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百熙是中国第一个学校教育制度《壬寅学制》的主持制定,后会同张之洞、荣庆制定《癸卯学制》,中国教育的系统性、现代性自此开始。晚清教育改革,是中国实行科举制度以来最为激烈的一场变革。两个学制(章程)的先后制定,反映了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艰难历程。张百熙是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先驱。  相似文献   

2.
近代西方教育学理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中,出版机构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商务印书馆作为近代最知名的出版机构,不论是对西方教育经典的译介,抑或是在西方教育学科的传播上,都具有深远的中外教育交流意义和深刻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中国近代教育学术团体的发展进行研究,认为近代教育学术团体随着中国近代社会变迁,教育的发展而兴衰起伏。它积极评议重大教育问题、引导教育舆论。对我国近代教育制度、实际事业、理论研究等方面起到了组织动员、示范促进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近代教育改革运动的方向、内容和深度,推动教育改革。它还积极参与兴办地方教育事业,推动基础教育的发展,对中国教育近代化产生了相当大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教育学会登上历史舞台,既顺应了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客观形势,又反映了教育学术发展的内在规律。它构筑了教育专业人员的"学术共同体",搭建了教育学术研讨与交流的主要平台,并藉此集教育家群体之力深入教育学术的研究,从而极大地加速了中国近代教育学术的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严复是中国近代以来杰出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翻译家。他熟悉中外教育,在中国近代风云际会的动荡岁月中,严复一方面对封建传统教育进行批判,一方面提出一系列颇具卓识远见的教育革新思想,给刚起步发展的近代中国教育事业开辟了一个独特的视野。探析严复的教育革新思想,不仅有益于教育史研究,还有益于当代教育改革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严复是中国近代以来杰出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翻译家.他熟悉中外教育,在中国近代风云际会的动荡岁月中,严复一方面对封建传统教育进行批判,一方面提出一系列颇具卓识远见的教育革新思想,给刚起步发展的近代中国教育事业开辟了一个独特的视野.探析严复的教育革新思想,不仅有益于教育史研究,还有益于当代教育改革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张百熙是中国第一个学校教育制度《壬寅学制》的主持制定者,后会同张之洞、荣庆制定《癸卯学制》,中国教育的系统性、现代性自此开始。晚清教育改革,是中国实行科举制度以来最为激烈的一场变革。两个学制(章程)的先后制定,反映了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艰难历程。张百熙是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先驱。  相似文献   

8.
留学教育是洋务运动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近代留学教育本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为中国近代化造就了各种新式人才,留学教育也对中国融入近代国际社会,推动了中外文化双向交流,对促进“西学东渐”和“东学西渐”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于江 《教育与职业》2008,(1):106-108
他的一生是不断进取和持续思考的典魁他不仅亲手创办教育杂志,还时常撰写文章表达自己的教育观点他不仅积极探索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规律,还亲身参与各种教育实践活动,并且开办实业以促进教育思想的传播交流;他提出的普及国民教育的主张被当时的南京临时政府全面采用,为中国近代教育改革奏响了第一声礼炮;他就是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卓越开拓者——陆费逵。[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学制是教育发展的制度上的保证,中国近代学制的频繁出台,昭示了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的艰难演进历程。透过学制这扇窗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近代女子教育发展的曲折轨迹。  相似文献   

11.
京师同文馆对我国教育近代化的意义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京师同馆的出现和发展,初步动摇了中国古典人教育的传统,是中国教育的一次大的创新,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反思与回顾这段历史,了解中国近代教育蹒跚起步的情形,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育观念的进步来考察它对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意义,对今天中国教育改革也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麦柯尔是近代西方教育实验理论和方法在中国传播历程中的关键性人物。中国近代测验运动与其有着极大的关联。中国近代教育实验的发展,始终伴随着对麦柯尔教育实验思想的认识与深化。在教育实验本土化过程中,近代中国教育学界在西方学理选择上存在一些偏差。  相似文献   

13.
乔卫平 《教育科学》2004,20(2):6-10
在处理传统教育与现实教育的关系方面,中国近代以来长期陷入三个误区:第一,每一次教育改革都以否定前一阶段教育的“自我否定”为基调;第二,不加区别地“全盘否定”构成认识传统教育的主调。近代以来,中国教育改革所依赖的政治环境日益恶化,所必需的经济资源不断减少,而教育改革的主题却不断扩大,这种相悖的历史格局,成为中国近代以来教育变迁难以摆脱的第三个误区。摆脱以上三大误区,是21世纪中国教育成功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京师同馆的出现和发展,它是中国教育的一次大的创新,也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初步动摇了中国古典人教育的传统。反思与回顾这段历史,了解中国近代教育蹒跚起步的情形,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育观念的进步等方面考察它对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意义,无疑对今天的中国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刘正伟 《学科教育》2013,(6):102-111
20世纪80年代末,在教育史学界,田正平吸收了史学界的现代化理论,提出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理论范式;此后,他一方面对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内涵、理论体系及框架进行不断阐述;另一方面又与全国教育史学界同仁一道致力于中国教育近代化相关专题研究。25年来,这一理论范式不仅是田正平认识与探索中国近代教育史的基本理论和重要工具,他在留学教育、近代义务教育、职业教育、中外教育交流,高等教育、乡村教育早期现代化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富有创新性的成果,为国内众多中青年学者所认同与使用,引领和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史研究的转型。  相似文献   

16.
洋务运动时期,中国出于对外交人才和洋务事业的需要,通过有识之士的不懈努力,克服重重困难,向美、英、法、德等国派出留学生,开始了近代中国的留学教育实践,成为洋务运动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为中国近代化造就了各种新式人才,使中国融入近代国际社会,推动了中外文化双向交流.  相似文献   

17.
在戊戌维新运动中,教育改革从根本上动摇了旧的封建教育制度,同时也为我国的近代学校制度的建立和近代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奠定了根基,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是我国由封建教育向近代教育转变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近代史上,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至清末新政,都不同程度地对教育进行了改革。这三次教育改革,内容不断丰富,体系渐趋完善,并对当时社会产生积极影响。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终于完成由封建教育向近代教育的转轨。  相似文献   

19.
京师同文馆的出现和发展,初步动摇和中国古典人文教育的传统,是中国教育的一次大的创新,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反思与回顾这段历史,了解中国近代教育蹒跚起步的情形,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育观念的进步来考察它对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意义,对今天中国教育改革也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吴汝纶是我国近代教育改革的先驱者之一,尤其是他的日本教育考察对中国近代教育改革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清末新学制的建立产生了直接影响;主张"兼包新旧",对我国近代教育观念的更新具有积极意义;主动延聘外国教习,对近代中国师范教育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