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什么?这都是我们老师在日常活动中应该注意到的事情。像我们幼儿园搞  相似文献   

20.
陈楚 《生活教育》2014,(5):79-81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决定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创设生活化的英语,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分别从教学环境生活化,教学内容生活化和教学手段生活化三方面来阐述自己对小学英语生活化教学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