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职院校毕业生面临激烈的求职竞争。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语文教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新的市场形势下,语文教学应积极地面对高职生的就业需求,及时调整语文教学的思路,既能保证高职生文化素质的发展,又能满足学生职业素质提高的需求。因此,高职语文教育应推进教学人文性和职业性相结合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毕业生面临激烈的求职竞争。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语文教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新的市场形势下,语文教学应积极地面对高职生的就业需求,及时调整语文教学的思路,既能保证高职生文化素质的发展,又能满足学生职业素质提高的需求。因此,高职语文教育应推进教学人文性和职业性相结合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3.
语文国学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但高职院校的语文教育却不容乐观,很多高职院校逐渐缩减语文课时甚至取消语文课程。实际上高职学生仍然需要语文课程的学习。语文是各种专业学习及个人不断完善提高的基础,语文对于高职学生的求职和职业生涯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语文有着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作用和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情感教育作用。因此,高职院校仍然非常有必要开设语文课程。  相似文献   

4.
5.
语课程与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的界定,存在着多元化的特点。对语课程与教学目标价值取向的定位,应从三方面去认识:一是人性教育应落实到教材课的内容;二是工具性的本身也体现着人性教育;三是对人性的感知是一个取舍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具有独特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采取相应的策略才能保证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改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底教育部在湖南召开了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会上建议高校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旨在强化母语意识,深化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此建议得到了与会各高校及语言专家的广  相似文献   

8.
唐菀 《学语文》2011,(3):27-28
一、高职院校语文课程的现状高职院校语文课程在培养高职学生语言素养、人文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高职语文课程开设和教学的现状却令人堪忧。生存不容乐观.不少高职院校尤其以理工科为主的高职院校几乎不开设语文课程;教材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9.
10.
《语文课程标准》和以往的大纲相比较,其最大的特征在于“新”。这个“新”不是一般的新,而是以全方位的崭新的面貌出现。从它对语文性质的认识到语文任务的分解、从语文内容的安排到教学方法的选择等等,都是以一种新的姿态出现。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性的统一,是语课程的基本特点”,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实践才会使语课程的“人性”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呢?  相似文献   

12.
王汉奇 《广西教育》2022,(21):112-114
本文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开展大学语文教学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教材内容选编不够合理、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论述高度重视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和选用、注重大学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实用性、强化大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审美性等策略。  相似文献   

13.
旧的教学模式还在充斥着高职语文课堂,最具趣味性、人文性的语文,变成了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构建注重人文素质的高职语文课程是“人文日新”的高职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语文教育本身的需要。树立注重人文的高职语文课程理念,突出注重人丈的高职语文教学目标,提高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4.
仇敏 《湘南学院学报》2007,28(4):97-102
语文课程肩负发展性教育的使命,传统课程领域的范式是课程开发,满足于语文课程历时性的工具意义。而在新的历史语境下,注重的是语文课程的共时性的人文价值。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课程,必须凸显语文教育的文化特质和人文精神,消解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二元对立,突出职业基础教育的特点。强调语文课程的普遍性和共时性的人文价值,必须和"技术兴趣"要旨以及具有"程序主义"倾向的"课程开发"相区别。  相似文献   

15.
一、语文课程的性质 语文是什么?“语”,大家都认为是指语言;“文”,有人说是指文字,有人说是指文章,有人说是指文学,有人说是指文化。也有人考证这门课程定名的由来,认为“语文”是指“口头语”和“书面语”。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的界定,存在着多元化的特点。对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价值取向的定位,应从三方面去认识:一是人文性教育应落实到教材课文的内容;二是工具性的本身也体现着人文性教育;三是对人文性的感知是一个取舍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是科学性与人文性,而不是工具性与人文性。本文首先从特定的社会背景、理论渊源和逻辑立场三方面批驳了语文课程工具性之谬误,而后从语文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和研究方式五个方面探讨了语文课程科学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郭劲东 《文教资料》2010,(17):43-44
五年制高职教育要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语文教育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多种渠道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加强人文建设。  相似文献   

19.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只有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二者有机统一、相辅相成,才能培养学生在语言方面的基本功,发挥语文课程对学生情感态度的熏陶感染作用,发挥其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作用。《散步》这一课例以语言训练来体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以体会“尊老爱幼”来体现其人文性,二者相辅相成,水乳交融。  相似文献   

20.
任何改革在本质上都是一种扬弃,我们只有以辩证的观点和冷静的头脑去认识、处理语文课程中的诸多矛盾,做到继承中有发展,发展中有创新,吸纳中有整合,"重中而不轻外,厚今而不薄古",才能使语文课程改革在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态度的指导下,实现全面创新和发展。当前语文课程改革中出现了诸多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