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雪国》作为川端康成的代表作,深受以《源氏物语》为代表的日本传统文学的影咱。它借爱情反映现实生活,写出了对人生悲哀、虚无的感受,体现了川端康成的“回归传统”情结。  相似文献   

2.
日本当代文化具有忧郁性特征。著名作家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村上春树等的作品有一个共同特点——忧郁性。这种忧郁性的产生有其民族传统文化特质及其社会背景的影响,也与作家自身经历有关。它表现了日本人心灵的精髓,以卓越的感受、现代性的技巧,架构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学之间的桥梁,并给予20世纪中国作家前所未有的创作启迪。  相似文献   

3.
日本禅学大师铃木大拙曾说:“面对竹篱边一丛摇曳的野花,西方人常常是漠然无动于衷的,而日本人则禁不住心灵为之一震,心中涌起融融春意”。川端康成便是如此,他从人生到艺术都深受禅宗思想的影响,禅宗赋予了他纤敏的、富于灵性的思维。他用心灵面对客观的自然景象,他用心灵体悟其内在的生命情感。《我的伊豆》便是如此。这是一篇游记散文。开头四句,作者把人们对伊豆的不同感受排比并列,互相映衬,突出了伊豆异常丰富的美。  相似文献   

4.
《古都》《变形记》梦旅中我首先邂逅的是川端康成和卡夫卡。川端康成是文学界无限柔软的象征,卡夫卡是文学界极端锋利的象征;川端康成叙述中的凝视缩短了心灵抵达事物的距离,卡夫卡叙述中的切割则扩大了这种距离;川端  相似文献   

5.
从审美角度看,川端康成在《睡美人》里创造了一个“纯真之美”的心灵世界。他试图通过对某种无条件的绝对感性的追求,获得足够的生存理由和自身满足。这是以审美的方式对理性绝对权威和传统道德的反抗。  相似文献   

6.
《边城》与《雪国》不仅充满了对生命的深度思考,而且也呈现出了相似的忧郁、哀伤的感情基调,这种东方式的忧郁,呈现出悲剧的底色。文章从比较文学的角度,阐述了两部作品的异同:在悲剧内涵方面,两部作品同样都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人性的缺失;不同点在于沈从文着眼于现实,川端康成则更注重心灵感受;在对待悲剧的态度上,沈从文体现了老庄学说中的无奈和超脱,而川端康成所体现的是人与自我心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金宁 《林区教学》2014,(1):65-66
川端文学以日本传统文化为基础,吸收了西方现代文学中的表现技巧和手法,来表达日本民族独有的纤细而敏锐的感受,进而创造出川端文学所具有的独特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艺术风格,体现了日本文学传统中独有的物哀和幽玄的美。因此,川端康成的作品中始终具有着一种悲与美相交织的独特艺术底蕴。《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早期最具特色的代表作品,也是奠定川端康成文学地位的重要基石,是他对自己文学基调的定位之作。这部作品描写了主人公"我"因孤独症而性格扭曲,却在与巡回艺人、特别是和纯真美好的舞女的接触中,得到了心灵的净化,孤独得到治愈。可以说,《伊豆的舞女》是一首洋溢着喜悦和哀愁的"青春之歌"。  相似文献   

8.
战后,川端康成创作了一系列探讨日本文学的传统美和日本独特的美学倾向的散文,《花未眠》即其一。今秋人教版新修订的高中《语文》第一册收入了这篇文章。川端康成从凌晨4点旅馆中未眠的海棠花中,从欧洲、中国以及日本众多画家的作品及其言论中,引发出对美的三方面的深刻思考。首先,他在文章中形象地阐发了艺术美高于生活美的带有唯美主义色彩的美学观。他认为“人感受美的能力”是天赋本能,“既不是与时代同步前进,也不是伴随年龄而增长”,而人对美的感受“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所以,“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  相似文献   

9.
王其华 《四川教育》2006,(10):38-39
什么是朗读的“火”?俄国作家果戈里曾说:“像样的朗读一篇抒情作品……需要同诗人分享那充满他心灵的崇高的感受;需要用整个心灵去感受它的每一个词。这时在朗读者的声音里听得出一种真实的内心激动。”这种“整个心灵的感受”,这种“真实的内心激动”,就是朗读的“火”。朗读  相似文献   

10.
“心灵独语”是《寒夜》主人公汪文宣诉说自己独有感受、发泄自己心中哀怨的“无声的语言”,这种特有的情感表达方式最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最能在动态的情感运动中一步一步地深化作品的思想主题。这里通过对《寒夜》主人公汪文宣心灵独语的深入分析,阐释形成这些心灵独语的深层次原因及由此演绎出的悲剧主题,从而领悟作家对知识分子和民族命运关注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1.
邢孟达 《考试周刊》2012,(29):25-26
日本文学对自然的感受方法与思维模式是把人看做是自然的一部分,人融进自然之中;把自然看做是与人相互依存,可以亲和地共生于同一大宇宙中。川端康成继承日本人与自然合一之文学传统,又擅长描写女性,通过写自然展示女性,通过写女性感受自然。自然美与女性美相融合,形成川端康成笔下女性美的特质。  相似文献   

12.
残忍的美     
我眼中的大和民族,既神秘又矛盾。它让我惊讶,惊讶这个民族在拥有漫山樱花的浪漫之时,又兼有武士毅然切腹的残忍;惊讶这个民族在拥有东方文化的传统之时,又兼有西方科技的文明;惊讶这个民族在拥有川端康成、渡边淳一等爱的追梦者之时,又兼有“731”等泯灭人性的军队。  相似文献   

13.
“读”与“写”是学海生涯中的一对孪生姐妹。 读是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继承,是思想领域的启蒙,是创作灵感的敲门砖:写是对民族艺术的发扬光大,是现代精神文明的展示,是自我经历与感受的心灵火花。没有“破万卷”的读书,很难谈“下笔如有神”:没有心灵火花撞击的写,也就很难达到文化艺术事业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雪国》集中反映了川端康成的虚无思想。这种虚无思想与西方现代派的虚无主义不同 ,它带有浓厚的东方色彩 ,深受日本古典文学传统、印度佛教的影响。民族文化蕴藏的深深的悲哀使川端康成的虚无思想具有“物哀”意味 ,佛教让他超越对立 ,形成万物如一的宇宙观 ,产生有无相连、虚无相生的虚无观  相似文献   

15.
川端康成是日本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其获奖作品《雪国》、《千纸鹤》、《古都》展现了传统日本的美丽与哀愁。与此相对,《春景色》是新感觉派时期川端康成的作品,描写了主人公画家在作画过程中感受的激变和挣扎。本文通过分析画家的感观变化,考察作者川端康成在新感觉派时期所主张的新感觉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朗读的“火”?俄国作家果戈里曾说:“像样的朗读一篇抒情作品……需要同诗人分享那充满他心灵的崇高的感受;需要用整个心灵去感受它的每一个词。这时在朗读者的声音里  相似文献   

17.
川端康成是日本著名的文学家,是日本第一个、亚洲第二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文学家。从川端康成小说的文化艺术美展开论述,笔者一要重点论述川端康成小说的文化美学风格,分别从川端细腻哀婉的风格、如画的意境、奇妙的色彩三个方面入手,其中,在奇妙的色彩文化部分主要以“红色”和“白色”两个颜色为例;二要在川端康成的表现手法中,主要从意识流手法和新感觉派的表现手法展开论述;三要着眼于川端康成艺术美的主要影响,以中国作家余华为例,从风格和关注题材来论述川端康成对余华的影响。进而揭示了川端文学既具有特殊性、民族性,又具有普遍性和世界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68年,川端康成因为他的小说艺术“以一种充满技巧的敏锐,表达了最具民族性格的日本灵魂”获得诺贝尔学奖,获奖的三部代表作分别是《雪国》、《古都》、《千只鹤》。的确,这三部作品是川端康成作品风格的最好体现也即日本风格的体现,即“物哀”和“风雅”。但是真正体现川端康成炉火纯青的艺术手法的,还当推他在晚年即1961年创作的中篇小说《睡美人》。《睡美人》的出版,引起了很大的争议,该书涉及道德中的色情问题,也正是如此,直到90年代,《睡美人》才翻译介绍到中国。  相似文献   

19.
东方有二位作家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泰戈尔和川端康成。但桂冠到手之后,两人的境遇很不相同:泰戈尔获得了众口一致的赞誉。他的印度同胞从此改变了过去对他的冷漠。由衷地感谢他为印度民族增光添色,崇拜他为“圣人”,把他推到与“圣雄”甘地并列的地位上顶礼膜拜,其狂热的程度甚至连作家本人都感到很不是滋味,反而生出许多悲凉和孤寂来;川端康成似乎一开始就成为人们争议的对象,他接受诺贝尔文学奖后,争议越大,观点的对立也更为明显。虽然许多人肯定川端对日本文学的贡献,认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天  相似文献   

20.
在川端康成的文学创作生涯中,以描写女性为主题的作品尤为重要,<雪国>被看作"出自日本风土、人情的抒情性名作".两位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体现了日本传统女性的人格和心灵之美;至于男主人公岛村,则代表了川端康成的男性意识和对女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