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梁启超从邂逅《佳人奇遇》开始,就发现政治小说可以进一步推动改良运动的发展。于是逐步进行“小说界革命”的预前酝酿。而《新小说》杂志无疑是其践行“小说界革命”的主要阵地。但《新小说》创刊号的发行,就经历了颇多波折,由此也可管窥到“小说界革命”发起绝非人们想象的那样简单和偶然。  相似文献   

2.
近百年来学术界对“小说界革命”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从“小说界革命”是否是一场革命、梁启超对中国古典小说的态度、梁启超倡导的政治小说、“小说界革命”理论及其特点和影响等方面看,学界在纵向研究上取得显成果的同时存在成果差异,横向研究上则既有不足也有潜力。  相似文献   

3.
晚清小说中有一批长期被忽视的“新党”形象,他们是改革维新事业和小说界革命的直接产物,是据“欲新吾国当先维新吾民”的维新思想,据“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的主张而塑造的“新民”形象。宗旨是借助艺术形式“醒齐民之耳目”,“开化夫下愚”,“对人群之积弊而下砭”。  相似文献   

4.
吴趼人是晚清"小说界革命"时期为数不多的与梁启超有过直接交往的新小说家.他是<新小说>杂志中后期的总撰述员,在创作思想方面与新小说社的理论倡导有着许多吻合之处,尽管深入一层来看不过是貌合神离.他所主持的前期<月月小说>,秉承了<新小说>的办刊宗旨和体例.在创作实践方面,他所创作的历史小说、写情小说、理想小说、社会小说等,都是晚清时期这些小说类型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体现着"小说界革命"的创作实绩.吴趼人与新小说社有着密切的关系,充当了梁启超倡导的"小说界革命"事业的中流砥柱.  相似文献   

5.
欧阳健 《保定师专学报》1999,12(3):56-60,32
晚清小说中有一批长期被忽视的“新党”形象,他们是改革维新事业和小说界革命的直接产物,是据“欲新吾国当先维新吾民”的维新思想,据“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的主张而塑造的“新民!形象,宗旨是借助艺术形式“醒齐民之耳目”,“开化夫下愚”,“对人群之积弊而下砭”。  相似文献   

6.
清末的“小说界革命”产生于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历史背景下,受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为启蒙大众救亡图存,小说作为启蒙大众的重要工具,受到特别推崇。“小说界革命”提高了小说的地位,强化了小说教育民众和改造社会的功能。同时也促进了小说的改革,使小说在内容上向着现实化和政治化,在形式上向着通俗和大众化转型。  相似文献   

7.
吴趼人为《李伯元传》曰:“君之才何必以小说传哉,而竞以小说传,君之不幸,小说界之大幸也。”,吾于趼人亦云,吴趼人不仅以其丰硕的创作实绩名于晚清文坛,而且以其小说理论与梁启超等人合力指导和推动了小说界革命。其历史小说,社会小说,写情小说与笑话小说理论皆对晚清文坛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将分别论述之。  相似文献   

8.
清末民初小说处于中国小说从古代向现代转型的过渡时期,小说分类标准既不规范又不统一,小说类型繁杂。本组笔谈分别选择了按内容分的倡门小说、社会小说,以创作方法论的翻新小说和就篇幅而言的短篇小说四种类型的小说进行研究。《论民初“倡门小说”》着重从内蕴方面考察了“倡门小说”对“狭邪小说”的承继与突破,揭示出潜隐着的近代小说由重“事”的叙述到重“情”的表现的转变轨迹。《论晚清直面现实针砭时弊的社会小说》对晚清社会小说的出现背景、主要内容以及意义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梳理,文本细读是其所长。《作为小说类型的晚清翻新小说》通过对1909年前后出现的“翻新小说热”现象的研究,第一次把“翻新小说”上升为一种小说类型来研究,饶有新意。《“小说界革命”与晚清短篇小说的崛起》认为“小说界革命”为晚清短篇小说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而晚清短篇小说的显著特征是过渡性。正是晚清短篇小说作家的多方尝试为“五四”及以后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短篇小说准备了条件。[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作家获取日本学经验的自觉努力体现在小说创作之中,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一专注于异域。学经验”的“革命”却付出了规避生存实感的沉重代价,于是,在近代“小说界革命”的热烈场景之中,中国小说艺术本身却出现了诸多的问题。这一学史的重要事实提示我们应当重新估价生存“体验”之于中国现代学发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写实”小说崛起于小说界相对疲软的转型时期,承担着过渡性角色,是小说界“失语”期真空地带的“缝缀者”。本文试从产生的背景及文学本位的角度对其进行简要的述评。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释了类型研究在20世纪中国小说研究中的方法论意义,并对类型研究所具有的“出发点”、“中心环节”以及核心功能做了一些初步的阐释。在这一基础上,又探讨了类型研究对于建构中国现代小说诗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起于 198 5、1986年的新型历史小说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 ,许多批评家先后对其进行了探讨 ,做出了各种各样的界定。梳理各种不同的概念 ,而且进行归纳 ,并简析各自的侧重点 ,最后论述了各种不同概念的提出以及进行批评时所持的参照点。  相似文献   

13.
有关小说的起源历来众说纷纭,人们或认为小说源于稗官、小说源于诸子、小说源于史传……争议颇多,莫衷一是。但是我们透过众说纷纭的小说起源说,却能够看出小说在中国古代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14.
根据共同的题材、结构、情调等对小说进行分类研究,这一研究策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文学创作中存在某些惯例性的规则,不了解这些小说类型的来龙去脉及其主要特征,对作品的批评和赞誉都可能不着边际。本文即是对作为类型的神怪章回小说的表述。  相似文献   

15.
苗壮先生《笔记小说史》对于笔记小说的分类有较清晰认识,考据功力扎实深厚,对每部作品的出处版本均有准确详实的论述。该书还能够将笔记小说与其他小说形式联系起来,以全面的视角关注小说史发展脉络,注意其内在互动性,还较为自觉地运用了母题研究方法,充分注意到小说文本的互文性。具有厚积薄发、举重若轻的总体特点。该书是笔记小说史同类书中值得重视的一部。  相似文献   

16.
文学的发展总有着传统的前后相因。中国文化中很突出的一点是史官文化。受此影响,古典小说在其漫长的发展路向中,一直受着史官文化因子的制约。古典小说正是在史传文学精神的烛照下,对史传文学传统的继承与叛逆。这种继承与叛逆,几乎决定了后世小说创作的基本发展路向。当代小说的创作史就是一部继承经典和背离经典的发展史,这无疑深受古典小说发展路向的制约与影响。  相似文献   

17.
意大利小说家伊塔洛·卡尔维诺(ItaloCalvino),因其“作家们的作家”的美誉日益引起评论界的广泛兴趣与关注。卡尔维诺的文学成就既在小说创作,又在小说美学。他在代表性论著《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中,以五个关键词的新颖形式凝结并予阐发了自己的小说美学。  相似文献   

18.
晚清兴办学堂面临新式教科书缺乏,为新小说介入教科书提供了契机.新小说理论家对小说教育的鼓吹以及作家有意识地撰译小说为教科之助,使小说辅助教育成为现实.小说履行教科书职能是新小说开智觉民宗旨的推进.  相似文献   

19.
新派武侠小说与哥特小说,一个属于古老的东方民族,一个来自于遥远的西方世界,但在题材、人物塑造、环境描写等方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20.
1985年起中国“先锋文学”成为了一种有相对固定指向的命名,实际上评论家对“先锋”的理解并不一致;但八十年代中国先锋小说的勃兴,毕竟显示了一批作家在新时期文学中的不懈探索和实验的可贵努力;而最终的失败,则是暗示了当代作家在吸收、借鉴西方现代文艺思想、技巧时的某些通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