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介绍了真实文本作用于语言学习的两种观点。阐述了在语言教学中,真实文本的大量使用能够创建并引导语言学习者进入用目标语交流的真实情景,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增强学习者学习目标语的信心并能提高语言学习和语言使用的技巧。指出大学英语教学中,应提倡学生与教师的双主体地位的发展模式,使用现代语言学习手段自选学习中心(self-access learning center)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的英语学习能力、学习动机、性格特征、所处环境等因素的差异性,对二语习得效果会产生很大影响。英语教师如果在授课过程中,缺少以学习者为导向,学生会因为学习动力不足、畏难情绪,导致课堂学习效率不高,使教师失去教学积极性和创新性。本文站在二语习得角度,从影响二语习得过程中的学习者年龄、性格、动机、环境等因素进行分析,探究二语习得对于英语教学的影响,以及分析学习者因素对英语教学的启示,旨在利用学习策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语言学习能力,提高语言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3.
外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注意到,外语学习者学得的语言与本族语使用者所使用的语言在语音、用词、句法结构及语用等方面都存有很大的差别,这是语言学习中的一个自然现象。在漫长而又渐进的外语学习过程中,由于受到语言环境、语言水平、个体的生理因素、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学习策略等多方面的影响,外语学习者所掌握的语言呈现出较大的个人差异。该语言既不同于母语,又有别于目的语,是“学习者的语言”,在语言学中称为“中介语”(Interlanguage)。  相似文献   

4.
中介语理论认为,对于学习者来说,“偏误”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部分,是极其自然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必需的,表明学习者正在从不会到掌握语言的过渡阶段.因此,偏误反映了语言学习的客观规律,应该正确认识并分析它.运用中介语理论对韩国学生作文中遗漏和误加两种偏误类型进行分析,初步探讨两种偏误中所反映出来的学习策略.  相似文献   

5.
母语对二语习得的影响一直是语言学界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其中一个核心的方面就是母语迁移。“语言迁移”这一概念是美国语言学家Lado在20世纪50年代首先提出来的。Lado认为,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学习者广泛依赖已经掌握的母语,经常将母语的语言形式、意义以及与母语相联系的文化迁移到第二语言习得中去,这种现象被称为“语言迁移”。语言迁移性是指人们在学习掌握了母语系统后所获得的经验对学习英语的影响,如果这种影响对学习者在学习英语时起到有益的促进作用,我们就称之为正迁移,即母语与目的语的相同之处会促进第二语言学习,加速通过中介语中某些发展序列。  相似文献   

6.
Corder(1967)曾指出,“无论我们多么努力,总是会出现错误。”近年来,由于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和语用学的发展,人们对语言错误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学习者语言错误的分析也成为二语习得研究的重要论题之一。本文以汉阴中学高三学生的英语作文为案例,从语言学习者二语习得的语误分析入手,通过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的研究方法,来帮助学生提高其英语的写作能力,以达到国家“新课程标准”高中英语作文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学者们认为“意义协商”在“社交互动”中可起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能促进对语言的习得。文章对一堂小学英语课中,教师和学生的课堂互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发现“意义协商”在帮助师生互动顺利进行中起着重要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和促进了学习者对目标语的掌握。因此,教师应努力营造一种适合学生利用目标语参与课堂互动的氛围,适当运用一些交际手段,可以更好地促进“意义协商”的进行,从而帮助学习者对目标语言的掌握。  相似文献   

8.
错误分析理论通过研究学习者语误来认识语言学习的过程.掌握这一理论,使英语教师以客观的态度对待学习者语误,全面地考虑语误种类,有针对性地纠误,使语言教学的准确性和流利性达到合理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曾梅 《铜仁学院学报》2010,12(4):117-120,123
系统功能语言学和评价理论对人际元功能进行了逐步深入的全面研究。通过对选自于《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册(第二版)的不同体裁的四个语篇在语气、情态、评价词汇层面人际元功能的实现手段的讨论分析,认为在语篇层面上,对比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和明喻、暗喻一样也是实现语篇人际意义的重要资源。最后指出,语篇教学中应引导学习者对不同人际意义资源加以学习和重视,提升学习者对语言和文化知识学习的情感投入,从而加强学习者对语篇的整体意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语言迁移是指目标语与语言学习者先前所掌握的其他语言之间的相似或不同之处造成的影响.德语教师可利用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经验和英语基础,在语音、拼写、语义、语法、语篇等层面,运用语言迁移理论对学习者进行指导,帮助其提高德语水平和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一、关于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语言习得理论是建立在现代语言学、认知心理学基础上,从语言学习者的立场出发,以学习者获得语言的过程为研究对象,试图了解第二语言学习者掌握目的语的过程和获得交际能力的过程中产生的现象及相关规律,以指导语言学习和教学活动的理论。60年代,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口号,使得语言教学也同其他学科一样,开始重视从学习者这个角度来考察教学过程,学习者“如何学”、“学什么”便成为语言教学与研究的中心课题。“以学生为中心”被誉为现代教育的一次革命。语言教学研究者也认识到对学习者语言…  相似文献   

12.
语际语(中介语)僵化是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必然现象。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体系,语际语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发展成因。分析其成因,探讨改善学习者语际语的应对策略对外语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可以通过调整教学安排,增强目的语语言、文化输入,改良反馈、监控方式等途径提高教学效果,改善学习者的语际语交际现象。  相似文献   

13.
中介语错误及其“僵化”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介于第一语言与目标语之间自成体系的语言被称为“中介语”。中介语错误是二语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是二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采取的一种策略。而中介语错误的僵化则是二语学习者在其中介语中保留的某些偏离目标语规范的错误用法和认识以及中介语发展进程的停滞。分析探究中介语错误的本质,有助于二语教师决定对待学习者所犯的错误采取何种态度并有效地避免中介语错误僵化。通过分析中介语及其僵化错误,提出在课堂上大量使用目标语、“教师话语”、“外国人话语”、帮助学生自我纠正、有效施行补救工作等几点实践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继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区分出“习得”(acquisition)和“学得”(learning)概念 ,并提出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习得”比“学得”更为重要的语言习得理论以来 ,二语习得研究者们对这两种不同的语言学习系统和方式有许多评价。本文通过对二语习得中如何掌握语言三要素过程的分析 ,论述“学得”与“习得”在二语学习中的关系及其各自所起的作用 ,并指出“学得”与“习得”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是相互使用 ,互相渗透的。  一、关于“学得”与“习得”的有关论述   2 0世纪 70年代StenhenD .Krashen提出了…  相似文献   

15.
《英语学习与交际大词典》是中国本土英语学习词典编纂者为中国英语学习者量身打造的一部积极型英语学习词典。该部词典结合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实际困难,将语法意义与语境意义、语块与语境、语言与交际等相互结合,为英语学习者提供更为详实、丰富的语言信息,在促进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学习方面起到积极作用,是探索自主编纂积极型英语学习词典的重要蓝本。以该部词典为例,从语法意义与语境意义、语块与语境、语言与交际等的有效结合,指出积极型英语学习词典编纂的中国模式应坚持的几项原则。  相似文献   

16.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把对话语的研究扩展到了除语言之外的图像、颜色、字体等其它意义表达的模态符号,关注多种模态符号在话语中的作用。在教学中主张多种教学方法、手段结合,多渠道、多感官刺激来调动学习者参与学习语言的主动性,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对外语词汇教学有着积极的影响:(1)强化了学习者对教学内容的记忆(2)激发了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3)弥补了单模态教学的不足(4)有助于提高学习者输出运用词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对比分析理论(ContrastiveA nalysis)指出,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第二外语学习者都会遇到母语迁移的问题。所谓的母语迁移(Native Language Transfer)就是指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母语对所学语言的影响。当母语的某些特征与目的语相类似或完全一致的时候,就会对学习语言产生有利的影响,我们称之为正迁移。然而当母语与目的语的某些特点迥异时,学习者若盲目地套用母语,就会对语言学习产生不利的影响,即产生负迁移或母语干扰现象。  相似文献   

18.
卢蓉 《考试周刊》2009,(45):42-44
自从二语词汇学习在二语习得领域成为一门独立的研究问题后,它一直受到理论家及教育前线的任课教师的关注。同时它是二语学习者语言学习上的一个绊脚石,一些学习者甚至将他们语言学习的失败归因于一个问题:词汇量不足或所谓的词汇量不足(有些学习者记了很多词汇但不会用于现实生活中)。本文主要就最近研究做一篇文献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将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与词汇学习策略结合起来激发他们的语言学习兴趣,从而帮助他们走出词汇学习的困境。  相似文献   

19.
韦储学 《高教论坛》2009,(12):73-75,92
英语书面表达能力是学习者英语语言能力和应用能力的体现,是学习者语篇衔接手段应用能力的体现.语篇分析有助于学生全面理解语言的含义、连贯并准确地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而衔接理论的学习和探讨有利于学习者更好了解篇章结构的组织和语篇连贯的实现.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有助于帮助学习者认识语篇、掌握不同语类语篇的衔接方法和写作技巧.对改进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雪东 《考试周刊》2007,(16):57-58
一、认识错误的意义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会自觉不自觉地犯一些语言错误。错误可以提供信息反馈。科德在《学习者之重要意义》一文中指出:学习者的错误能向研究者们提供学习者如何学习和习得语言的证据,了解其在学习过程中所使用的学习策略和步骤;教师如果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系统的分析,便可发现学习者在向目的语接近的过程中已到达了哪个阶段,还剩下多少需要继续学习的内容;犯错误是学习者为了习得而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学习者用来检验其对所学语言的本质的假设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