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高职护生岗前共情能力,探讨护生共情能力与实习医院级别、家庭状况等方面的关系。方法:应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和共情量表,对湖南省某高职院校护生进行调查。结果:护生的共情能力基本处于中等水平,实习医院级别和护生的家庭状况等对护生共情能力有影响。结论:影响高职护生的共情能力主要因素有是否为班干部、是否为独生子女、就业意向、实习医院的级别,护理教育者应重视对护生的共情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医学生母亲教养方式对其共情能力的影响,本文采用家庭教养方式量表、人际反应指针量表对262名医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母亲教养方式各维度中,情感温暖理解得分最高,过分干涉保护得分其次,偏爱被试得分最低;在共情能力量表及各维度中,共情关心得分最高,个人痛苦得分最低。(2)不同性别的医学生在个人痛苦、共情能力上得分差异显著;是否有留守经历的医学生在共情关心、个人痛苦、共情能力上得分差异显著。(3)情感温暖理解与观点采择、共情关心呈显著正相关,与个人痛苦呈显著负相关;共情关心与拒绝否认、严厉惩罚均呈显著负相关;偏爱被试与想象呈显著正相关。由此可见,医学生母亲教养方式以情感温暖理解、过分干涉保护为主;医学生的共情能力属于中上水平;医学生母亲教养方式影响其共情能力。  相似文献   

3.
通过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自评抑郁量表对重庆市某高职院校23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自我概念在性别上有显著差异,抑郁与应对方式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自我概念和抑郁在专业上有显著差异,应对方式在专业上没有显著差异;自我概念和抑郁之间差异显著,自我概念和应对方式之间差异显著,应对方式和抑郁之间差异显著。高职院校应该加强高职学生对各种社会生活事件正确应对方式的引导与训练,尤其是应该注重加强对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有更多消极表现的高职学生进行教育与训练,使他们逐步形成积极的应对方式,以更好地适应现实环境,更好地发展自己、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通过运用人际反应性指标量表调查江苏、江西四所高职院校学生共情心理发展状况,发现高职学生认知共情发展较好,而情绪共情发展较差.高职学生性别、学习专业以及家庭教养方式会影响其情绪共情的发展水平.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高职院校发展学生共情心理,改善高职学生人际关系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对五年制高职一、二年级300名学生经历的校园暴力行为及应对措施进行调查得知:在对自己半年内是否有相关暴力行为的评估方面,有与人吵架行为的学生最多;其次,有作弄或取笑人这类行为的人数居第二;有通过武力或武力相威胁、抢劫、索要他人钱财或强迫他人做不愿做的事情的人数所占比例最少.五年制高职男女学生暴力行为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一年级,而一年级学生所报告的暴力行为比二年级学生多;学生在经历暴力事件后倾向于不报告成人,二年级学生尤其突出.  相似文献   

6.
教师作为一种“助人”的职业,应该具备更高的共情能力.共情能力是认知能力与情感能力的结合,教师具备较高共情能力对于师生关系、教与学的效果和学生品格的培养,都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教师共情能力的高低会受教师内在因素影响,如教师个性特点、对共情能力教育价值的认识程度等,而共情能力的发挥也会受一些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教师要在实践中从观念和行动上去主动培养共情能力.  相似文献   

7.
8.
教师作为一种助人的职业,应该具备更高的共情能力。共情能力是认知能力与情感能力的结合,教师具备较高共情能力对于师生关系,教与学的效果和学生品格的培养,都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教师共情能力的高低会受教师内在因素影响,如教师个性特点,对于共情能力教育价值的认识程度等等,而共情能力的发挥也会受一些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教师要在实践中从观念和行动上去主动培养共情能力。  相似文献   

9.
为了了解大学生志愿者的人格、应对方式与共情特点对其志愿服务参与意向的影响,随机抽取无锡大学新生志愿者129例和非志愿者123例进行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与人际反应指标量表(IRI-C)的调查.结果显示:女性志愿者的E分显著高于非志愿者;志愿者的积极应对得分显著高于非志愿者;志愿者和非志愿者在IRI-C各分量表上均无显著差异;女性志愿者的消极应对得分显著低于男性;女性志愿者的想象和同情关怀得分显著高于男性;志愿者的人格、应对方式与共情特点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由此可见,共情能力不是影响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意向的主要因素,大学生志愿者普遍拥有外向开朗的性格和积极乐观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基于方便取样法,采用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和心理疾病污名语义差异量表,对46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在读大学生共情能力与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污名程度的关系。发现大学生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污名受到其对精神疾病的熟悉程度和共情能力的影响。为减少对精神疾病病人污名,应加大对精神疾病的普及宣传、有针对性地提升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共情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高职学生自我价值感、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其关系,采用青年学生自我价值感量表和应对方式问卷,对405名高职学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高职生的自我价值感与应对方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其中问题解决、求助与自我价值感的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自责、幻想、退避与自我价值感的各维度呈显著负相关;自我价值感对应对方式的各因子有极显著的回归效应.  相似文献   

12.
不同管理模式下高职学生的心理压力应对方式大致相同,但在应对方式的选择上存在着性别差异:在企业化管理或传统模式管理下学生在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的选择上也存在差异,其中合理化因子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王凯乐  张灵 《科教导刊》2021,(2):176-177
共情能力是重要的社交能力之一,对于步入中学阶段的青少年而言,共情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主要从共情对中学生产生的作用以及中学生共情能力现状展开论述,最后进一步提出提高中学生共情能力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唐桂梅 《高教论坛》2020,(3):117-121
采用MBTI和应对方式问卷对1143名高职学生进行施测,通过SPSS22.0对数据统计分析发现:不同心理类型的学生在应对方式上差异极为显著;心理类型中的J、T、S、E因子跟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等应对方式呈高度负相关,且有一定的反向预测作用;J、T、E因子跟解决问题高度相关,且有较强的预测作用;E、J因子跟求助高度相关,且有较强的预测作用;J、T、S、E因子,对积极应对方式预测力较强,对消极应对方式预测力较弱,对混合型应对方式预测力最弱。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职生共情、特质愤怒与宽恕的关系.方法:采用人际反应指数问卷、特质愤怒量表与宽恕量表对两所高职院校高职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情、观点采择与宽恕他人、宽恕均呈正相关,与特质愤怒呈负相关;共情关注与自我宽恕呈负相关,与宽恕他人呈正相关;自我宽恕、宽恕他人与特质愤怒呈负相关;共情对于宽恕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特质愤怒对宽恕的自我宽恕、宽恕他人的调节作用大小不同,对于宽恕他人的调节作用更大,而对自我宽恕调节作用较小.结论:共情与特质愤怒对宽恕有显著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编制具有良好信效度的《教师共情预测情境调查问卷》和《教师共情预测策略调查问卷》,分别调查教师共情预测能力及其策略,结果表明:教师未能准确预测学生情绪,共情预测能力现状堪忧;教师共情预测策略水平总体正向积极但亟待提高。潜在类别分析结果表明,在共情预测策略上,可将教师分为"策略滞后型"、"策略良好型"和"策略优化型"三种类型;教师共情预测能力水平、策略水平和策略类型分布,不受性别、学科和教龄等变量影响。教师须高度重视预测学生情绪的重要性,自觉增强共情预测意识。遵循全面性和针对性的原则积极开展教师共情预测能力与策略方面的培训。  相似文献   

17.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400名高考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其关系进行考察。结果表明:(1)高考学生在强迫、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和情绪波动性5个因子上都普遍存在轻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且应届生学习压力显著大于复读生;(2)对于应届高考学生来说,男生的学习压力显著高于女生;对于复读生来说,男生的心理不平衡显著高于女生;(3)在压抑维度上,应届生和复读生存在显著差异,复读生高于应届生;(4)高考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高职生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高职生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以应对方式问卷、精神症状自评量表为研究工具,对617名高职生及530名普通大学生进行了测评。结果高职生六种应对方式的使用频率存在差异。高职生应对方式存在显著的性别、年级、生源差异。高职生与普通大学生的应对方式存在显著差异。六种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及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显著相关。自责、解决问题、合理化、幻想、求助进入了心理健康总体水平的回归方程。结论高职生的应对方式有其自身的特点。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了解高职生自尊、应对方式与攻击行为的关系,对于预防高职生校园暴力犯罪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使用攻击性问卷、自尊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对102名高职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高职生AQ各因子得分处于或低于平均水平,自尊和敌意存在正相关,攻击性和解决问题存在正相关。这表明自尊对攻击因子中的敌意存在一定影响,解决问题影响着个体攻击性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共情是指能设身处地从别人的角度去体会并理解别人的情绪、需要和意图的一种态度和能力.辅导员共情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交往互动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道德内化.辅导员运用共情,需要把握好耐心倾听、设身处地、敏锐思考、准确回应、引发领悟五个环节.辅导员可以从培养感受情感的能力、表达情感的能力和共情引导的能力三个方面来提升共情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