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很多电影中都有主人公饮用葡萄酒的镜头。有的电影中,葡萄酒的出现的确是植入广告,镜头中的葡萄酒瓶伴随演员生硬的表情,显得乏味而可笑。但有的电影,演员、场景、葡萄酒完美的结合,给观者勾勒出一幕幕深邃的情景,让观众观看后不能忘怀。美国电影《杯酒人生》可谓是用了一个小说家迈尔斯的悲惨境地去陪衬出葡萄酒的优雅。影片巧妙地将葡萄酒的相  相似文献   

2.
今年,美国连续发生了数起校园暴力事件,震惊之余,人们纷纷诟詈电视与电影中的暴力片。作为暴力片生产大户的好莱坞,自然是首当其冲。在美国,为了避免未成年人受暴力片的影响,影片实行分级制度:G级(任何年龄段的人都可观看)、PG级(建议由监护人陪同观看)、R级(17岁以下者必须由监护人陪同观看)、X级(17岁以下者禁止观看)。据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在2000年12月提交给参议院的一份报告显示,80%的R级影片都是专门以17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为市场目标的。一些社会学家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出结论:暴力片与观众在现实中的暴力行为关系不…  相似文献   

3.
最近,我们在市场发现这样一些简易外包装的音像制品:除色彩尤其鲜艳外,印刷内容更涉及色情、暴力、淫乱等字样。如“PC家长指引,本片需家长陪同观看”、“未满十八岁,不准观看”。[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经奥地利中国电影研究人士、奥地利前驻华大使的夫人沃尔特夫人倡议、策划、组织,奥地利教育部支持、资助,1999月20日至28日在维也纳举办中国儿童电影展示。这次电影展示的观众主要是6-14机岁的儿童、少年,共选择展示了中国、一八部动画片和四部故事片,其中如金.不和尚》、《稻草人》、《哪叱闹海》、《我的九月》和《我也有爸爸》等等。电影展示期间,中国儿童电影方面的有关人士五人应邀访奥。奥地利教育部在维也纳举办中国儿童电影节  相似文献   

5.
人的七情六欲里有一种叫做恐惧,类型电影中有一项叫做恐怖片。这类电影和色情影片略有相似之处.那就是观众在观看的时候都会心跳加速.血压升高,使甲肾上腺素大量分泌,并且情不自禁地发出各种各样的尖叫。然而,就内容而言,恐怖片的主题却要比色情片丰富得多也复杂得多。这里面的道道也很简单:色情的对象只限于同类(少数太出格的除外),引起恐惧的因素却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6.
正很多年前,和一群美国学生、教师一起在华东师范大学举办美国研究联合讨论班,有一个项目是观看一部美国历史记录片,当讲述美国早期历史时,镜头闪过普利茅斯,停在一块石头上,有几秒钟,美国学生领队、普渡大学教授比尔·穆伦抬手指着电视屏幕说,"看,那块石头。"镜头很快过去,那块石头留在了记忆里——Plymouth Rock (普利茅斯之石)!谷歌地图的指引把我们带到了普利茅斯港。下车后,立即闻到一股浓浓的海的味道,海  相似文献   

7.
以贼为主角的影片原本就不多,而以贼心为心感受生活的影片则更少。让观众通过贼的视角看世界,是电影《天下无贼》“最贼”的一种艺术谋略。该片无论在导演风格、演员表演、情节编织、镜头运用。还是道具选择、画面处理、音响设置、节奏把握,都毫不含糊地围绕贼的主题进行,而贼的进行曲可谓慷慨激昂,甚至荡气回肠,尾声更带些伤感与苍凉。其主演葛优、刘德华、刘若英、尤勇、李冰冰……,  相似文献   

8.
马真读碟     
马真 《世界文化》2005,(11):24-26
《夏夜的微笑》是伯格曼早期电影中的重要作品,也是我所有的伯格曼的电影中最早的一个.电影是一部室内喜剧片,节奏明快,语言幽默,镜头爽朗,和中期的玄学、后期的压抑相比,这部电影缺少伯格曼的众多特点.但从片尾的处理、戏剧化的深富哲理性的对白和独白,仍可以看到伯格曼深受传统戏剧影响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正>2016年7月4日,伊朗著名导演阿巴斯·基阿鲁斯塔米因癌症在巴黎去世,享年76岁。法国新浪潮电影代表人物戈达尔曾这样评价这位举世公认的电影巨匠:"电影始于格里菲斯,终于阿巴斯。"阿巴斯·基阿鲁斯塔米的电影兼具纪录片的真实和故事片的剧情,将镜头对准生存、死亡、爱情和人性等人类世界永恒的主题,把对生命、责任感以及现实生活的哲学化思考融入电影作品中,在现实主义与诗意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安静、淳朴的影像细腻传递着诗歌  相似文献   

10.
雨昕 《世界文化》2010,(2):27-29
在第一次观看时,中途甚至忍受不了片中主人公所表现出的迷茫和困惑,而一度中断影片,直到很久以后才接着看完。而这次,虽然已经知道故事情节,安静持续地看完,却依然在片尾高潮时控制不住眼中的泪水。是自己太感性,抑或是感觉太真实?  相似文献   

11.
日本儿童系列动画片《聪明的一休》播出后,深受观众欢迎。有人问:日本历史上真有一休这个人吗?为什么动画片中有时称他为“殿下”?……他那天真活泼、呼之欲出,出口成章的警句、以智胜强的形象,至今仍留在人们的脑海中。  相似文献   

12.
<正>有电影评论家这样评价美国导演韦斯·安德森:"他大概是目前美国新生代导演中最富有创造力、激情、趣味和文艺色彩的独立电影人。"纵观韦斯·安德森迄今为止的几部电影作品,我们可以从中领略到这位被誉为"鬼才导演"的电影人极其鲜明的个人风格:对称式构图、鲜明的色彩以及标志性的俯拍镜头。尤其在影片色调的营造方面,韦斯,安德森独树一帜,偏爱唯美舒适的暖色调,仿佛把观众带入一场场梦境之中,令人难以忘怀。韦斯·安德森以他  相似文献   

13.
相信看过美国电影《雨人》的观众,一定记得那位患有自闭症、却拥有超常计算能力的中年男子。片中的“雨人”患有孤独症,拥有着超常智慧,上知天下知地理,但却连衣着都不能自理。这部电影的放映,使自闭症这种病开始为全世界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人们也开始把自闭症患称为“雨人”。  相似文献   

14.
数字媒介不仅改变着电影的创作、传播和观看方式,更引发了中国电影批评的话语转向。从批评语境层面看,数字媒介所催动的媒介文化变革,使得中国电影批评受到来自外部和内部双重语境的影响;从批评现状层面看,直接讨论数字媒介语境下中国电影批评的研究成果比较寂寥,且分布不均,大多数成果均以网络影评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的都是网络影评的特点、形式以及发展状貌等基本问题;从批评重构层面看,主要通过考察数字媒介语境下中国电影批评场域、批评主体研究的种种不足,探索如何正确引导电影批评朝着良性、健康的文化方向发展,重构中国电影批评话语秩序和话语权威。  相似文献   

15.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梦工厂出产的《尘雾家园》不像是一部好莱坞影片。好莱坞电影往往不会给人以遗憾的结局,而这部影片有太强的悲剧因素,给人以过于沉重和悲怆的感觉。自2000年的《黑暗中的舞者》之后,还很难有一部影片像这样让人感到窒息似地难过。影片的导演,原籍前苏联的瓦迪姆·佩尔曼曾是一位出色的商业广告导演,该片是其第一部电影作品。他非常注意情绪的酝酿与积累,使用对比蒙太奇等镜头语言,营造氛围,影片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越来越多的人物被卷入其中,而矛盾冲突也呈螺旋式上升状态,将悲剧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  情节环扣,矛盾步步…  相似文献   

16.
<正>"麦格芬"(MacGuffin)是电影叙事中的一个重要元素,是推动整个剧情发展的重要动力,尤其是在冒险片、悬疑片中更是必不可少,有时甚至会成为电影中解决终极问题的武器。"麦格芬"虽非希区柯克(1899—1980)首创,这个概念却是通过他才得以确立并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来。不仅如此,作为电影界的悬念大师,他更是将这种叙事元素运用到极致,创造出丰富多彩的  相似文献   

17.
电影冒险家的乐园“让电影钱滚钱!”好莱坞电影生意人格雷厄姆·金(Graham King)总喜欢这样说。好莱坞平均每部影片耗资9000万美元,其中拍片仅占5900万,促销却需3100万。8大制片公司推出的大部分影片都是耗资巨大的原创片,好莱坞年均推出220部影片,其中三分之二需寻求资金支持。2003年,华纳兄弟公司拍片26部,其中20部依靠赞助人;米高梅公司每拍一部影片往往需寻求2500万资金。金是颇有见解的冒险家。他知道,拍片的关键是资金。因此,他将赌注押到电影投资上,并逐渐将大笔资金投入其专属领域。小镜头娱乐公司奠基人加里·巴博曾说:“金善于向…  相似文献   

18.
正金沙江畔的"禁区"记得到金沙江畔放电影,那还是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的事了。云南省文化局(厅)电影教育工作大队(当时,只有省里有电影教育工作大队的设置,大队下设若干电影放映小队,分配到全省各地开展农村电影放映工作;各地州、市和县均无属于本地的电影放映队)调派了三个电影放映小队(记得  相似文献   

19.
周斌 《文化市场》2007,(1):27-27
电影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产物。从艺术发生学的角度来看.电影是欧美文化的产物。对于中国来说.电影则是“舶来品”.中国传统文化与电影并无直接的血缘关系。中国电影百年来的生命历程.不断受到欧风美雨的吹指浸染,可谓.是受欧美文化影响最深的文艺样式。从总体上来说.中国的电影艺术:电影技术和电影理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学习借鉴了欧美电影的经验和成果。这种情况在前.期尤为显着。[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陈可唯 《世界文化》2012,(10):30-32
有这样一部电影:没有跌宕离奇的剧情,朴素寻常地一如生活本身;没有一处煽情段落,悲喜与苦难都隐匿在宁静的暗流深处;没有褒扬或批判的立场,不出现任何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正面”或“负面”人物;当然更没有大投入、大场面、大明星,还要经过一个宗教国度严苛的电影审查制度的洗礼……即使如此,当这部影片安静从容地掠过世界各大电影节,却屡屡大放异彩,一年来囊括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全球奖最佳外语片。这便是本年度最炙手可热的文艺片——伊朗电影《纳德和西敏:一次别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