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余华的小说《活着》到以此改编的张艺谋执导的电影《活着》,都吸引了广大读者和观众的关注.但是,由于小说和电影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及两位艺术家不同的艺术追求,使得《活着》成为了两部不同的艺术作品.本文试从叙述视角的转变、作品色调的变化、题旨风格的演变来分析两部艺术作品之间存在的差别.  相似文献   

2.
金子靖 《科教文汇》2007,(7X):156-156
从余华的小说《活着》到以此改编的张艺谋执导的电影《活着》,都吸引了广大读者和观众的关注。但是,由于小说和电影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及两位艺术家不同的艺术追求,使得《活着》成为了两部不同的艺术作品。本文试从叙述视角的转变、作品色调的变化、题旨风格的演变来分析两部艺术作品之间存在的差别。  相似文献   

3.
李涛 《科教文汇》2012,(4):67-68
昆德拉和余华是两位可以进行对话交流的作家,《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和《活着》这两部小说都在探寻存在的本质,关怀人的生存价值,思考人生的悖谬、苦难和悲剧性.两部小说提出了一些尘世中让人颇感迷惑的命题,人的存在的矛盾状况和生命的荒诞和宿命是两部小说共同关注的命题,其中“轻与重”的关系、生命之轻、现实的无可选择性和人对苦难的承受力等成为两位作家思考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王春 《科教文汇》2009,(28):254-254,278
小说借主人公福贵之口,讲述了中国农民所经历的无尽的苦难,描写了他们对苦难的承受能力。但是余华在小说中的叙述方法却不同于他的早期作品。余华的早期作品中对于血腥和暴力的叙述冷酷无情,对于残暴的刻画细致入微,极度渲染。《活着》却不同,虽然以不断的“死亡”反讽“活着”,这里面的惨烈本来是不亚于余华小说中的任何一部,但由于作者叙述策略的改变,叙述语言从极度冷酷变为平静,叙述角度从第三者的冷眼旁观变为第一人称的忧伤和温和,使得这部小说沉郁、悲痛而坚定。  相似文献   

5.
叶蕾蕾  马雁 《科教文汇》2009,(10):230-231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汤姆历险记》和《哈克历险记》堪称两部享誉世界的文坛佳作。本文从这两部小说的异同着手,比较了它们的诸多相似和关联之处,以及在叙事方法、语言风格、主题表达等方面的显著不同,指出在许多方面《哈克历险记》比《汤姆历险记》更胜一筹。  相似文献   

6.
吴川 《科教文汇》2009,(13):218-218,220
鲁迅先生的小说《孤独者》和蹇先艾的小说《孤独者》是写于不同时期的同题作品,在艺术上,两篇小说从叙述手法以及作品发展的脉络是相似的。但是两篇小说也有很多不同之处:创作背景,创作意图,以及作品主人公的成因及命运等等。通过两篇小说的比较,我们看到了两个作家对于孤独的诠释。  相似文献   

7.
殷洁 《科教文汇》2011,(1):76-77
以鲁迅小说《伤逝》为母本改编的电影作品继承了原作品文本语言的结构形式与风格形式,以谨慎稳妥的方式完成了从文字到影像这两种艺术媒介的转换。另一方面由于电影与小说语言系统的差异,改编作品对文本形式的继承,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影像上人物与主题的弱化,这是值得其他改编作品思考之处。  相似文献   

8.
覃天宇 《科教文汇》2014,(29):129-130
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于1936年创作的长篇小说《飘》,是文学艺术历史中的不朽之作。后来被改编拍摄成电影《乱世佳人》,电影对小说背景进行了真实还原,对人物形象进行了深刻解读,对象征意蕴进行了精确表达。《乱世佳人》上映出现万人空巷的现象,获得巨大成功,是小说改编成电影的一个经典案例,也是电影艺术史上一座亮丽的丰碑。  相似文献   

9.
两年前,法国作家米歇尔·乌勒贝克出版了他的长篇小说《基本粒子》,在西方文坛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这部反映当代西方性爱与色情风习的小说,挑开了西方社会文明与自由的华服,亮出了它的溃疡。读完它,有一种欲哭无泪的悲凉。米尔·乌勒贝克(1958—)是20世纪90年代登上文坛的法国作家。他的第一篇题为《活着》的论文于1991年秘密发表,第一部小说《格斗领域的扩展》在1994年出版,第一本诗集《战斗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戴维·洛奇是英国当代杰出的小说家和批评家,《美好的工作》是其"校园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小说,本文试用经典叙事学理论和洛奇有关叙事学的理论,从情节结构、聚焦的多维性和元小说叙事三个方面来解析《美好的工作》的叙事艺术,从而把握洛奇小说的叙事独特性.  相似文献   

11.
<正>《饥饿游戏》系列电影由狮门影业出品,改编自美国作家苏珊·柯林斯的同名小说。第一部《饥饿游戏》已经于2012年上映,《饥饿游戏2:星火燎原》在201 3年11月上映。在第一部中,主人公凯特尼斯和皮塔获得了第74届饥饿游戏的冠军,打破每届饥饿游戏只有一个冠军的惯例。第二部紧接第一部的剧情,讲述他们参加第75届暨第3届世纪极限赛的故事。那么,什么叫饥饿游戏呢?这得从电影的背景说起。同时,我们还可以再谈谈有关技术乌托邦的话题。  相似文献   

12.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版权保护是国际上已经持续讨论了很久的重要议题,但至今尚未形成一个能够被各方普遍接受的国际条约。我国已于2014年公布了《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但立法工作尚未最后完成。其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是,如何正确认定那些应当属于版权法保护的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本文试图追溯民间文学艺术表达版权保护国际议题的缘起,将《伯尔尼公约》《突尼斯示范法》《保护民间文艺表达免遭滥用国内立法示范条款》等有关规定,与《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条例》作比较,结合我国司法审判中已经有结论的两起案件及另外两件有可能纳入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范畴的典型事例,探讨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认定标准和方法,为将来通过的相关立法和法律实施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暮光之城》是美国作家斯蒂芬妮·梅尔(Stephanie Meyer)写的系列小说。2005年,该系列的第一部小说《暮色》一经出版,销量便一飞冲天。随后该系列小说获得了全世界的认可,翻译成37种不同的语言。改编自小说的电影上映后,更是在全球掀起了新一轮的奇幻热潮。自从这本书出版以来,读者和评论家对它的解读大相径庭。本文以2009年接力出版社发行的中文译本为语料,旨在从语言学的视角出发,借助概念隐喻理论来分析《暮色》中的隐喻表达,证明隐喻观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14.
李斯 《科教文汇》2007,(8S):170-171
戴维·洛奇是英国当代杰出的小说家和批评家,《美好的工作》是其“校园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小说,本文试用经典叙事学理论和洛奇有关叙事学的理论,从情节结构、聚焦的多维性和元小说叙事三个方面来解析《美好的工作》的叙事艺术,从而把握洛奇小说的叙事独特性。  相似文献   

15.
正符号学的基本前提是:所有的传播形式(电影、电视、书本、绘画、交通信号灯,以及其他)都可以分割成个别的意义单位,它们可以从各自的特征加以研究。更重要的是,我们也可以从它们如何与其他意义单位互动的角度加以理解。最小的意义单位是符号(sign),它和其他符号组合起来成为系统,这就构成了"文本"。马塞尔·马尔丹在《电影语言》一书中提到隐喻和象征的艺术手法,本文就影片《一半海水一半火焰》中的电影符号具体分析导演隐藏在影像下想要表达的真实情感。电影《一半海水一半火焰》是根据王朔的小说《一  相似文献   

16.
范菁菁 《科教文汇》2007,(8X):175-175
《扎根》和《平原》得以比较的前提是相似的民间立场。然而这两部小说精神内蕴却差异极大。文章试图从小说语言的角度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17.
袁卫民 《科教文汇》2010,(11):80-81,89
短篇小说《抽彩》中,谢莉·杰克逊用外聚焦的手法,冷静、超然地呈现了电影般的影像世界。本文从电影镜头的角度,剖析《抽彩》中电影化的语言特色对小说主题的深刻揭示。  相似文献   

18.
短篇小说《抽彩》中,谢莉·杰克逊用外聚焦的手法,冷静、超然地呈现了电影般的影像世界。本文从电影镜头的角度,剖析《抽彩》中电影化的语言特色对小说主题的深刻揭示。  相似文献   

19.
《扎根》和《平原》得以比较的前提是相似的民间立场.然而这两部小说精神内蕴却差异极大.文章试图从小说语言的角度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20.
陈博君 《百科知识》2013,(14):46-47
女作家叶广苓曾写过一部反映中医世家的小说,并被著名导演丁荫楠拍摄成同名电影。这部小说的题目直接选用了两味中药的名称,叫做《黄连厚朴》。小说的主人公龚矩臣老太爷说"厚朴苦温,消胀泻满,痰气泻痢,其功不缓"。甚至,他还将厚朴与著名药材黄连并称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