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湾战争的爆发震动了全世界。尽管在此之前人们并不愿意看到战争发生,但今天,全世界的人都渴望能看到这场战争的电视报道。当那些弹雨纷飞的场景呈现在眼前,导弹尾部的亮弧在屏幕上划过,炸弹爆炸的声音穿进耳鼓,一个醒目的标记一CNN也映入了观众的眼帘相脑海。这是美国有线新闻电视公司的英文缩写,全称为Cable News  相似文献   

2.
改革在深化,各族人民的观念在变,需求也在变,其间对新闻媒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每日每时都在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工具及时了解他们所需要的各种信息,要求反映他们的呼声。要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就必须重视新闻队伍的建设。目前我区新闻队伍的素质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少数民族新闻队伍在新闻理论修养和业务研究等方面,虽然比过去有所进步,但还有不小的差距。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这支队伍缺乏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专门培训的环境条件。其中少数具有一定汉语水平的同志有条件在一些新闻院校接受专门培训或进修,业务素质提高较  相似文献   

3.
《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年12月版)没有收录“宏观报道”这个词。本文说的“宏观报道”是相对“微观报道”而言。后者是指那种反映一人一事或一较小单位的新闻稿,前者是指那种反映全局的新闻稿。“宏观”是英文的意译,它源出于希腊文,原意是“大”。《人民日报》副总编辑李仁臣和记者凌志军、贾建舟采写的《登泰山更知天下阔——从山东看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载1994年1月24日《人民日报》)便是典型的宏观报道。 笔者认为,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党报应该更加重视宏观报道,不论是在宣传领域的拓宽、题材的选择、角度的选取方面,还是表现手法的多样、版面  相似文献   

4.
我馆订《图书馆杂志》已有九年了,每期一到,我们总是抢着看。去年,我馆同志为了写好论文参  相似文献   

5.
沈卫星 《军事记者》2014,(4):17-18,20
评论只有有了品格的追求,才能成为读者心中的公信标、时代生活的洞见者、社会舆论的引路人、改革实践的助产士,也才能为提高民族文化水准和社会人群共识尽一份推动力。  相似文献   

6.
4月9日上午,开封市鼓楼区教育系统三十余名通讯员来本刊做客,听取河南日报科教处同志介绍科教报道的要求和特点.当他们接过本刊赠与的《新闻论文选》时,高兴地说:“河南日报《新闻爱好者》杂志心系通讯员,是我们的‘加油站’呀!”  相似文献   

7.
张敏  方超 《新闻前哨》2005,(8):66-67
雅典奥运会虽然结束了,奥运会的报道也告一段落,但顽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却永远留在人们心中,那扣人心弦的十八天却值得人们去回味。可以说奥运会的战场也是新闻媒体的战场,我们想从以下几方面对雅典奥运会做一个回顾。首先,奥运会报道的竞争的确存在,但它是有序的良性竞争。  相似文献   

8.
2005年10月17日凌晨4点33分, 在太空邀游了77圈共115个小时的神舟六号飞船成功降落在内蒙古中部预定主着陆场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飞船返回过程进行了全程直播,作为中央台派往着陆场采访的一名记者,我有幸见证并记录了这一历史时刻。“神六”报道:一场特殊的体检 2005年10月11目,在“神六”发射的前一天,我从北京飞赴呼和浩特,然后转乘汽车赶到了四子王旗,开始了“神  相似文献   

9.
(一) 播音员可否在广播节目中扮演?对这问题的争论远非自今日始,争论双方各执一意而使众多的同志莫衷一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广播事业自身的发展变化,今天认真探讨一下扮演问题已属时机成熟了。下面谈谈我的看法。我们对任何业务理论的探讨都不应是凭主  相似文献   

10.
近日,与一位大学新闻系的教师交谈,他有一个看法对我启发很大。他认为目前我们对新闻批评重视不够,常常是等到好新闻评出后,才对获奖作品评述一番,或者是出现了争议,大家才对某篇报道给予注意。这方面新闻界不如文艺界,文艺批评的经常化使人们把批评视为一种正常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宇宙风》曾是汇聚了"三老""三堂"、蔡元培、俞平伯、胡适、柳亚子等中国知识界的巨擘重镇,"所跨越的年代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全面观察中国文化人在该时期的对日情感、日本认识轨迹的时空",这些都是徐冰先生选择以该杂志为切口考察上世纪前半叶中国文化人日本观的重要依据.但我更关注的是作者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文化人的日本认识——基于<宇宙风>杂志的考察》绪章中提出的第三个选题依据——《宇宙风》曾策划、组织过一个"日本与日本人论"特辑.正如徐冰所指出的那样,在"谈日色变"、舆论界均以"某国"指代"闯入者"的1936年,"要编辑《日本与日本人特辑》,不仅需要见识,更需要胆识和勇气".接下来的讨论便从这个特辑开始.  相似文献   

12.
近日,与一位大学新闻系的教师交谈,他有一个看法对我启发很大。他认为目前我们对新闻批评重视不够,常常是等到好新闻评出后,才对获奖作品评述一番,或者是出现了争议,大家才对某篇报道给予注意。这方面新闻界不如文艺界,文艺批评的经常化使人们把批评视为一种正常的现象。这位学者的观点使我想起前年人民日报内部  相似文献   

13.
我们需要中国的“Internet”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4.
在大众日报明确提出提高舆论引导力,社会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打造山东第一权威主流政经大报的今天,记者尤其是长期习惯于应付当地工作性报道的党报驻站记者,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新闻状态?从今年4月底到7月初短短两个月里,面对"4·28"胶济铁路重大交通安全事故、万杰股权拍卖,柴油供需紧张连夜调价等一连串突如其来的重大事件和问题,作为大众日报淄博记者站记者,我们在这些大事的报道中得失兼有、感触良多.现将这些得失感触梳理出来,既是对自身的一次深刻反思,也希望与同行共勉.  相似文献   

15.
16.
17.
无论是在人民大会堂,还是在记者招待会上,记者们聚在一起,不免探问一句:“你在写什么?”答案也许平淡无奇,可第二天打开报纸,可能就有作答老一篇颇为精到的稿子。于是,提问者也许便会扼腕低叹:这角度我怎么没想到?  相似文献   

18.
当2007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向全国人民拜年时说,新的一年,我们将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民生”一词,无疑是近几年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了,这个词汇确实凝聚着太多沉重的东西,牵动着太多人关切的目光。对于新闻媒介来说,民生新闻更是各媒体所着  相似文献   

19.
从我的第一篇习作被印成铅字到现在,我坚持笔耕不辍地写报道已有12年。其中分别参加了军报举办的第五、十二、十三届新闻函授,目前共发表作品300多篇。如果要问我写新闻报道有什么“绝招”或“捷径”的话,总结这些年的“爬格子”经验,我的体会是:写新闻报道需要“三勤”。  相似文献   

20.
二、在歇斯底里的反共气氛中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们喘息未定,又陷入东西方冷战的漩涡。冷战中,还断断续续地有局部的热战;其气氛之紧张,使得两个敌对阵营中发生了一阵阵象打摆子似的政治痉挛或者说政治歇斯底里。这里想说说美国新闻媒介当年在一场席卷全国的反共歇斯底里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它们的舆论监督作用起得如何,有些什么教训可供后人借鉴。这场歇斯底里是由威斯康星州的参议员约塞夫·麦卡锡掀起的,故美国称之为麦卡锡主义。它从1950年2月到1954年末,几乎横行五年之久,受害人集中在知识界和政界。有人可能要问:一个参议员,能有多大能耐,居然掀起了一场全国性的狂风恶浪?回答这问题,首先要提到的当然是冷战这个大气候。至于第二位的原因,那就涉及美国新闻界存在的一些弱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