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国政府就BBC颁布的“绿皮书”(近12万字,全称为“BBC皇家管理宪章分析———一个独立于政府的强大的BBC”),由三大部分20个问题组成。它为BBC的运营做了详细的规划。本文透过BBC“绿皮书”,分析了BBC董事会分解的原因和背景,同时解答了广为人们关注的诸多问题:BBC托管真的能在未来代表付执照费者的利益吗?BBC能够履行其责任并有权利批准预算和计划吗?“绿皮书”公布之后各方的反应如何?BBC真的独立于政府吗?  相似文献   

2.
“人民公仆”和“公务员”的称谓分别代表了中国50到70年代、80和90年代的行政官员定位。那么今天的“政府雇员”呢?  相似文献   

3.
话中有画     
“建立政府雇员制,就像在运输沙丁鱼的水箱里放上一条鲨鱼。为了避免被鲨鱼吃掉,沙丁鱼只好快速游动。” 吉林省人事厅透露,近期内吉林省将产生首批10名左右政府雇员。根据规定,资深高级雇员最高年薪可达19.8万元。  相似文献   

4.
中央电视台“讲述”栏目在记者节期间,为2003年中国记者打造了一个让人耳目一新的风云榜,这项活动在全国媒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整个社会的关注度也极高。中央电视台打造的这个风云榜,是在中国已有了“范长江奖”和“中国新闻奖”的前提下,又推出的一项记者职业的特别荣誉。这项特别荣誉意味着什么?风云人物的标准是什么?通过什么样的方式产生风云人物?这种活动今后每年都开展吗?带着以上等等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央电视台“讲述”栏目制片人梁红和张国飞。  相似文献   

5.
一、起源于“被查禁的(新闻报道)计划”“被查禁的(新闻报道)计划”(ProjectCensored)起源于美国,是监视美国大众媒介忽视重要新闻的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在美国,这种监视媒介报道的工作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了。1993年,加拿大也诞生了类似的组织———“加拿大被查禁的(新闻报道)计划”(ProjectCensoredCanada,PCC),并开始从事监视新闻媒介实践的活动。新闻工作者和学者认为,对新闻报道的干预不仅来自政府,也来自财力雄厚的大公司。现在,这个组织及其活动被称为“加拿大新闻…  相似文献   

6.
王冰  蔡月宇 《青年记者》2012,(11):20-21
一 在李普曼所著《公众舆论》第二章《审查与保密》中,通过详细描述“一战”中,某次战地新闻的见报过程分析了审查在战争宣传中发挥的作用,进一步论述信息是怎样在传播过程中被歪曲、隐藏起来从而影响了人们对现实的认识.那么,审查与宣传到底存在着什么关系,又是如何影响人们的认识呢?李普曼给出了答案,“如果没有某种形式的审查制度,这个世界就不可能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宣传.”  相似文献   

7.
在美国历届的总统中,哈里·杜鲁门是同新闻界的关系比较紧张的一个。从就任初期开始,他对新闻界就充满了敌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敌意越发浓厚。在写给亲人的一封私人信件中,他写道:“在我看来,白宫的每一位主人都被所谓的自由报界折磨过。他们被丑化、被歪曲,甚至遭人诽谤,而他们却不得不接受这一切。”杜鲁门很少掩饰他对记者的职业及对他们本人的蔑视。但到了晚年,情况就好多了。据一则资料记载,在他83岁那年,美国《纽约时报》记者阿尔登·惠特曼从大老远来到密苏里州独立城,准备访问杜鲁门。正当他考虑着怎么把自己的意…  相似文献   

8.
启事     
在2001年这个想安静都安静不下来的世界,李安的《卧虎藏龙》被媒体炒炸了天。不就是在好莱坞外语片中入了个什么“围”吗? 不就是存西方比较“叫座”的片子吗? 电影好不好,得先由12亿中国人说了算。如果一个导演,能拍一部国人拍手称快的片子,这导演一生都可以“ok”了。美国人再多,也就是2亿,他说你好,你就登天了。美国人? 美国人算什么? 经济发达和文化发达从来  相似文献   

9.
还是在一年以前,我去书店劳动,被分派到文艺柜台。我看到书架上有许多存放好久,好象从未动过的文艺书籍,于是就同营业员谈论起来: “这些书看样子存放好几年了吧?”“可不,打进来后就没人买过,少说也有三四年了。”“这个情况你们事先能估计到吗?”“当然可以。”“那你们不会不进吗?这样既可以避免资金积压,又能节省人力,物力、车力……”“你大概是刚进出版社不久吧。我们和你们出版社是包出包  相似文献   

10.
现在谈财经类媒体的市场空间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因为实践已经走在了前面。 正因为判断存在着某种空间,所以才会有两位数的财经媒体在短时间内出现,才会有专业媒体关注这个话题。 当然这个话题被谈论的一种必要恰恰因为某类媒体短时间内大量出现——有这样大的市场需求吗?有足够的专业人士来操作吗?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其进入良性循环吗?——而这最后一点又因为这类媒体的“财经”性质而被格外放大。  相似文献   

11.
外电中经常提到西欧的“尤里卡”计划。何谓“尤里卡”计划?简言之,就是建立“欧洲技术共同体”的计划,是西欧国家在新的科技革命猛烈冲击下制定的一项总体发展战略。这个计划由法国总统密特朗于1985年4月率先提出,然后经过十八个国家(西欧十七国加上土耳其)的外交部长和研究部长讨论通过。“尤里卡”是希腊文eureka一词的英译音(希腊文读作“欧雷卡”),意即“我找到了!”有了!”  相似文献   

12.
1999年 1月 24日,在美国科学促进会年会上,美国副总统戈尔提出一项被称为“ IT2”的计划,即“ 21世纪的信息技术:对美国未来的一项大胆投资”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r the Twenty First Century:A Bold Investment in America' Future),美总统信息技术咨询委员会 (PITAC)旋即于 2月向总统提交了建议增加信息技术研究投入的报告,美国家科技委员会于 6月制定了 IT2执行计划。 IT2是一个合作开发计划,它的基本目的是开发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以满足高等教育的研究和教学的需要。 为了解决互联网上的拥挤和等待,政府、高技…  相似文献   

13.
3月16日,我在一家“打假公司”采访。一位公司职员告诉我,明天他们就有一次打假行动。 我兴奋起来:“我们能跟你们一起去吗?”“行呵,不过我们的车坐不下了,你们能自己出车吗?”“我马上联系试试,可是去哪儿呢?”“这个暂时保密,你们明天先来公司吧。” 第二天,报社派的“桑塔纳”拉着我和一位摄影  相似文献   

14.
百合 《新闻三昧》2004,(6):38-39
前两天,和几个朋友在一起聚餐,谈到“节约”这个话题,一位朋友很不以为然:“现在都奔小康了,还要节衣缩食过穷日子,有那个必要吗?再说,消费能够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有什么不好?”乍一听,这位朋友的话似乎有些道理;但细一琢磨,就觉得这种观点站不住脚。因为,节约和消费并不是对立的。  相似文献   

15.
记者走访了连任山西省计委主任的张奎。这是一位说得少做得多,主张埋头苦干的人。在山西省经济战线上,张奎被誉为“能文能武”的实干家。长期在计划部门工作的实践,形成了他“勤于调查、严肃认真,决策果断,思维敏捷”的个性特点。 记者:在这次国家机构改革中,计委名称上增加了“发展”两字,您感觉有何不同? 张奎:作为政府的综合性部门,计委的任务是当好省委省政府的参谋,提供好的建议和意见。计划委员会加上“发展”两个字,我认为这不是简单的增减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主编,成就期刊品牌的关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文摘类杂志《读者文摘》是全球公认的品牌,它的发行遍及世界各地。谈及《读者文摘》的成功,它的初创主编华利先生功不可没。华利走的第一步,就是制定编辑指导原则。他早在杂志草创期就写下了自己的编辑标准,成为每一位编辑都晓得的《读者文摘》刻在石头上的“三诫”———它可以被引述吗?它是读者会记得、思索和讨论的东西吗?———它实用吗?是大多数人的兴趣和谈话的题目吗?———它有恒久的趣味吗?一两年后仍然有意思吗?紧接着,为了实现这个原则,华利开始确立可以信赖的编辑及管理的上层结构。华利招募了一个编辑队伍并颇具艺术性地严…  相似文献   

17.
书报审查制度是一个世界性的敏感话题,西方国家一直标榜“出版自由”,这与书报审查制度又是什么关系?在历史上各国审书制度曾经走过怎样的道路,今天我们应该如何认识这个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问题?一、查禁了哪几类书书报审查制度在每个社会都存在,不论其出发点如何,目的都是企  相似文献   

18.
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杜鲁门主义”,并推行援助西欧的“欧洲复兴计划”,军事方面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采取相对措施,成立华沙条约组织.1989年12月3日,美苏两国领袖在马耳他的高峰会上宣布结束冷战.1991年7月的峰会上,戈尔巴乔夫与美国总统布什建立美苏战略伙伴关系,冷战正式结束.本文要说的是冷战结束前发生在黑海水域中的最后一场冷战对抗的标志性事件.  相似文献   

19.
杂谈二则     
一、“喂!是我吗?”“喂!是我吗?”要不是在一个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这样的发问一定是非常滑稽可笑的。可是,在今天许多广播电台的听众参与节目里,这种发问1小时也许可以听到数十次。接通一个热线电话,就会有一声惊喜的询问:“是我吗?”主持人总会诚挚地回答:“是你!”然后,谈话开始。或点  相似文献   

20.
王蕾 《新闻知识》2002,(5):32-32,24
一、对网络传媒一些基本概念的辨析与阐释。网络是第四媒体吗?什么是网络新闻?这是目前众说纷纭的话题。网络被称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实际上这个说法并不成立。“第四媒体”相对应的英文是“the Fourth Medium”,“media”或“medium”虽然可以译为“媒体”,但更精确的译法应该是“媒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