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章毅芳 《广西教育》2013,(21):72-72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品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读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一、重点式品读——品文本情感之厚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名家名篇,但由于时间有限,教学时不可能做到字字咀嚼、句句揣摩。这就要求进行重点式品读,通过抓住一个精彩的片段、几句精彩的描写,甚至几个精妙的词语等,把学生带入  相似文献   

2.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重视朗读、重视情感唤醒,就能为高效课堂的构建打好基础。课堂教学要契合认知,在借力插图中引导学生感情诵读;改变形式,在语言置换中引导学生感情诵读;巧设导语,在一唱三叹中引导学生感情诵读。  相似文献   

3.
林守红 《考试周刊》2014,(75):31-31
文章分析了如何在阅读课堂中优化教学策略,注重立足文本内涵,引导学生有效研读,增进学生的个性体验与感悟,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阅读素养。  相似文献   

4.
唯智教育使得中学亲情教育明显缺失,导致了在学生中亲情冷漠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语文学科特殊的人文性以及大量的亲情教育的素材,使得合理利用亲情资源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成为可能,也成为避免空洞乏味说教、借助文本、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的学科教育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语文是情感流淌的学科,而体悟情感需要慢慢品味。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倾心感悟,把握文本细节,从而真正体会文本的精彩,达到内化学生素养的功效。  相似文献   

6.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语文教材的文本中有相当数量的名家名篇,多是作者情感和心血的结晶。只有充分重视文本中的情感,引领学生进行多维体验,努力发挥其积极作用,才能优化教学效果。因此,在精致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发掘文本中的资源,深入学生的情感世界,拨动他们的心弦。  相似文献   

7.
对现有的文本进行“活化”处理,能化静为动,让文本走进学生的生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悟。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结合生活,努力探索“活化”文本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对各学段学生都提出"有感情地朗读"的要求,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通过指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地读、反复咀嚼地读、富有诗意地读,可以让学生读出感受,读出情感,理解文本。  相似文献   

9.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有效地指导学生反复品读感悟,在读中悟知、悟情、悟理,从而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文  相似文献   

10.
收入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篇篇都是经典.作品或喜,或悲,或高兴,或无奈的情感无不深深地影响着学生,品读能有效引导学生走进作品、走进作者内心的情感世界.语文教学如何抓住文本特点,让品读扬起情感教学的风帆,让学生在品读中获得语文能力的提升呢?笔者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杨春妹 《生活教育》2012,(21):54-56
一、问题的思考(一)我们离文本解读有多远在以传统教学思想主宰的教学年代里,老师们似乎是教材的膜拜者,教材是老师们的重要法宝,上课基本上就是照本宣科,多了一份对文本的尊重,却少了一份教师对文本的自身诠释;而在教学观念不断跟进的今天的教学中,很多时候,教材似乎又成了浮光掠影,老师们少了一些对文本的拘泥,但也少了  相似文献   

12.
吴静 《陕西教育》2009,(7):116-116
古人云:“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而入情。”凝聚在语文教材中丰富的思想感情,具有震撼心灵的感染力。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固有的功能之一,不是语文教师的额外负荷,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力求贯穿好这一主题。情感教育像一根红线那样,贯穿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利用语文教材进行情感教育,要选择好突破口,加大诱发力,坚持渗透性原则,借助课文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去陶冶学生的性格,升华他们的感情,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与高尚的情操。欲达此目的,我在教学实践中有以下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3.
实施新课程以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特别强调品读。在品读的过程中学生才能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才能把文本读得有深度,才能快乐地享受文本之美。咬文嚼字——感知语言美入选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很多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特别是古诗,虽然短小精悍却语言凝炼、韵律优美、意境深远。这些作品是培养小学生语言文字能力、陶冶情感、提高鉴赏能力的好素材。我们要善于在阅读课引  相似文献   

1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课程的基本理念"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总目标"规定:"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  相似文献   

15.
在学生和文本之间搭建一座桥梁,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就笔者个人的实践探讨了具体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6.
张红 《语文天地》2013,(5):55-56
中职语文是一门相对比较重要的基础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文化课程,是学好其他专业课程的必要条件,也是学生面临就业求职的必然需要。因此,学生的阅读分析理解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语文阅读能力的发展依赖阅读教学来实现,那么如何着眼于学生的终身需要,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文本阅读呢?笔者认为必须在情感上做文章。情感教育不仅是素质  相似文献   

17.
教材分析: 《三顾茅庐》是根据我国古典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改写的。课文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相似文献   

18.
戴群 《语文天地》2014,(5):60-61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充盈着作者美好的情感元素,都为读者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所以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时,应充分挖掘文本中所蕴涵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披文以入情",让语文阅读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情感体验的过程。如此,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浓厚兴趣,还能促使学生在此过程中得到美好情感的感染与熏陶,继之构建愉悦、美丽、和谐、精彩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其法如下。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品读文本三味是重要内容,教师要加强教学设计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本文根据教学文本解读,提出了提高阅读效益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张艳玲 《甘肃教育》2020,(5):148-148
文本的学习过程,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过程。初中语文新教材中体现人文性、情感美的文章比比皆是,所以,挖掘文本中的情感美,并把个体感悟渗透到学习过程中是不可忽视的。让情感美充分在语文教学中深入学生心灵,触及学生灵魂,不妨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分析实用价值与情感价值的矛盾,品读人情美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教材,选取了美国作家欧·亨利的短篇小说《麦琪的礼物》。文中最出人意料的情节是夫妻二人都把自己最宝贵的东西卖了,买了自以为是对方最有价值的东西,结果恰恰相反,是对方最没用的东西。这表面上看来是“愚蠢”的,而作者在文末特意强调说,恰恰是“最聪明”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