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打破以教材为中心的艺术教育教学观念,建立一个以教材为基础的开放系统教材是教师从事艺术教学的基本依据。陈旧的教学观念认为:教材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具有法律的性质,教师必须绝对忠于教材。因而在教学实践中,便有了唯教材至上的思想,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极大地  相似文献   

2.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教材和教学一体化建设,实现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之间的转换与互动,是提高思想理论教育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加强课程、教材、教学的一体化建设,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以课程体系建设为基础,为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建设搭建良好的平台;以教材体系建设为纽带,实现课程体系与教学体系的转换和互动;以教学体系建设为重点,促进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向学生认知体系的转化;以提高教师的转换能力为抓手,推进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3.
教材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我们要充分认识教材的作用,既不能照本宣科,机械地“教教材”,又不能游离于教材之外另起炉灶.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教学价值,对教材进行大胆整合与取舍,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下面以笔者的几个教学片断为例,谈谈数学教材的创造性使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传统教材的内涵及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传统教材是以理论知识为中心的,它只提供教与学的材料,所以不适合教学做合一。通过研究教学做合一教材的内涵及特性,可以看出,教学做合一教材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做过程中使用的教学做材料,它以做为中心,具有教材内容理论实践一体化、教材体系工作任务过程化、教材有利于教学做一体化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系统探讨了教学做合一教材的开发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具体分析了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以能力培养为纲,以单元训练为目的编写特点,就如何用好教材,发挥单元教学优势,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新的教材观认为,教材只是为教师教与学生学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甚至也不一定是最佳的资源;教师只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任何一套教材都为教师开发教学素材提供了巨大的空间,教师应当根据教材的实际和教学的需要,积极开发教学素材,使教学得到优化。本文以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科学》教材为例,提出教学中进行素材开发的几个角度。  相似文献   

7.
当下高校新形态教材建设方兴未艾。这种以纸质教材为核心、以互联网为载体、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将传统纸质教材与数字化资源有机融合的新形态教材,以其特有优势引领了教材建设的新趋势。结合教学团队实践经验,文章以信号处理系列课程为例,对新形态教材建设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针对电动势教学的难点,比较研究了五种版本的教材对电动势这一内容的编写方式,结合教学实际,以人教版教材为蓝本,整合其他版本教材的课程资源,优化了电动势的教学.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教学实例探讨了灵活使用《牛津小学英勘教材的几个途径,即:以学生的需要和教学实际为出发点,立足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适当取舍、调整、拓展和深化,让教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10.
正在新课改理念的推动下,以课程标准为指针,以教材为依托,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创新型教学正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地展开。那么,在这新环境下,如何使高中历史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呢?一、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丰富教学内容关于教材的处理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完全被教材所限制,一切以教材中心,视教材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中职教学工作陷入两难境地,即教学难、管理难,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方法已不灵验,暴露出很多问题,迫切需要探索走出目前困境的方式方法。1、改革教材的使用制度和编写理念传统教学与其说是以教师为中心,不如说是以教材为中心。一切都围着教材转,教师备课备教材,教案抄教材,上课讲教材,作业留教材,考试考教材。教师的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12.
科学分析教材有利于教师厘清各知识点的层次结构,为教学设计指明方向。文章基于认知负荷理论建构教材分析框架,以湘教版教材“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一节为例,说明教材编写方式对学生认知负荷的影响,为教师正确分析地理教材提供了方向,并提出了有关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3.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资源非常丰富,包含了必修教材、选修教材和读本(配套用书).在教学实践中,应该以必修教材为"经",以选修教材和读本为"纬",科学整合,"经纬"交织.具体而言,包括:在以主题组元的框架内,对必修部分教材资源重构组合;在一轮复习中,对必修、选修等教材资源科学整合;在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上,对教材充分挖掘.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师备课或者上课时是在“教教材”还是在“用教材”,反映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教学观念。“教教材”是把教学狭隘地理解为传授知识,把教科书当作教学的唯一内容。它提倡教师备课要“吃透教材”,即吃透教参中的标准答案;上课要“以本为本”,不能超出大纲。学生的学习应“围绕教材”,学校考试应“紧扣教材”,试题答案应和教材“保持一致”。因此,语文课就是语文,语文教材就是语文,我们的语文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而“用教材”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观念,它认为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以及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教学的内容不仅是写在书本上的知识,而且包括了蕴涵在书本知识后面的在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活生生的问题和对这些问题的回应。那么,教师如何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呢?  相似文献   

15.
刘瑞香 《考试周刊》2010,(28):205-206
文章在分析了高职图书馆教材室在教育教学和研究中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从管理人员素质,常规教材、特色教材的作用等方面讨论了加强高职院校教材室建设以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杨九俊 《宁夏教育》2006,(5):41-41,43
首先,“教教材”是以书为本的教学,它以教材为中,教材怎么说,教师就怎么讲,这种教学以教材为唯一的“孤本”和“圣经”,重视的是相对固定的结论和教材规定的任务,这样的教学归根结底是对教材负责;而“用教材教”是一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人本教学”,在这里,教材是“范本”,是“凭借”,教学讲究的是以教材为载体,从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个维度去考虑发挥教材对于促进学生发展的最大功效。这种理念下的教学,教材既是知识之“舟”,也是能力之“桥”,还可以是心灵洗礼之“池”。因此,“教教材”和“用教材教”实…  相似文献   

17.
在新课程理念下,课本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教材是可变的、发展的、开放的。我们提倡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内容、知识传授的深度和广度,既以教材为主要依据,又根据学生现有知识,思维水平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防止教学中机械的“以教材为本”。  相似文献   

18.
现行中学语文教材,是按体裁组成单元的。这样编排,正体现了教学内容阶段性、系统性的特点和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的规律。以单元为中心,以重点课文为基础,以教材知识体系和读写要求为依据的现行中学语文教材,其优点是把过去教材中一篇篇孤立的许多课文置于教材系统的整体结构之中,这样,教学不仅能发挥各篇课文的功能,而且能发挥各部分相互联系的新功能。现行语文课本中的单元教学,为课文的教学设计了讲读——课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6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建设经历了由单一化媒介形态到立体化多媒体的演变过程,目前形成了以统编教科书为基本教材、教学参考书等为配套教材和"精彩一课"多媒体课件等为辅助教材的系列化、数字化、立体化的教材体系.始终坚持教材建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深刻领会教材是教学过程和结构的基本要素,辩证认识教材属性及其对教材建设的影响,正确把握课程与教材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该文以<英语>教材为例,通过作者本人的教学实践,探讨了初中英语教材的创新使用,整合教材促进语法的教学.介绍了新课标下优化语法教学的经验,对学生掌握规范的语法知识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