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在新形势下,教育教学必须革新观念,转变思想,改进教法,达到优质高效的教学效果。作文教学,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教师要与时俱进,改变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结合学情,采取有针对性的和可操作的措施,实现高效教学。一、结合学情,丰富写作素材 小学生思想单纯,生活简单,作文靠的是参考、模仿和想象。脱离了这些,他们就没什么可写了。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转变思想,鼓励他们写自己想说的,表达自己所想的,尊重他们的表达方式和情感,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教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必须注意阅读与写作的密切关系,抓住可以训练的点进行仿写、改写、续写、补写等训练,培养学生多角度利用课文资源的能力。以《找春天》为例,课前我让学生收集与春天有关的优美词句和片段,课后要求学生选取《找春天》中的一两处景物细细观察,对比自己身边的春天,再详细展开。这样的设计一举两得,学生既理解了课文内容,愉悦地感受春天,亲近春天,又完成了习作。  相似文献   

2.
<正>地理学科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地理教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并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重要的教学理念以及实施生活化教学这一重要的教学策略。这就为我们的初中地理教学指明了改革的方向。地理教学科不能脱离生活而孤立存在,否则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教学中,教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深入挖掘生活中的地理素材,将学生的地理学习置于现实生活这个大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用好生活课堂这个作文和教学的重要课堂的认识,进一步强化了开展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重要性,特剐是其在作文教学中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推进,我们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小学语文教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丰富多彩的生活给教学引来了一泓活水。可以说,语文教学如果脱离了生活,那将是是贫瘠的、无味的,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相似文献   

5.
构建生活大课堂——跳出数学教数学,在这个标题里提到两个“数学”,前者指数学课本和数学课堂,后者指数学知识、数学方法、数学思想等。跳出数学教数学的意思是数学教师不要把自己和学生都死死地捆绑在教科书里,硬啃那些枯燥的公式与定义,而应该把儿童的学习行为放在他们生活的大环境之中,把学习数学的思维过程与认识生活现象的思维过程沟通,在更广阔的天地间开展教学活动,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与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6.
中学作文教学中有不少地方与当前强调进行的素质教育不相适应,其中突出的一点就是片面地传授写作应试技巧,把活生生的作文教学变成死板的程式训练、套路训练。 顾名思义,程式训练和套路训练是从戏曲和武术的基础训练中移植来的。写作和戏曲、武术的学习都有个基础训练问题,但后两者的初学阶段,着眼点在模仿  相似文献   

7.
张开萍 《学子》2011,(9):56-57
怎样让每一个孩子都喜欢作文、乐于表达呢?我认为:作文教学,首先必须树立“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外延相等”的观念,用生活化的教学理念指导小学生作文,寻找生活和写作的契合点,探索一条有效的指导途径,构建一个“以内容题材为中心,以创新为主题,  相似文献   

8.
"注·提"实验教材对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提出了"多认少写"的要求,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尽快尽早尽可能多地认识汉字,迅速扫除读写障碍,以便及时进入阅读和写作.……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强调科学素养(如动手能力、科学交流能力等探究素质)与人文素养,强调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强调口语交际,等等.新课程所强调的这些素质中有一些是无法通过纸笔测验等考试方法所能充分表现出来的.教师在实践中不能只重视考试所关注的那些方面的素质,而应关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否则将影响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均衡、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生活大课堂     
周妍 《宣武教育》2005,(9):27-29
习题对于每位教数学的教师而言是那样的熟悉,它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一座桥梁、一种手段。习题常常是教材中编者设计的,而在一次课堂学习中孩子们自己发现和提出的问题却为我带来了一种新的思考与尝试。  相似文献   

11.
作文来源于生活,教师要避免学生的畏难情绪,缩短作文与生活的距离。不要大谈技巧。用固定的认识束缚学生的感受和激情。要在教学理念和写作观念上创新.在教学形式和内容上突破,还要批改与自改形式结合,积极评价,体验成功。  相似文献   

12.
13.
说真话、抒真情是作文的重要原则,是学习做真人的一种历练。在指导学生写作实践中,笔者注意引导学生"多看""多听""多想""多写",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随时记录平时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同时为学生创设一种自由倾吐的作文氛围,有事就写,有情就抒,当学生有了"作文就是生活"这一感受之后,生活转化为作文便水到渠成了。  相似文献   

14.
这两份案例是赵彤彦和杨继学两位老师在学习、贯彻新课标精神的进程中,有目的、有意义进行的大胆尝试。从他们所记录或设计的全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15.
16.
“提到作文就头疼”,学生如是说。学生为何视作文为畏途?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对生活没有感受。而在这一点上,许多语文教学工作者也没有真正的重视。就作文教学而言,愚以为可以从这上面下些功夫。那么怎样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培养他们感悟生活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17.
在现实的作文教学中,笔者发现不少学生面对作文题目时往往无从下手,即使写出的作文也往往是东拼西凑、言之无物。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笔者认为较有效的方法是让生活走进作文课堂,引导学生写生活化的作文。一、辩明关系,让生活与作文牵手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息。"这就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丰富多彩的生活为作文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材料。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把语文学习的背景扩大到学生整个生活世界。"生活即语文,把生活当作学习语文的资源","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都阐明了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紧密关系。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的语文教学资源,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语文教学亲密接触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大课堂,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活教材。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表达与口头表达要结合自己的观察所得.语文是一门源于生活,又寓于生活的学科.语文学习必须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生活成为语文的大课堂,语文才能焕发出无尽的生命力.记得这样一个故事:孔子携弟子数人至泗水河边游春.他们围坐着畅谈水之德性、水之志向、水之情义、水之教化.随后,他们在颜回的古琴声中载歌载舞,兴尽而归.故事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多么动人的教学情景:春风和煦,杨柳依依,在大自然优美的怀抱中,弟子们在孔子无声的浸润中明白了为人之道、处世之理.圣人告诉我们:生活,是我们理想的语文课堂,在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语文的存在;生活,为我们学习语文打开了更为开放、自由、灵活、广阔的空间.带领学生在生活这个大课堂里学习语文,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语文、用语文.  相似文献   

20.
语文与生活联系密切。学校的课堂教学是语文学习的小课堂,而生活是学习语文的大课堂,阅读、口语交际、写作都离不开生活,把大小课堂有机地结合起来即把语文学习跟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这样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可以从中培养学生去热爱生活,陶冶情操,大胆的创造美好生活,同时也是进行语文基本训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