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紫姹)释文: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相似文献   

2.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注释:①次:路途中停宿。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水,倚长江而立。②江春入旧年:谓旧年未尽,春的气息已到。③"乡书"二句:王湾是洛阳人,意谓希望北归的大雁能将家信带到故乡洛阳。  相似文献   

3.
编者按:对于背诵性教学,我们往往只关注学生是否会背、背得是否流利,而不注意背诵方法的指导与背诵能力的提升。这则案例就是想通过诗词层次划分与时间掌控引导语文教师要在背诵方法与背诵效率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4.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唐代王湾这首题为《次北固山下》的五言律诗,最早见于唐代芮挺章选的《国秀集》,原题为《次北固山下作》。唐人殷璠选入《河岳英灵集》时,题目改为《江南意》,内容上也有变动:“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此番初中语文教材课文选篇依据出于长期传诵的  相似文献   

5.
《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潮平两岸阔"写的是海潮,"海日生残夜"也是写实之句,即诗人描写的是海上日出。《次北固山下》是王湾由《江南意》修改而成,它在艺术上依旧存在缺陷,而《江南意》也自有其特色。  相似文献   

6.
《河岳英灵集》是现存唐人选唐诗中成就最高者。是诸多方位展现了盛唐诗歌的面貌,且体现出了丰富的诗歌美学思想。对于研究唐代诗学具有极高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王湾在“文质相炳焕 ,众星罗秋”的唐代 ,和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等诗人比起来 ,也许根本算不了什么 :他生卒年不详 ,存诗仅十首 ,做官也仅做到洛阳尉。然而他的诗歌产生于整体水平很高的盛唐时期 ,所以自有特色 ,殷称他“词翰早著” ,很早便有诗名。《次北固山下》乃是他的名作。本诗以写景著称 ,作者不仅能够做到体物精细、状写传神 ,而且在描写中能够传达出内在的深厚情意和昂扬风神。明朝胡应麟曾举出三首同是五…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是中国五、七言古今体诗的高峰,很多名家名作妇孺皆知,但对于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有很多学生甚至老师也不甚了了。其实,王湾能以此诗留名唐朝文学史,已足以说明这首诗的妙处,下面仅谈一下我个人对《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一点认识,以抛砖引玉。王湾,洛阳人,公元712年中进士,次年(唐玄宗开元年间)出游吴地,由洛阳沿运河南下瓜洲,后乘舟东渡大江抵京口(今镇江,即北固山所在地),接着东行去苏州。诗人一路行来,当舟经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  相似文献   

9.
《箧中集》是盛唐一部分边缘诗人生活和思想的反映,它和《河岳英灵集》都有“风骨”,且各具特色。《河岳英灵集》之“风骨”论者甚多,而《箧中集》之“风骨”少有论及。本文以《河岳英灵集》为参照,试对《箧中集》之“风骨”的蕴含与特点做一些梳理。《箧中集》的“风骨”带有“盛唐风骨”的气息,但又大大不同于它,似乎更接近“建安风骨”,又具有其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0.
《箧中集》是盛唐一部分边缘诗人生活和思想的反映,它和《河岳英灵集》都有“风骨”,且各具特色。《河岳英灵集》之“风骨”论者甚多,而《箧中集》之“风骨”少有论及。本文以《河岳英灵集》为参照,试对《箧中集》之“风骨”的蕴含与特点做一些梳理。《箧中集》的“风骨”带有“盛唐风骨”的气息,但又大大不同于它,似乎更接近“建安风骨”,又具有其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1.
《河岳英灵集》是盛唐人选唐诗的代表选本,其选录标准"尚风骨"、"重声律",体现了盛唐人的诗意怀抱和诗学理想,反映了时人眼中的盛唐气象,对今天了解和把握盛唐诗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结合相关史料与工具书从《四库提要》之《河岳英灵集》文本出发分析作者、书名、职官、卷数、篇数、收录诗人、版本问题、书籍评价有关内容,并提出有待考证的问题,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河岳英灵集》收集李白诗十三首,以其与《唐写本唐人选唐诗》、《乐府诗集》等多种集本相比勘,发现异文若干。惜前贤、时俊之著述多罗列异同而鲜见案断。今试从诗的意境、声韵及诗人际遇等方向加以考论,并用献替可否之方式,尽陈己断于读者诸君。  相似文献   

14.
唐代有些诗人总体成就并不是很突出,留下的作品数量也少,却有一二篇杰作传诵千古,像张若虚有《春江花月夜》,王翰有《凉州词》,张继有《枫桥夜泊》,等等。王湾也属于这种情况。他总共留下十首诗,唯有《次北固山下》特别著名。唐人殷瑶编《河岳英灵集》,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为“诗人已(以)来,少有此句”;又记唐玄宗开元前期的名宰相张说曾将此联“手题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张说是一位对盛唐诗风的形成起过重大影响的人物,他拿这两句诗给“能文”者做榜样,不仅是因为欣赏诗句本身,还因为它代表了其心目中的某种诗学理想。而明代胡应麟在其诗歌评论名著《诗薮》中,也将此诗列为代表了从初唐诗到盛唐诗之转变的“绝作”之一。盛唐诗风的主要特征是一个专门的问题,非三言两语所能尽,但通过解析这首在诗史上具有坐标意义的作品,仍可以得到一些重要的认识。此诗又有一点特别之处:它早在唐人所编的诗选中就有两种不同的文本。收在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中的题为《次北固山下》,收在殷璠编选的《河岳英灵集》中的题为《江南意》,两者有较多的异文。这种显著的差异不可能是传抄中产生的错误,而只能理解为作者本人对诗作过重大修改。从艺术效果来看,《次北固...  相似文献   

15.
对王湾《次北固山下》的解读历来有两个方向,一是思乡,一是盛唐气象。出离与回归是文学的惯用母题,这既是现实情境的,更是精神层面的,甚至是潜意识的。那么,客路与洛阳,出离与回归,作者传达给我们一种怎样的诗意呢?“思乡”当然是不错的,游子在外,思念家乡,人之常情。但我们应当从更广义的层面上来理解这一思乡之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王彤 《天中学刊》2012,27(5):50-53
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多次提到"理"这一术语,它们的含义各有不同,既包含儒家积极入世之理,又包含禅理、玄理,体现了殷璠对诗歌内容的要求。这与殷璠所处盛唐时代儒、道、佛思想大融合的特殊时代背景及文化思潮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作为唐人自选的盛唐诗的代表选本,《河岳英灵集》在诗型选择上,明显偏重古体,其中又以五古为最。本文对殷瑶的取舍依据进行探讨,认为:崇尚兴象、风骨、声律的诗学理念,促使殷瑶钟情古体,盛唐五言诗的成就和地位又使他偏嗜五言,前者形成取舍的主观标准,后者构成取舍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8.
高适作为盛唐时代边塞诗的重要代表,生前未入“文章憎命达”的怪圈,身后虽与岑参齐名,然不若岑氏之多入选家法眼。今仅就《河岳英灵集》所选13首诗,与它本比勘,发现异文若干。前贤时俊多出校记而鲜有按断,现从诗人之际遇,诗歌之意境,古体诗之音韵,近体诗之格律诸方面加以分析,给出“各从其长”的一己之见。  相似文献   

19.
唐代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是一首景美、意美、情美的诗歌。北固山,在江苏镇江,虽不很高,但峭立长江南岸,三面临江。次,是旅途住宿之意,此处是船舶停留。因此诗人在北固山下,看到的一边是青山翠色,一边是绿水清波。所以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点名停宿地点,展示启航的行程,并暗示了以下几句观察的视点,并统领以下各句。  相似文献   

20.
文人向政治靠拢,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独特的现象,它缘于几千年的封建儒家文化的熏陶。“学而优则仕”是封建文人的人生理想,其读书的最终目的不是要作为一个文学家而留名,而是为了入仕做官、治国安邦。但多数文人往往仕途偃蹇、壮志难酬,故不得不将满腔愤懑倾注于诗文创作之中。相似的遭遇,更容易产生惺惺相惜之感,唐朝当代诗选集《河岳英灵集》的作者殷璠便因仕途失意而编书明志。将自身对坎坷人生的复杂感慨寄寓在选诗和评诗之中,这使得《河岳英灵集》不仅有文献价值,更有独特的审美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