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父母从小就对我说,许多成功的人并不都是因为运气或者自身条件好而成就了事业,而是他们能够注意去做好容易被常人忽略的一些小事。等我长大了,才理解父母所说的“小事”,其实并非小事,而是一个人的基本品格,一种“成功的秉性”。一直记得一个故事:耶稣带着他的门徒彼得远行,途中发现一块破烂的马蹄铁,耶稣让彼得把它捡起来。彼得懒得弯腰,假装没听见。耶稣没说什么,自己弯腰捡起马蹄铁,用它从铁匠那里换来3文钱,用这钱买了18颗樱桃。出了城,二人继续前进,经过的全是茫茫荒野。耶稣猜到彼得渴得够呛,就让藏于袖中的樱桃悄悄地掉出一颗,彼得一…  相似文献   

2.
教育孩子的书不应该做了父母之后才去读,而应该没做父母时就读,读通读懂之后才去做父母。因为做了父母再读,读了以后再在孩子身上实施,其过程无论长短对孩子来说都是一种损失。正如驾驶员领驾驶执照之前就应该读懂读通交通规则,而不是把车开上了高速公路之后再去读,更不是出了交通事故之后再去读。从这个意义上讲,父母要“持证上岗”,做合格的家长,是家庭教育的首要内涵。  相似文献   

3.
在家庭教养中,经常会听到父母如是说:“我太了解你了,就你那点花花肠子、弯弯绕子我还不清楚?”“我是你妈,我还不知道你是不是那块料呀?”“我养你这么大,我还不了解你?”……然后,基于这种所谓的了解去断定子女行为的真实目的、话语的真假等并在此基础上实施相应的具体教养行为。可以说,父母对子女的了解、认知是影响父母实施何种具体教养行为的重要因素,只有当这份“了解”是“正解”而非“误解”或者这一认知是正确的而非错误的时.才会引发科学教养行为的出现,进而促进子女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讲《廉颇蔺相如列传》,我说:“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一句中的“亲戚”,其义如同“父母”。有人跟我指出:“你讲错了,‘亲戚’并非  相似文献   

5.
家和万事兴     
看到“和谐”这个词,我就想 流泪。 从我记事时起,我就没有享 受到家的温暖和父母恩爱所带来 的温馨。在我的记忆中,父母常常 为了一点不起眼的小事大动干 戈。他们一吵嘴就动手打架,摔东 西,闹得家里乌烟瘴气。他们一吵 嘴,我就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常常 一个人蜷缩在屋角,大气也不敢 出。有时他们彼此憋气,饭也不 做。我只好饿着肚子去上学。就是 在上课时,我也常常走神,满脑子 浮现出父母争吵时凶神恶煞的样 子。那时我的学习成绩也不怎么 好。我估计与父母这样紧张不和 的关系有关。因为我很难有一个 安宁的学习心境呀。  相似文献   

6.
西西信箱     
我似乎总是生活在矛盾之中 ,比如在家时我经常与妈妈吵闹 ,有时我真怀疑自己是不是她的女儿。可现在我住校 ,三个星期才回家一次 ,而爸爸妈妈都对我非常好 ,可我又无法坦然接受 ,因为我的成绩那么差 ,我该怎么办 ?小旭 ,父母对孩子的舔犊之情 ,是人之常情 ,是做孩子的一份福气 ,坦然地接受它 ,去享受它吧 ,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吗 ?“有妈的孩子像块宝”。只是我们在坦然接受父母的关爱时 ,也应该多去体谅一下父母的良苦用心 ,多去理解他们一下 ,有时间和他们谈谈心 ,沟通一下 ,也许你的精神压力就不会这么大了 ,这对你的学习也是有好处的。至于…  相似文献   

7.
1那是个奇怪的夏天,早稻没有一点成熟的迹象,燥热的空气把隐藏在人心深处的欲望一点点蒸发出来。暑假一开始,我就和父母吵嚷了起来:“我要出门打工,我要出去挣钱!”但爸爸妈妈说什么也不同意。恰好此时,二叔从北京回来了。在我们村,不知道美国总统的人多,但不知道我二叔的恐怕没几个。据说他在北京干的是什么“文化事业”,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就发了大财,正准备买房子。听父母说了我的事后,他笑眯眯地问我愿不愿意和他一起去北京玩儿,可以顺便帮他招呼一下生意,而且还可以挣到下个学期的学费。父母这才放下了心,说:“去吧,去吧!”两天后,16岁的…  相似文献   

8.
追寻的足迹     
陈颉 《神州学人》2010,(6):26-29
勤奋比聪明更为重要1965年,我出生于上海,父亲是一名工程师,母亲是高中的数学教师。“文革”期间,父母双双被下放到杨浦区上海柴油机厂车间劳动。父母不想让我受到影响和牵连,把我送到外婆家。读小学的时候,我才回到父母身边。离开外婆的时候,我难过了很久。那时我对学习一点兴趣都没有,有时甚至把课本撕掉。舅舅吓唬我说,如果不好好读书,以后我就只能去乡下。改革开放以后,  相似文献   

9.
8岁时,父母都离开了我,到外地去工作,我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从那时起,父母就规定我放学后不准去同学家串门,不准在任何地方逗留,不准和男同学交往。我因此养成了十分内向的性格。我被这“三不准”整整封闭了六年。现在上  相似文献   

10.
说实话,以前我总觉得父母过于理性。比如,他们总是忘了自己和我的生日,要不过了好些日子才恍然记起,有时候好不容易记准一回,他们也会说,一年365天,哪天不都是一样过。然而,高中毕业我18岁生日的那个晚上,没有月没有风,没有蛋糕没有烛光,却使我刻骨铭心,至今仍记忆犹新。这一天,我去了学校,知道自己落榜了。回家,一步一步来到后山那丘田,父母正“呼呼”喘着粗气一拱一拱地割稻子,听到我来到,父亲直起腰问:“考上了吗?”我没作声,只是拿起镰刀走下田,一家人就没有再说话。  相似文献   

11.
学费     
天色渐渐暗下来 ,坐在窗前的我 ,正呆呆地望着窗外乌云密布的天空。我陷入了沉思 :“新学期又到了 ,我们又要上学了 ,这要给父母增加多少忧愁啊 !每年的学费不是去借就是七拼八凑地张罗 ,可现在去哪儿找呢 ?”突然 ,一阵响亮的雷声把我一惊。接着 ,瓢泼大雨下了起来。“咦 ,家里怎么没有人呀 !都下这么大的雨了 ,父母都去哪儿了 ,会不会去借钱给我们报名了呢 ?”想到这里 ,我还真有点高兴。我把门轻轻一开 ,外面传来了父母的说话声 .这时我才知道父母是去盖砖坯了。于是 ,我赶紧拿着雨伞准备去帮父母。我正想冲出门时 ,看见父母正在雨中正忙…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一个9岁女孩的母亲,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非常注重让孩子多动手、多实践、多体验生活,这使得女儿5岁时就能离开父母一个人在省体工大队体操队过着相对独立的生活,7岁时就学会了烧饭、煮蛋等家务事。而这一切又缘于一次女儿找爸爸带给我的启示。那时女儿才4岁,还在市体校训练。一天,我因有事,就通知她爸爸去接女儿。但到了6点半我心里一直不踏实(她爸爸是“工作狂”),还是自己去了。一到那,孩子正  相似文献   

13.
开心QQ糖     
只有我答得出来小明今天一回到家就对着父母说:“今天老师在学校问的一个问题只有我答得出来。”父母高兴地问道:“什么问题呀?”老师问的是:“谁没有交作业。”委屈孙子骄傲地把记分册给祖父看。祖父说:“唉,我读书时,历史成绩总是100分,而你才99分。”孙子感到很委屈:“爷爷,你读书的时候,历史要短得多啊!”满分甲:你的化学考了多少分?乙:满分!甲:不会吧?那次考试卷纸发下来5分钟你就交了卷啊。乙:是啊,我在卷纸上写得很清楚:答案见班长卷子。省电儿子对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特别热心,他对我说:“妈妈,2008年,我们去北京看奥运会呀?”“不…  相似文献   

14.
改变     
尽管家境贫困,我却好吃懒做.妈妈叫我洗碗,我说:“又不是我一个人吃的,干吗要我洗呀!”妈妈只好自己把碗洗了.哥哥叫我去买盐,我却说:“大家都要吃,为什么偏偏要我去买呢?”于是,换成了妹妹去买. 暑假时,我去高山上的叔叔家住了几天.叔叔家比我家更贫困,环境更差,叔叔家的妹妹比我小好几岁,却要做好多我不愿做或不会做的事情.一天叔叔他们去地里干活,让我和妹妹在家里做饭,他们前脚刚走,我就对妹妹说:“我才十六岁,才不干做饭这种事呢!”妹妹对我说:“姐姐你岁数比我大,难道不知道要帮父母做事吗?”我说:“嗯,怎么啦?”于是,我被妹妹取笑了一番.我在心里说,我倒要看看你有多厉害!  相似文献   

15.
过个好年     
一年之中,过年是最令我开心的。不仅因为到那时可以得到一笔压岁钱,最主要的还是,只有过年时可以彻底摆脱学习给我带来的阴影。一家人可以真正坐在一起吃饭,不必担心父母会把话题扯到学习上去。只有在过年时,我的父母才是真正的父母,我才是真正的我。每当老师说:“过年时多玩几天吧!”我  相似文献   

16.
那年我18岁,一心一意想去当兵。眼睁睁快到了验兵的时候,公社文教专干来找我:“你高中毕业了,村上文化人少,你是秀才、给咱到村小去教书。”我听后一下子不知说什么好,吭哧了半天才说;“我想当兵。”他说:“这事争的人很多,我是你的老师,了解你才让你去。学校都是文化人,你爱写作,学校有书有时间,何乐而不为呢?”我不好再说什么,就答应了。我那时正拼命写小  相似文献   

17.
谷子 《家庭教育》2011,(7):50-51
有一天,儿子突然对我说:“我要当画家!”我知道,我时刻准备着要去应对的“青春叛逆期”终于来到了,因为有人说过,当孩子不再以自己的父母为偶像时,叛逆就启程了。  相似文献   

18.
有些时候总想刻意去掩饰些什么.或许是人无完人吧。但有些时候,在一定压力下,我不得不去表现些仆么.这或许是“适应”吧。可是,当压力大于实际时,我才发现,我只是被动地做了几个别人认为很叛逆的行为,这些行为已经伤及了关心我的老师、同学、父母.还有我自己。[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小时候,我住在一个很大的集体宿舍里,像我一样大的伢儿就不下二三十个。在同龄人中,我的“地位”最高,一来是我读书早,“学问”自然要比他们高。记得我第一次听到“阿尔巴尼亚”这个国名时,就迫不及待地到处找人去卖弄,我故意把这个名字念得飞快,看着同伴们目瞪口呆的傻样,别提多开心了。二来是我会讲故事。五六十年代的大人们,远不像现今的父母,对孩子精心得恨不能整天捧在手里,他们总是一天到晚地忙工作,对孩子基本上采取一种“放羊”政策,我父母对我也是这样。在我的印象中,平日里我很少和父母照面。早晨,我睁眼时,他们已经上班走了;晚上…  相似文献   

20.
徐初苗 《师道》2006,(7):36-37
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是崇高的,但也是平凡的,它并非可望而不可及,它并非一定要轰轰烈烈、惊天动地,更多的时候,它就像春雨,悄悄地润泽着孩子们。爱在一声问候里一个初冬的清晨,由于轮到我值日,我就早早地来到学校,先去巡视一圈。在经过学校的绿化区时,见已有几位高年级的学生在呼啦呼啦地打扫满地的落叶了。见此情景,我就走上前去“,同学们早!”大概是被我这个“不速之客”打扰了,几张红扑扑的小脸仰起来,不约而同地展现出惊异的神色,但很快就开出几朵灿烂的笑容“:老师早!”“老师早!“”天冷,注意保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