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1 毫秒
1.
《小语大纲》中指出“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教师在各年级都应该指导正确地、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 有感情地朗读要求读出文章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是理解作品程度的表现,是小学生应有的一项语文基本功。在教学中我摸索出一套简明易行,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基本思路是;理解是基础,情感是关键,技能作保证。在技能方面又以语调为重点。语调要在把握文章情感基调的基础上,恰当反映句子里面声音高低快慢,长短强弱的变化,其中以声音的高低变化最为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低段朗读教学的要求,即"正确、流利、有感情"."正确、流利"地朗读易指导也易检测,而"有感情"的朗读指导,难度就比较大了.何为"有感情的朗读"?应该是能深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融会读者的情感,披情人境,再把这种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现在的语文教师都很重视学生读的训练,但一些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的过程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有些教师只追求朗读形式的多样化.虽然很热闹、很花哨,却没有让学生真正抓住文本的情感,进行朗读感悟;有些教师朗读指导方法单调、机械、生硬,如"请你有感情地来读读".这种现象在低段语文课堂中尤为明显.那么应如何优化低段感情朗读教学呢?  相似文献   

3.
<正>余映潮老师到鄂尔多斯东胜区伊克昭中学讲学指导,我有幸听了余老师讲《马说》,收获甚丰。他对《马说》的设计以极有层次感地朗读为线索:一读明白停顿节奏,学生整体感知文章;二读思考"你眼中的《马说》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学生四字短语谈见解;三读感悟情感变化,在重点指导11个"不"和5个"也"的读法中,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四读精彩片段,学生在理解层次美、形象美、句式美、情感美的基础上理解  相似文献   

4.
刘秀凤 《文教资料》2013,(14):45-46,48
朗读是一种专门的智力技能。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关键的不是朗读技法的指导,而是要想方设法地引导学生进入作品描述的情境,体察触发作者动笔的意念和情感,使学生的情感与作品中的角色,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作者认为有效的做法是:亲历体验入境读,联系生活入境读,语言渲染入境读。  相似文献   

5.
正《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点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学生只有入情入境地朗读,才能在美好情感的氛围中,体味作者的感情,把握文章的脉搏,感受文意、文情和文境。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唤醒学生主体意识,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心理共鸣,情感自然而然地会被调动起来。因此,在语文课上,教师要巧妙创设富有感染力的朗读情境,引导学生走入文本,感悟文本,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才能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感情朗读之中,有效提高学生朗读水平。写美景的文章我们可以配乐朗读,如教学《草原》这一课的第一段时,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播放一段旋律优美舒缓的琵琶曲,引导学生边听边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我",正驰骋在广袤的草原上,让学生在这轻柔、抒情的音乐声中朗读,不但把握了作者情感,还提高了朗读水平,陶冶了情操。  相似文献   

6.
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是语文阅读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陶冶高尚的思想情操。因此,教学大纲对朗读教学提出了三个要求,即正确、流利、有情感。 怎样达到这一要求呢?笔者认为应当注意以下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朗读指导时,应注意为学生创设情境,指导学生细细品味语言文字所蕴涵的感情,帮助学生感受美的情趣。遇到文中有对话部分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先进行角色体验,再指导朗读。如教学《吃山顶上的草》,我以第二小节为切入口,…  相似文献   

7.
在我校以美育为突破口的教育整体改革试验过程中,我作为试验班的语文教师,充分发掘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因素,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下面是我在实验中的一些粗浅体会.一、重视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培养学生领会美的情感激发情感是语文朗读教学的关键.小学生的情感往往在自我阅读的过程中激发出来,而教师有感情的示范朗读,则更能培养学生领会美的情感.为此,我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注意以自身的真实感受,通过各种表情、动作及与课文内容相适应的语调,给学生作范读,以让学生初步体验作者的感情.如在教《小八路》一文时,我作了有感情的朗读示范,使学生进入了角色;然后指导学生通过轻读、默读、自由读,让学生读在课文的生字词,并带着问题精读重点段、句,加深理解课文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我着重指导学生抓住“你看他长得多结实啊!”“多么专心啊!”这两个感叹句和“一定”“准是”等重点词语进行感情朗读.在抑扬顿挫的朗读中,一种对小八路  相似文献   

8.
徐强 《教师》2014,(27):61-6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朗读要求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加强朗读训练,并挖掘出每个学生的个性化感受,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精神。  相似文献   

9.
通过几年来的朗读教学实践,笔者初步总结出感情朗读的方法——悟情导读法。我们知道,任何文学作品都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要读得有感情,首先必须充分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与作者取得情感共鸣,爱作者之所爱,恨作者之所恨,入境又人情,再加上适当的朗读技巧指导,那么在朗读中体现这种情感就不难了。一、分析后之读在小语课文中,随处可发现饱含着作者深厚情感的语句、段落、篇章。作为教师,应善于帮助学生捕捉文  相似文献   

10.
一次研究课 ,我执教了《飞机遇险的时候》(人教版六年制第六册第23课)这篇讲读课文。根据本文的特点 ,我注重指导学生的朗读技巧 ,引导学生认真体味词语的妙用并相机渗透了学法 ,教学效果令人满意。一、指导朗读 ,激发情感在教学中 ,我有意识地指导了学生的感情朗读。强调朗读课文时将自己置身于作者和文中人物的位置去感受和体会 ,以激发学生情感 ,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教学第二段时 ,有两处朗读我是这样指导的 :对于写飞机遇到寒流之前正常飞行的两句话 ,启发学生体会乘飞机的人当时的愉快心情 ,在此基础上 ,让学生抓住“又快又稳…  相似文献   

11.
黄继红 《广西教育》2013,(21):77-77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每篇文章都有一个情感基调,不同类型文章的基调更是不尽相同。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文朗读时也要因文而异,找出与文章相应的朗读技巧。一、古诗词的配乐吟诵教师在古诗词朗读教学时要抓准韵脚、节奏、语调等要素,引导学生读好诗韵,读出意境。如能将音乐与古诗词结合,诗词的节奏感会更为强烈。如教学  相似文献   

12.
有感情地朗读.就是让学生通过对文章内容的体会理解,感受出作者的情感,然后用自己的声音展示出这种情感。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我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13.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生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强调。"如何指导朗读,如何引导学生去品味、揣摩文中的一些重点词句,领悟语言文字的表达方法和技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下面以  相似文献   

14.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朗读指导如何才能到位?这离不开教师精心的朗读预设。朗读指导的另辟蹊径,朗读效果自然就会不同凡响。这是不少特级教师朗读指导给我们的启示。一、展开想象,朗读现生动形象朗读是一门艺术。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日常教学精心指导。朗读指导从大处说,要拿捏好作者的心路历程、一篇文章的感情基调等;朗读指导从小处讲,要把握好偏正短语的意味、小小标点的节奏等。  相似文献   

15.
朗读是训练学生语文口语的最有效方法之一,高质量的朗读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字音字形,掌握行文脉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还可以帮助学生陶冶情操,理解文章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针对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出现的朗读教学不作为现象,应该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加强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朗读指导如何才能到位?这离不开教师精心的朗读预设。朗读指导的另辟蹊径,朗读效果自然就会不同凡响。这是不少特级教师朗读指导给我们的启示。一、展开想象,朗读现生动形象朗读是一门艺术。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日常教学精心指导。朗读指导从大处说,要拿捏好作者的心路历程、一篇文章的感情基调等;朗读指导从小处讲,要把握好偏正短语的意味、小小标点的节奏等。  相似文献   

17.
<正>在当前的朗读教学中,教师忽视了朗读在理解文章中的重要作用,对朗读的重视程度不够,且对朗读缺乏方法上的指导,朗读教学只停留在教师或媒体范读及学生自由练习这个层面上,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缓慢。《新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这样写道:"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与做作。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提出了关于朗读的教学目标,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里"有感情地朗读"是指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在日常的教学中,每个教师都能要求学生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但能达到"有感情地朗读"就很难。本篇论文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研究朗读教学,该如何有效地进行朗读。  相似文献   

19.
正朗读,是诗歌阅读教学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能够逐步理解诗歌情感。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尽情地投入到朗读之中,在朗读过程中不断指导甚至示范,促使学生在朗读中准确把握诗歌丰富的情感。一、理解诗歌情感(一)了解时代背景"诗意就是心声。"作者是社会的人,他的坎坷荣辱等经历会在其诗歌中体现出来。所以,"知人论事",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把握作者的感情,更好地体会  相似文献   

20.
正朗读是语文学习和语文教学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同时,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目标》要求学生能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同时要求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长期以来,不少老师误解了"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要求,指导朗读时,喜欢起伏很大的语调,更有甚者,要求学生朗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