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陪伴     
《同学少年》2012,(6):25
皎皎明月的陪伴,深深情感的寄托。——题记深沉河汉,皎皎明月。举头凝视,引起无限遐思……一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道出了李白的自然洒脱;一曲"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宣泄了南唐后主李煜的亡国之痛;一句"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流露出王维的闲情逸致……是的,都是因为有了明月的陪伴,诗人才有了如此丰富的感情寄托。中秋之夜,亲人却不在身边。是谁,在那温馨的月光下,发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无限感慨?是谁,面对这团圆的玉盘,道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思念与祝福?是他,一代文豪苏轼。中秋月圆人不圆,那又如何?我们的文人孤独中有皎洁的月光相伴,对月,饮酒,提笔,赋辞,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使古代文人学者对自然中的山水、草木、风花、雪月等十分亲近。"月"以特有的魅力备受文人们的青睐,因此,成为千百年来被歌咏的"长青树"。从"杨柳岸,晓风残月"到"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从"床前明月光"到"举杯邀明月",从"月是故乡明"到"千里共婵娟"……只要你打开古香古色的古典诗歌,就能看到多情的月亮。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使古代文人学者对自然中的山水、草木、风花、雪月等十分亲近。"月"以特有的魅力备受文人们的青睐,因此,成为千百年来被歌咏的"长青树"。从"杨柳岸,晓风残月"到"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从"床前明月光"到"举杯邀明月",从"月是故乡明"到"千里共婵娟"……只要你打开古香古色的古典诗歌,就能看到多情的月亮。  相似文献   

4.
清早访感德,访进绿满天涯的山巅,访来如绵似锦的茶语,访见如佳人、似君子的铁观音……  相似文献   

5.
[作文题目]阅读文字,按要求作文。月亮是文学作品中较为常见的抒情意象,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吟咏明月。从"举杯邀明月"到"海上升明月",再到"千里共婵娟",月色承载了太多的人类情感。从中,我们读出了寂寞、思念、期盼、美好……那么,你在欣赏月色时又产生了哪种情愫?请围绕"月色"写一篇作文。要求:文题自拟,角度自选,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  相似文献   

6.
明月大灌篮     
《初中生》2013,(4):54
来自阿尔巴尼亚的21岁摄影师艾德里安·里曼尼,在塞尔维亚拍摄出了一组创意十足的"人月大片"——"看我邀明月"。这组图片展现了一些"超自然"的运动技巧,如"跨月""扣月""举月",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7.
父爱     
魏巍 《初中生之友》2008,(Z4):77-77
<正>有人说,父爱如山,因为它像山一般坚强;有人说,父爱如月,因为它如明月般皎洁。而我却要说,父爱如水,因为它似水一样无私、宽容。在我的记忆中,父亲对我格外宠爱。记得有一次我在课堂上  相似文献   

8.
"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赏时""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天上明月,人间情怀,中秋明月这一特殊天象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月亮节、团圆节。  相似文献   

9.
从《诗经·月出》的"月出皎兮,佼人僚兮"到屈原《涉江》中的"被明月兮佩宝璐",到曹操《短歌行》感慨"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到李白"欲上青天揽明月",到而  相似文献   

10.
《论语·学而》有这样一段文字: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前辈学者对"无友不如己者"注解上的分歧,源于对句中"如"字意义解释不一。从整篇整章来把握孔子言论的主旨,重视上下文的"语境",对于准确理解孔子思想是必要的。要正确理解这句话,就要把握"主忠信"这个前提,合解"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就是说,君子以忠信为重,不要与不忠信的人交朋友。  相似文献   

11.
“月亮”是历代诗人写不完看不厌的永恒题材。像晋代:陶潜《归园田居》“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唐代: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宋代: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虽然同是写“月”,但月在诗中的功能却迥然不同。月究竟有多少功能?在古诗词中大概可以分为三种。一、表时间。《诗经·君子于役》中写“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归?”这句诗的意思是“丈夫被国君征去服役,将外出很久,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与他重聚。”这里的“不日不月”意思是“不可以用日月计算”表时间长久。同样,陶潜的《归园田居…  相似文献   

12.
望月怀远是古代诗歌吟咏不绝、屡见不鲜的话题。古往今来 ,月既是故乡的烛火 ,又是他乡的辉光 ,也因此而成为诗人们天马行空似的联想的依托。盛唐诗名早著的张九龄这首《望月怀远》就是如此。这首诗从“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切入 ,一开始就给读者展现出一幅视野广阔的海上明月图。让人仿佛看到一轮明月从海上冉冉升起 ,高悬长空 ,四海与共 ,给人无穷的遐思。诗人借月起兴 ,虽说“天涯”未必真是天涯 ,但写出了异地的两人相思。这里 ,以月为媒 ,一月牵起两地 ,一月连起两心。在他们共享明月的时候 ,不言相思相忆 ,相思相忆之情却溢于言表…  相似文献   

13.
月光幻想曲     
古往今来,人们与月结下了不解之缘,咏月之诗文实在不少。月,作为诗歌中的一种意象,多是表达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如千古绝唱"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也有时用来表达诗人无奈的情感,或感叹人生一瞬、时空永恒,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耿林莽的《月光幻想曲》却是另一种境界,请看——  相似文献   

14.
秋天,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无数的文人墨客.古往今来,咏秋的佳作举不胜举.综观颂秋的诗文,或意境清新,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或色彩绚丽,如"霜叶红于二月花";或语言明快,如"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相似文献   

15.
<正>"曾梦想仗剑走天涯,看一看世界的繁华,年少的心总有些轻狂……",耳畔响起这首《曾经的你》,对我们"00后"而言,现如今正年少如花。在这青葱的岁月里,我们梦想着仗剑走天涯,所以,旅游早已不是形式上的到陌生的城市里去"吃住行游购娱",而是把旅游定义为旅行与游玩,行走在异国他乡,感受不同的味道、语言、建筑、风俗、景色与文化。  相似文献   

16.
对于《赤壁赋》中"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之"慕",苏教版、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均未作注。多数古文选注和译注文本将其释为"爱慕""思慕",实属不当。也有学者将"慕"之早期义项"啼哭"视为此处含义,实则不然。"慕"在此的真正含义应为"悲哀""悲伤",这个义项倒确实是由"啼哭"义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17.
望月怀远是古代诗歌吟咏不绝、屡见不鲜的话题。古往今来,月既是故乡的烛火,又是他乡的辉光。也因此而成为诗人们天马行空似的联想的依托。盛唐诗名早著的张九龄这首《望月怀远》就是如此。这首诗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切入,一开始就给读者展现出一幅视野广阔的海上明月图。让人仿佛看到一轮明月从海上冉冉升起,高悬长空,四海与共,给人无穷的遐思。诗人借月起兴,虽说“天涯”未必真是天涯,  相似文献   

18.
乡愁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古今中外文人骚客都曾抒写乡愁之苦,并形成一个世代传承的精神信仰,去国怀乡,留恋故土,一切尽在不言之中。杜甫写道:"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李白写出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崔颢睹景思乡,写下:"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马致远流浪异乡,望见夕阳日暮,有感而发,创作出:"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千古佳话……  相似文献   

19.
月光雪     
正岁月里总是有许多鳞次栉比的细节,在这如月般清朗、如雪般干净的记忆里缓缓流淌,不知是要低眉自喜,还是该黯然神伤?月光匝地的时候,我总会按捺不住地走出房间,到清辉洒洒的院落里徜徉。"月下一瘦墨,揽得满怀香",我虽学不来高风雅致,但也不忍心辜负这一地如雪的月光。是的,月光如雪。  相似文献   

20.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苏东坡对明月的感怀。千百年来,面对一轮皓月,文人墨客抒发情怀,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词。或吟“茅店月”,或颂“关山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