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玄璇  鲁菁  熊威 《科教文汇》2008,(32):267-267
本世纪的装饰设计是技术的力量和瞬息万变的社会需求相互融合的产物,是现代艺术精神的一个标志。如果我们将历史的轨迹比作一条不断延伸的曲线,就会发现在历史的每个支点上,装饰艺术都会同当时的自然环境,人类的生存状态,审美的文化心理有着内在的联系,以至出现相对应的艺术形式。本文经过分析、总结、比较不同时期的建筑与室内装饰风格,将装饰上升到心灵的层面上,诠释现代主义的心灵装饰手法。  相似文献   

2.
构建和谐社会,呼唤和谐教育。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现代教育的高层次追求。我们的学校是培育人才的重要场所,不仅要教学生学习文化知识,还要教学生学习做人的道理、进而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  相似文献   

3.
美育的培养是一种心灵上的培养熏陶,也是一种心灵上的高境界。诗歌作为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必有它美的意义之所在,即体现在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在高等职业院校的语文课中开展诗歌教学,即是从语言、意境和情感上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4.
张显 《科协论坛》2007,(4):205-206
民间文学是我们从事文学研究的基础与源泉,世界各国人民,不管文化背景多么的不同,民间故事方面总有相同之处。一切文化皆同一理性自我之表现。东、西方文化传统中都有文学作品作为教育的典范之作,是塑造美好心灵、形成良好个性的流芳百世之巨著。  相似文献   

5.
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伊曼纽尔·康德  相似文献   

6.
我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充满着神奇的美.这为我们塑造新一代美好的心灵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有力的依托,应该把美育教育作为文言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杨昊鸥 《今日科苑》2007,(13):96-97
《于丹〈论语〉心得》开篇这样写道:《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说白了,《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  相似文献   

8.
张海明 《科教文汇》2007,(3X):43-43
我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充满着神奇的美。这为我们塑造新一代美好的心灵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有力的依托,应该把美育教育作为文言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张雅靖 《知识窗》2013,(7):54-54
当心灵上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最终无法弥补的时候.我们终将变成一个躯壳,不再拥有鲜活的灵魂。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华兹华斯在诗歌中讴歌自然和心灵与当时英国新兴起的浪漫主义有很大关联;而谢灵运、陶渊明的诗歌将目光转向山水田园与魏晋时期兴起的玄学思潮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将两国的这两种思潮对这三位诗人写作风格的影响进行比较研究,寻求其共性,或许会为我们了解英国文化和加深理解中国文化提供契机。  相似文献   

11.
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鉴赏是一种审美的活动,一个读者可以用自己的眼睛和心去发现和审视古诗的魅力,通过对于古诗的理解从而去对于古人的想要表达的感情和所表现的意境进行了解和体会。我们可以通过古诗去了解古人的生活,听取他们的心声,用我们的心灵去了解他们的过去,去和他们进行心灵的交流,所以作为语文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古诗鉴赏是必须的课程。  相似文献   

12.
作为心灵之窗的亲密伴侣,眼镜对于许多人而言,不仅是保护眼睛的工具,还是一种装饰品。然而,尽管人们与眼镜朝夕相处,眼镜选用上的讲究以及相关的用眼卫生与保健知识,身为眼镜一族的您是否清楚明了?最近,我们有幸邀请到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刘焰主任,请她为大家谈谈如何保护好我们的心灵之窗一眼睛。  相似文献   

13.
寻找安全岛     
不久前,在北京出现了一家心灵商店,专售安全感、勇气、智慧、宽容、热情等心灵商品,它们被装在透明的玻璃瓶里,引得很多人争相购买。在这些心灵商品中,安全感卖得最好。如此看来,即使时代发展迅速,我们的需索越来越多,对我们的心灵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安全感。  相似文献   

14.
<正>价值观是社会文化体系的核心,是个体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构建着人们的精神家园,有着重要的社会功能。历史教育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就是价值观教育。课堂是学生精神洗礼、灵魂净化、心灵碰撞的重要场所之一。高中历史教学就是要在课堂上创设各种情境,开设各种主题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实现新课改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在媒体上,我们常常看到的是: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责任感严重缺失,人生观与价  相似文献   

15.
刘洪波 《科教文汇》2009,(17):17-17
热爱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使其健康良性地发展,应是我们教师的天职。如何使落后学生心甘情愿地上进、弥补学生心灵的缺陷,是一门既简单又深奥的艺术,需要用心去叩启这扇大门,用热情的火去融化心灵的坚冰。  相似文献   

16.
延展心灵论题是涉身认知的一种内在蕴涵,理解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涉身认知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威尔逊和克拉克的研究策略,是把涉身认知转换为认知延展的形式。为此,威尔逊用个体与社会文化环境的支架关系,支持认知的延展。他主张群体也有心灵,个体在组成群体的时候才具有某些心理状态,这就意味着认知的外在和内在资源对等,心灵的意向操作事实上整合了这两种资源。他的社会延展思想,重新阐释了认知主体,为我们理解涉身性的认知加工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7.
<正>青海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为我们留下了神奇的自然世界、神秘的文化世界和神妙的心灵世界等三个方面的独特历史遗产,民族民间歌舞文化,以绘画、雕塑、建筑为代表的藏传佛教文化,以赛马会、那达慕、土乡纳顿节、热贡艺术节、撒拉尔艺术节等为代表的民族民间节庆文化等,共同构成了青海文化的大美轮廓、青海文化资源相对集中的空间组合布局,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相似文献   

18.
王莹 《科教文汇》2011,(25):142-143
美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主题之一,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以来,大自然就不断地向人们的心灵灌输一些使其丰富、充实的东西,这些东西不断地在人类心里构建起美感,慢慢累积成美的意识,从而使人类具有美的灵魂。要完善一个美的灵魂,人们就开始自觉或不自觉地追求风度上、情感上以及品格上这三个更深层面的社会人性美,而这种审美形式便使我们有了美的内涵、美的意蕴和美的魅力。这些内在美充实了我们人的整个心灵。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的成长会面对三个世界:现实的,知识的,心灵的。现实世界就发生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知识世界是青少年在学校里学到的文化科学知识。心灵世界最  相似文献   

20.
语文天地原本斑斓多彩——血肉丰满的人性、浩瀚邈远的历史、厚重丰富的文化……,但是为了网住升学考试那一张考卷,我们却将自己和学生捆绑在了课本和习题的战车上,硬是把语文学塞进了“死胡同”.课堂上我们以背诵取代思索,以理性扼杀感性,用知识替换着情感,寻章摘句,皓首穷经……试想,在这方没有涟漪的死水中,学生是不是永远享受不到语文世界的美丽.诗人余光中说:“中文乃一切中国人心灵之所托,只要中文常在,必然汉魂不朽,让我们常保中文的灵动与清纯.”语文老师,如果我们想要珍视学生对语文心存热爱的热心,如果我们期待着语文课堂能够生长出郁郁葱葱的思想、缤纷绚丽的诗行,我们就要更新教学理念,构建灵动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