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域文化"(Regional Culture),是一种以历史地理作为基点的"区域文化"。辽宁地域文化因其优越的地理优势、厚实的人文基础、珍稀的古迹蕴藏、淳朴独特的乡土文化、兼容并蓄的多民族文化而赋予了浓重的地域色彩。正是这种独特性,才使得辽宁地域文化在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文化中占据一席之地。当前,我们应从长远的眼光来审视和规划辽宁地域文化的发展方向,立足当代,放眼未来,以地域文化为特色,促进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2.
余永红 《文化学刊》2012,(3):117-123
要陇南白马藏族美术造型具有本民族独特的形式与文化含义,尤其以人物面部造型中的"纵目"、"三目"等"目文化"现象最为独特,这种"目文化"与源自氐羌族群的西南地域少数民族中流传的创世神话有密切联系,同时《山海经》中也有"一目国"、"深目国"、"三目国"等奇异形象的描述。另外,甘青地区史前彩陶纹饰和造型也向我们流露出一些与氐羌民族"目文化"相关的视觉符号。陇南白马藏族美术文化中的"目文化"现象主要体现在傩面具造型中,另外在白马藏族的宗教造像和服饰图案中也有明显表现,体现出源自远古氐羌族群"目文化"的祖先崇拜、图腾崇拜和自然崇拜等综合文化含义。  相似文献   

3.
右江民族博物馆青铜器中,出水器物是重要组成部分。现从中遴选铜戈、铜钺、铜权、铜锄等青铜兵器、生产生活用器若干件,尝试从类型、纹饰、造型等方面进行简单介绍,以期发现其中蕴涵的历史文化信息,为探究古代百色的青铜文化和进行乡土历史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4.
余永红 《文化学刊》2011,(3):166-169
宗教信仰是民族文化的源头和母体,由于特殊的居住环境、生活方式以及民族历史文化,陇南地域的白马人主要信仰天地日月以及山河树木等自然神和祖先神,体现了古老民族宗教信仰以自然崇拜为特征的原初性,而陇南地域汉民族的宗教信仰也体现了相似的特征,这种相似性不仅体现在信仰的神灵大多相同或相似,而且信仰的仪式和祭祀的方式也基本相同,部分宗教造像中所传达的视觉形象也体现出趋同或相似的文化特征,这应是古代氐羌文化的白马藏族宗教文化与汉族宗教文化在陇南地域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青铜扣饰是探索古滇文明的重要史料,其高度的写实性生动地反映了古滇社会的生产生活,历来为学界所重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青铜扣饰的研究不断深化,出现众多成果,表现在青铜扣饰名称的确定、起源与族属问题的探讨、艺术特色与表现内容的解读等方面。但需注意的是,目前青铜扣饰的研究过于笼统、忽视了各地青铜扣饰的特殊性和差异性,且青铜扣饰自身的发展序列尚未建立,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6.
该文以三星堆文化的烟斗文创产品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如何对文创视野下的三星堆文化进行分析、归纳与提炼,进而转化为视觉设计符号,从凝练地域文化视觉元素、发掘地域文化内涵底蕴、融合地域特色烟斗工艺等方面分别探讨并开展设计实践.  相似文献   

7.
以海南地域文化融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教学实践为例,结合海南当地的文化特点,分析把地域文化融入教学中的重要性和意义,并通过梳理具有代表性的毕业设计作品,体现融入地域文化特色的教学成果对地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化"一词虽抽象凝炼,但底蕴深厚,它是对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的传承与融合,也是对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提炼与升华,是民族整合性与地域差异性的辩证统一。湖北红色文化和荆楚文化孕育于同一片土壤,是两种多民族共居的特色地域文化。本文旨在探析湖北红色文化和荆楚文化之间的互促关系,希翼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联动效应,积极推进湖北省传统文化产业链发展。  相似文献   

9.
伊宁市是2012年国务院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多元文化交汇的城市,具有鲜明的历史文化特色和突出的历史文化价值。作为一个边疆民族地区的历史文化名城,伊宁市具有历史变迁过程复杂、历史资料稀缺、研究基础薄弱、各民族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多样等特征。以伊宁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为例,系统梳理历史发展脉络,深入挖掘能够体现历史文化价值、地域和民族文化特征、城市建设和发展演变过程的文化遗产,确定了市域、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文物古迹等各个层面的保护对象,并针对其自身价值特色制定科学的保护措施,从而实现历史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  相似文献   

10.
颜峰 《文化学刊》2011,(6):116-11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以口头传播或言传身教等非物质形式流传下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一个地域、一个民族历史的记忆和智慧的结晶,和文化遗产一起构成民族传统文化的大厦。目前,受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处于难以为继地步。地方高校作为文化传播和学术研究的重要阵地,应当积极主动地担负起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任。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壮族和越南的岱族都拥有悠久的稻作文化历史。节日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该文从节日食俗和祭俗两方面出发,分析了食俗中的稻作文化象征及特色祭品,阐述了祭俗中的春耕、丰收、祈雨、祭魂、蓄牛魂等稻作仪式,丰富了中国、越南两国跨境民族的节日文化研究内容,对深化中越文化交流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增强山东沿黄河特色地域文化的育人功效,是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任务的应有之义,是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凝聚精神力量的坚实根基。增强山东沿黄河特色地域文化的育人功效,一要明确沿黄河特色地域文化的育人价值,满足学生的文化需求,引发学生的文化自觉,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二要明确山东沿黄河特色地域文化的育人内容,加强金色农耕文化教育、红色革命文化教育、绿色生态文化教育。三要探索山东沿黄河特色地域文化育人的方法路径,做到保供给,充实黄河文化育人资源;抓阵地,推进黄河文化融入课程体系;重体验,创设黄河文化实践育人条件;强环境,营造黄河文化育人氛围。  相似文献   

13.
论辽海文化     
彭定安 《文化学刊》2013,(3):70-85,F0002,F0003
"辽海文化"作为辽宁地域文化的称谓和文化符号标示着历史与现实的双重含义。辽海文化既具有游牧文化、农耕文化混融而以农耕文化为主体的特点,又具有海洋地区文化的特色;前者之浑厚、纯朴、刚劲、雄健,与后者之外向、机敏、灵动汇合而构成辽海文化总体,显示了地域文化的特色与亮点,而区别于东北其他地区,成为东北文化总体中的特色部分。  相似文献   

14.
高颖 《文化学刊》2010,(3):50-53
东北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其独有的"民族性格"彰显出东北地域艺术文化的特色。东北地区民族民间音乐生产在该地区的社会运行中均体现出一定的规律和特点。从东北民族民间音乐生产在该地区的运动情况入手,希望探寻出该地民族民间音乐的一些社会学规律。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的红色文化建设是黑龙江省地域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针对黑龙江省的自身特点,结合红色文化,研究和运用红色文化,进一步弘扬和继承红色精髓,做好红色文化建设,打造黑龙江省红色文化品牌,创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城市,对推动黑龙江省地方特色文化建设有着巨大价值。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宝贵的历史财富,它不仅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引导着人民群众形成优秀的个人品质,它更是一种文化资源,兼具教育价值和经济价值。黑龙江省的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独具特色、形式多样、载体丰富、分布广泛、脉络清晰,具有赓续红色精神和红色基因、促进黑龙江经济发展、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载体、推动黑龙江区域特色文化建设的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中蒙建交六十余年来,睦邻友好一直是两国关系的主流。双方关系的长期稳定与成果丰硕的文化交流有重要关系。中蒙文化交流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互访与合作机制促进了两国文化开放性的交流,并为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发展与相互交融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双边文化交流拥有地域接壤、双边政策扶持、民族文化相似性、两种文明互补等优势,但其文化交流的空间仍有很大的可拓展性。加强文化交流与互动是促进跨境民族间的相互理解与保持两国关系稳定的重要纽带,也是制约不稳定因  相似文献   

17.
随着1986年金牛洞古采矿遗址的发掘,铜陵作为中国的古铜都,铜陵人民的祖先曾与世界人民一道参与了人类伟大的青铜时代的开凿,此后在三千年绵延不绝的对铜的采冶铸生产过程中,铸造了不朽的青铜精神,谱写了悠久灿烂的铜文化史。1992年开始,铜陵市委市政府有意识地通过连续举办中国铜陵青铜文化节的形式来提炼、展示、演绎和弘扬铜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1998年,市委、市政府隆重召开全市文化工作会议,提出了“打好青铜牌、唱响黄梅戏,弘扬铜文化”的战略口号,从而正式完成了铜陵城市建设的文化特色定位。市文化局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围绕弘扬铜文化,作出了构建铜文物建设、铜文化研究、铜文艺创作三个支撑点的部署,提出了舞台艺术创作青铜三部曲的构想。  相似文献   

18.
唐之斌 《文化学刊》2011,(5):123-127
融合发展模式是根据系统工程的理论,对民族地区定居点建设、新农村建设和发展乡村旅游等各个子系统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从而探索适合民族地区持续繁荣的现实道路的一种手段。民族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区域文化是指按照地域界定而出现的文化类型,是某一地区囿于地理环境和民族发展所呈现出来的文化形貌。我国的区域文化是在长期大统一的社会背景下形成,具有区域地理环境的独特性。民族文化是区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文化的发展依赖民族文化的发展。在融合发展模式中民族文化与区域文化需要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王新心 《文化学刊》2008,(5):126-130
大型舞蹈诗画《满风神韵》的创作激情来源于丰厚的地域文化、民族文化。满族文化在舞蹈、服饰、音乐和生活形态及宗教上的独特性为创作提供了想象的空间。《满风神韵》以满族文化的精髓为原点以满族文化在今天新的发展为创作起点,用多元的艺术手段实现舞台视觉、听觉效果。  相似文献   

20.
江南民间泥塑是生长于江南土地上的民间传统工艺美术,历史悠久,流传广泛,特色浓郁,不仅是江南地域文化的载体,也是地域历史发展的物证。本文从历史积淀和地域环境两方面入手,对江南民间泥塑脉络进行梳理,对促进其发展的地域环境资源予以分析。可以看出,江南民间泥塑根植于江南地域环境,伴随着地域历史演进、流传、发展、演化。其间,江南特有的自然资源与风俗习尚,优越的地理条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江南民间泥塑,不仅是江南优秀的传统手工艺术,更是研究江南乃至中国历史文化的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