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佛教的传入,佛经的翻译,一大批佛教词汇输入汉语中,经过引申发展,这些佛教词汇和汉语词汇融为一体。有些汉语词汇由于在佛教申的广泛使用,变为佛教专用语,有些汉语词汇被佛教借用后虽又成为汉语的一般词汇,但其意义则是来自佛教用义的,造词时的本义却不通行了。  相似文献   

2.
东汉时期佛教开始传入中土,在佛教逐步由印度佛教发展成为中国佛教的大背景下,大量佛源外来词被译借到汉语中以后,从词形到意义都受到汉语词汇规律的制约,逐步成为汉语词汇的组成部分。这一过程,我们称之为佛源外来词的汉化。在引借佛源外来词的早期,很多词语存在多种形式,后来才逐步定型为一种常见的形式,我们称这一过程为佛源外来词的定型化。佛源外来词的定型化,是佛源外来词汉化的重要环节。具体来说,佛源外来词的定型化有译借方式定型、音译词的定型、意译词的定型、音节定型、用字定型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对汉语言文字产生深刻的影响,给汉语词汇系统起到了扩充作用。在考察《汉语大词典》过程中,我们发现其中"道×"一组词语同时兼具有关道教和佛教意义的一种现象。这并不纯粹是汉语言发展过程中词汇一词多义产生的结果,也是佛教在汉地传入初期对道教黄老学说依附而给汉语留下来的产物。本文集中考察《汉语大词典》中这一组特殊的词语并对其进行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4.
鲁迅先生是一位语言大师,他作品里的词汇是十分丰富的,真可以说是现代汉语词汇的宝藏。为了利于教学,我们有必要对中学通用语文教材中十九篇鲁迅作品的词汇认真分析,细致研究。五四前后,书面语言产生了巨大的变迁,当时正处在从文言到白话的交替时期。由于几千年  相似文献   

5.
鲁迅一生始终与佛教保持着较为密切的关系,佛教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他的人格心理、处世态度和思维方式,而且还渗透在他的创作中。佛教的“人生即苦”、“一切皆苦”和“我法”也“两空”等基本教义,对鲁迅思想和心灵产生了深刻影响;佛教的辩证思想是鲁迅在掌握马克思主义淮物辩证法之前,认识世界、解决矛盾最有力的思维工具,使他的《野草》等作品呈现出一种形而上的思辩深度;鲁迅对佛教的认识是一个自觉的、辩证的、有所扬弃的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初,鲁迅处于彷徨之期,佛学如同一道灵光温暖了他的灵魂,他的精神与佛学产生了某种契合。形成鲁迅与佛教的因缘,我们以为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民间文化中神佛内容的薰陶;当时的社会佛学思潮及其恩师章太炎的影响;自身所处的精神困境导致的对佛教文化的亲近。但在与佛教的关系中,他始终保持着个人的思想和精神独立。  相似文献   

7.
佛教自东汉年间传入中国,对中国本土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尤其是在译经写经以及弘扬佛教教义的过程中与汉语进行了有机的结合,进而产生了许多汉语新词新字,许多衍生词汇中也带有了佛教色彩,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汉语的词汇,促进了汉语词汇的发展,产生了诸如双音化、多音化趋向等语言现象,更为后世的翻译、不同语言互相交融树立了范本.佛源词汇的产生、发展有众多不同的方式,本文旨在从佛教汉传过程大致发展历程,尤其译经过程中的一些特点对佛源词汇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8.
乐府诗辑录了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保留了大量的宫廷乐章和优秀的民歌,其中包含了大量的佛教词汇,反映了佛教在中国的巨大影响和社会价值。在乐府诗中,佛教词汇在乐府中的数量逐渐增加,而且名词数量居多。此外,这些词汇多运用譬喻说明道理,使得佛理更为深刻。  相似文献   

9.
从文化互动融合的角度梳理佛教成语的源流演变过程,能够反映佛教词汇生成与演化的一般规律和特殊性。其重要价值体现在:既能为大型辞书编纂修订提供参考和语料选择,纠正辞书释义和溯源失误,客观反映汉语佛教成语的源流演变过程,也能为佛教词汇的生成与演化研究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0.
汉语对日语有着巨大影响。但鲜为人知的是佛教对日语的影响非常大,尤其在词汇领域,大量日语词汇都起源于佛教。可以说汉语与佛教共同孕育了日语。  相似文献   

11.
欲语佛源     
主持人言一位学者说:不懂佛教,就不能懂得汉魏以来的中国文化。确实,佛教自西汉末年传入我国,它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不仅极大地影响了我国人民的生活,也大大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容。即拿汉语词汇系统来说,其中有相当数量的词汇都来源于佛教。保不准我什]大家一张口说话,即包含了一定的佛教成分,只是我们殊有未觉。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俗语佛源》一书,收集了五百余条词目,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这一事实,也证明了这样一种观点:每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壮大都是吸收多种外来文化有益成分的结果。下面我们就从《俗语佛源》一书中摘录…  相似文献   

12.
《嘉应学院学报》2018,(1):72-74
佛缘词是指以佛教为外在条件,利用汉语中原有的语素组合构造的新词,用以表达来自佛教的新事物。在长期的语言接触下,佛缘词对汉语词汇产生了四方面影响:扩大了汉语词汇量;促进了汉语口语化的发展;丰富了汉语的造词法;加速了汉语词汇的双音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专书研究是汉语词,汇研究的基础,通过研究专书词汇,可以丰富汉语词汇史的研究。牟融《理惑论》是一篇阐述佛教思想的重要文章,对研究我国的佛教传统和佛教思想有很大意义。通过对《理惑论》新词新义的整理,以期为后人研究佛教思想提供一定的词汇基础。通过对一些词语最早产生时间的论证,以期对《汉语大词典》的编纂做出微薄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导致鲁迅与佛教因缘的因素,一是民间文化中的神佛内容对他幼时的薰陶,二是当时的社会佛学思潮及其恩师章太炎的影响,三是鲁迅自身所处的精神困境导致他对佛教文化的亲近.鲁迅不仅积极汲取佛教文化的有利因素进行人格整合并与之精神对话,在文学创作中积极对其进行融会与借鉴,而且用现代理性和科学民主精神对佛教进行了审视和批判.  相似文献   

15.
张磊 《现代语文》2014,(2):29-30
佛教词语中的数词(本文简称为"佛教数词")是外来词融入汉语词汇的一个缩影。分析佛教数词的构造,有助于了解其对汉语词汇的影响。探讨佛教数词,从词语的内部构造来描写其结构关系,进而结合数词和量词的关系分析词语的语法特点,并从语音特点、语义变化、修辞方式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描述。  相似文献   

16.
《野草》中黑暗与虚无意识的深广度集中体现了鲁迅个体精神的复杂性。本试图分析《野草》虚无意识的来源。《野草》是鲁迅精神世界的集中表现,只有在分析鲁迅前期的个体精神的基础上,才能准确地把握《野草》的精神实质。鲁迅的个体是以群体为内核的个体,在儒家范畴内。鲁迅与尼采的个体精神不同,因为鲁迅反对尼采的极端个人主义。鲁迅与俄罗斯精神本质上也不同。鲁迅延续了儒道的一些精神,没有根本上受佛教影响。  相似文献   

17.
《野草》当中佛教语词的运用,呈现了一个别样的审美世界。纵观《野草》24篇(包括《题辞》),《失掉的好地狱》是佛教语词运用最多的一篇。它呈现出那一时期鲁迅先生复杂的"心造的地狱"世界,神、魔、人隐喻鲁迅精神世界不同的意识。借"地狱"这一佛教意象来表现客观现实对主观意识的影响。历史现实与精神世界使得在鲁迅"心造的地狱"之上开出的曼陀罗花有其丰富的内涵。这些佛教隐喻形象本身构成了一个超越喻体而独立的审美世界。  相似文献   

18.
在语言接触过程中,一种语言很自然地会向其他语言借用一些它本身所没有的、但又不得不使用的词汇。这些借用来的词汇在新的环境中必须接受新文化的改造,以期能够满足交际的需要。随着佛教的传入,佛源词汇的不断使用、汉化,是汉语历史上影响较大的一次对外来词的吸收。这些蕴含着丰富佛教教义的词语在进入汉语后,经过不断地适应、改造,对此后汉语外来词结构上的汉化有着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大量佛经的翻译生成了很多汉语所没有的词汇。这些佛教汉语新词属于宽泛意义上的佛教外来词。它们的出现不仅推动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汉语文化,扩充了汉语词汇。按照它们的得来方式,即翻译方法,可以将其分为:音译词,新造词,意译词,半音半意词。通过分析这些佛教外来词,它们融入汉语的成功给翻译外来词提供了有用的经验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词汇一般是指一种语言中所使用的词的总称。如我们可以说"汉语的词汇"、也可以说"日语的词汇"。另外,也可以把词汇的范围局限得更小一点,指某一个人或某一个群体乃至某一部作品所使用的词。如我们可以说"鲁迅的词汇"、"大学生的词汇"、"《源氏物语》的词汇"等等。因此,可以从大的范围也可以从小的范围对词汇进行分类。当我们把对象转向现代日语词汇,会发现现代日语词汇丰富多彩,具有自己独特的特征。同时也能从不同的角度对现代日语词汇进行分类。可以从哪些基准对现代日语词汇进行分类就是本论文的研究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