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故事三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诗人陈子昂妙用"炒作",一举成名 近些年来,"炒作"甚嚣尘上.其实,中国古人在自我炒作方面也不输后人,例如陈子昂.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闻周刊》2009,(22):11-11
史载,唐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十一月,杜甫游历蜀中,至射洪县,游金华山,瞻拜陈子昂故宅,旋往通泉县,游通泉山(今东山寺),写今射洪境内之诗作共18首,今存12首,其中就包括这首著名的《野望》。  相似文献   

3.
射洪县北,涪江之滨,有山名金华。山不算高,但古木苍翠,云雾缥缈,风景十分幽美。山上有金华观,始建于梁天监中,北宋治平二年改名玉京。陈子昂《春日登金华观》诗对其景色有如下描绘:“白玉仙台古,丹丘别望遥。山川乱云日,楼榭入烟霄。鹤舞千年树,虹飞百尺桥。还疑赤松子,天路坐相邀。”后来杜甫游射洪,也惊叹此山之美,写道:“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就凭这些诗,已足以使人心驰神往了。但是金华山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不是因为自然风光,而是因为陈子昂曾经发愤攻读于此。  相似文献   

4.
<语文月刊>2004年第9期有篇<陈子昂摔琴>的文章,说的是唐代文学家陈子昂看到闹市上有个卖胡琴的人,无人能鉴赏胡琴的好坏,于是出一百万文将胡琴买下,并说"这是一把难得的好琴".  相似文献   

5.
中国历史上,君子之辩不胜枚举.比如战国时期发生于庄子和惠子之间的"濠梁之辩",又如南北朝时期范缜与萧子良、梁武帝萧衍的"有神无神辩",再如南宋时期朱熹与陆九渊于"鹅湖之会"上的"理学心学之辩".而本文要说的是发生于新中国成立前夕,梁思成与朱自清关于"北平古建筑保护"的一场辩论.  相似文献   

6.
阿昆 《北京档案》2006,(1):45-45
开场白:2006年是<北京档案>正式出刊20周年,也是"每期一辩"栏目出台10周年.10年来,有上千人次参与20多个辩题的辩论,参与人数之多,受众之广,辩题内容之宽泛,联系档案工作之紧密,与时代脉搏之贴近,均前所未有.虽然栏目从未尝试为每个辩题作出结论,但结论常常不言而明,似乎就在大家的争鸣中.值此狗年到来之际,谨向所有关注"每期一辩"的朋友们问声:新年好!  相似文献   

7.
档案馆有无休闲功能(之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昆 《北京档案》2005,(11):42-42
开场白:本期刊登了来自诸多方面读者的稿件,其中包括署名樊璟琍的电子邮件,文章写得幽默诙谐,不乏讥讽,耐人品味.不知能否把您的真实姓名、地址、邮编告知阿昆,以便按规定尽早给您寄送样刊、稿酬.希望您今后更多地关注"每期一辩"."每期一辩"不仅是档案人的论坛,也是所有关注档案工作的其他行业读者的论坛.特别是像"档案馆有无休闲功能"这样的辩题,档案圈外的读者应该有更多的发言权.  相似文献   

8.
阿昆 《北京档案》2005,(12):39-39
开场白:承蒙宣武区档案学会陈杨理事长为本期论辩组稿,感激之心难以言表."每期一辩"虽不能与云集专家学者的正规学术论坛相比,但却三言两语,不拘一格,唇枪舌剑,雅俗共赏;其间不免一二奇谈,三四怪论,五六说法,七八论争,颇能发人深省.如您欲涉足学术论坛的高雅殿堂,又不知从何做起,建议您不妨把"每期一辩"作为登楼之梯、敲门之砖.阿昆甘愿做一颗铺路石子,圆档案学会广大会员的梦.2006年即将到来,此开场白权当"每期一辩"的新年贺词.  相似文献   

9.
档案馆有无休闲功能(之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昆 《北京档案》2006,(3):41-41
开场白:春节前夕,承高勇君邀请,阿昆茶座在363.china.com网站开业,如此"每期一辩"又多一阵地.该网站系市档案馆职工开办的第一家个人网站.若想了解"每期一辩"的更多情况,请点击该网站;若给"每期一辩"投稿,除仍送yukun.yang@163.com外,也可寄送该网站.茶座将转载"每期一辩"前几期内容,供读者阅读或下载.顺便预告下半年辩题:"档案馆的档案屡屡被‘发现',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10.
新闻隐性差错的校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望喜 《今传媒》2009,(6):67-69
新闻中的差错是纷繁复杂的,既有文字性差错、技术性差错,也有政治性差错、知识性差错等等.现代校对专家提出了"显性差错"和"隐性差错"的概念.显性差错一般比较容易辨识,隐性差错则似是而非,辩识难度相对要大.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民政局、射洪县民政局救助站的工作人员来到了射洪县档案局。通过询问得知,射洪县兴隆乡的龚女士早年嫁到山东,因为婚姻不幸,精神错乱后走失。几经辗转后流浪到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被当地民政局救助。内蒙古武川县民政局希望能通过档案资料为她找到家人。射洪县档案馆工作人员立即展开查阅,最终在馆藏兴隆乡1964年的人口普查资料中找到了龚女士的家庭信息资料。拿到资料  相似文献   

12.
<韩诗外传>卷八第二十六章"齐景公使人为弓"条(参见许维遹通校释<韩诗外传集释>,中华书局1980年版,页297)有"蔡人之子"、"蔡人之夫"."齐景公使人为弓"一事与刘向<列女传>卷七<辩通>"晋弓工妻"文句大同小异,唯后者所载之事与晋平公有关,而<韩诗外传>为齐景公时事.  相似文献   

13.
鄙文《为林琴南一辩——"方姚卒不之踣"析》在《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9期刊出后。引来郭德茂先生的一篇驳文(《重析"方姚卒不之踣"的乖谬及其论争意义》,载《中国图书评论》2008年1期)。谓鄙文所列举之古文例句不足以推翻胡适等人对林琴南"方姚卒不  相似文献   

14.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这是唐代诗人陈子昂《蓟丘览古》中的名句,素以雄浑阔大见称,早已脍炙人口.诗中所说的蓟丘,据郦道元的《水经注》考证:"蓟城内西北隅有蓟丘,因取名焉."  相似文献   

15.
阿昆 《北京档案》2005,(7):42-42
开场白:也许您常看CCTV的<实话实说>,也许您偶尔也过目凤凰卫视的<时事辩论会>和<铿锵三人行>,"每期一辩"和这些栏目本有许多类同之处,有时甚至刻意学习其风格和手法.因此,我们希望您怎么想,就怎么写,不必雕琢,不必粉饰.当然您喜欢雕琢、粉饰,也没什么关系,"浓妆淡抹总相宜",这就是"每期一辩"的特色.若怕惹来麻烦,您就用个笔名.  相似文献   

16.
开场白:"历史能否戏说"自开"辩"以来,本市读者颇为喜爱,外埠读者纷纷来稿;兰台人十分关注,圈外人更感兴趣.加之"十六大"召开前后,<中国档案报·档案大观>连续转载,致使栏目格外生辉.本期再选数篇,以为压轴之作.虽非结论,却有代表性和综合性.新的一年将推出新辩题"电子文件能否取代纸质文件?"欢迎光顾.  相似文献   

17.
开场白:黑龙江的段先生来信称赞《每期一辩》"有滋有味,颇受启迪",让阿昆备感鼓舞.段先生又说"除了有为有位问题参与了以外,都不敢轻易发言",则让阿昆诚惶诚恐.  相似文献   

18.
西阳 《北京档案》2000,(8):35-35
近日友人告诉我,前些年,竞相离开档案部门的人,近一两年又争相回到了档案部门.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记得早些年《中国档案》曾对档案人才流失的问题展开过讨论,后来《北京档案》的"每期一辩"栏目也以"档案人员跳槽的是与非"为题作过唇枪舌剑的争论.  相似文献   

19.
陈子昂在《修竹篇序》中称赞东方虬的《咏孤桐篇》为“正始之音”,“正始之音”既非指正始诗风,也未必拔高到“正风正雅”的高度,而重在称赏东方虬超拔于俗流的创作旨趣与审美特征。参之陈氏的《修竹诗》,它当是继承托物比德的言志传统,表明君子有自修之德而志在侍奉有道明君的出处理想,具体地展现了陈子昂所力倡的“汉魏风骨”“兴寄”的内涵。此外,序中以西晋张华、何劭的诗歌作比,当也是立足于二人在继承时代主题的同时又从时代诗风中超脱出来。《修竹篇序》是陈子昂复古诗学的理论宣言,但它所昭示的是一种理想的复古诗风,陈子昂、东方虬托物兴寄的作品杂有齐梁余调,未达其真谛,陈氏真正的复古成就尚有待于《感遇三十八首》的表现。  相似文献   

20.
历代学者对"六气之辩"的解释大致可分为两种:一是从方术的角度解释"六气",结果沦入了"有待"境界;二是对"六气"采取不争论的态度。其实,庄子的气论与方士的气论是不同的,方士的"气"是具体的事物,庄子的"气"是宇宙的本体,是生命个体的本质。"六气之辩"是生死之变、物我之变,是指生命个体凭借自身之气的变化,突破了生死界限、物我界限,获得了真正的"自由",在宇宙中"逍遥游",进入"无待"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