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我们用函数图线来讨论透镜成像的规律。先将透镜成像公式(1/u)+(1/V)=(1/f)变换为:V=((fu)/(u-f)),取焦距的绝对值为坐标轴的单位长度,作出函数图线,其中曲线 OA 及BCD 表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虚曲线 OE 表示凹透镜成像的规律。由图线可知透镜成像时有如下的规律。(1)凸透镜成像时,u>f成实像,物和像在透镜两侧,物距、像距均为正。u相似文献   

2.
上当题析(28)     
例1、一线状实物垂直于某薄凹透镜的主光轴放置,得到了放大率为1/4的像。已知实物和像相距50厘米,求该透镜焦距。“上当”途径: 由1/u 1/u=1/f,v/u=—1/4及u—v=50三式解得,u=40(厘米),v=—10(厘米),f=—40/3≈—13.3(厘米)。“上当”分析及正确解答:本题中,实  相似文献   

3.
“透镜成像公式”课题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推导透镜成像公式,在教学调查中发现,不少教师只是按照课本的顺序,以凸透镜成实像为例,从透镜成像的光路图出发,利用光路图中的两对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关系,推导得到公式1/u 1/v=1/f,然后介绍符号法则,将公式推广到凸透镜成虚像及凹透镜成像的情形中.  相似文献   

4.
答:这个问题与物理中的几何光学知识有关。我们知道近视镜是凹透镜,远视镜为凸透镜。凹透镜能发散光线,凸透镜能会聚光线,它们均有两个焦点。凹透镜为虚焦点,通常规定它的焦距为负;凸透镜为实焦点,通常规定它的焦距为正。对于曲率不同的透镜,它们会聚或发散的本领是不同的。透镜的焦距f越短,即1/f的数值越大,它使  相似文献   

5.
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u、像距v、焦距f满足公式1/u=1/v=1/f.对于确定的凸透镜,焦距f是一定的.因此,物距u和像距v存在一一对应关系.即物距u确定,像距v就唯一确定,一物一像.可是,在做“测量凸透镜的焦距”的实验中却发现一物三像:镜前倒立缩小或放大的像,镜中正立缩小的像和镜后光屏上倒立放大或缩小的像,如图所示.那么一物三像是怎样形成的呢? 我们知道,凸面镜和凹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不论是面镜还是透镜,可以成实像,也可以成虚像.对于实像,观察时存在,不观察时也存在.用光屏可以观察到,直接用眼睛也可以观察到.对于虚像,观察时存在,不观察时便发现不了.不能用光屏观察,要用眼睛通过镜面或透镜观察.因此,一  相似文献   

6.
透镜成像问题的解答离不开透镜成像公式和透镜成像的性质。成像公式1/u 1/v=1/f很容易记住,凸透镜和凹透镜成像的性质也不难记,但要熟练地运用它们来解答相关的问题却不容易。笔者对透镜成像双解问题作了一定的分析研究,下面结合范例对这些问题的解答方法及注意事项作些分析说明,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凸透镜和凹透镜是两类不同的透镜,识别凸、凹透镜,有三种简易的方法:方法1:用手轻轻摸一摸透镜(手要干净,要隔一层薄纸,免得把透境的表面弄脏).凡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方法2:将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镜后放置一张白纸.由近至远地移开白纸.若白纸上的圆形光  相似文献   

8.
初中学生恐怕都知道透镜公式1f=1u+1v,验证这个公式的正确性已成为每个初中生必须“过关”的基本光学实验.在做光学实验时,老师对同学们说:“上述公式中,f是焦距,u是光源到透镜的距离,v是像到透镜的距离.现在,大家先把透镜支座放在条形架子的中间并固定好,然后逐渐向远处移动电灯.对于电灯的每一位置,移动屏幕以设法得到电灯的清晰像,然后精确地测量出每次成像时的u和v.现在已知这块透镜的焦距是12厘米,条形架长2米左右.请大家把实验数据记录下来.”宋爽做完实验后,略微思索了一下说:“老师,实验真有趣,不过测量时会出现小数值(或者零头数),…  相似文献   

9.
凸透镜具有会聚光线的作用,它有一个实焦点,可以成放大、倒立,缩小、倒立的实像,也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这些都满足透镜成像公式:1/u十1/v=1/f,m=|v|/u,如果利用这些规律,结合透镜的使用条件不同,凸透镜成像就有多种变化,利用这些变化去训练学生,对学生掌握凸透镜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有很大的益处.1 凸透镜浸在折射率大于1的介质中的成像  相似文献   

10.
[实验目的]掌握测量凸透镜焦距的几种方法.[实验原理]1.平行光聚焦法:平行于凸透镜主轴的光线,经折射后会聚于焦点.2.公式法:使发光体经凸透镜成实像于光屏上,测出此时的物距u和像距v,代入公式1/u 1/v=1/f即可求出焦距f.3.共轭法:保持发光体和光屏之间的距离L(L>4f)不变,在发光体和光屏之间移动凸透镜,使发光体在光屏上先后两次成像,测出两次成像时凸透镜的两个位置间的距离d,则凸透镜的焦距f=L~2-d~2/4L.  相似文献   

11.
薄透镜分凸透镜与凹透镜,当透镜置于空气中时,它们的成像情况有三种:凸透镜成实像,凸透镜成虚像,凹透镜成虚像.因而透镜成像放大倍数与物距的关系也有三种情况.分别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2.
[实验目的]掌握测定凸透镜焦距的几种方法.[实验原理]1.太阳光聚焦法;平行于凸透镜主轴的光线,经折射后会聚于焦点.2.公式法:当物体经凸透镜成实像时,测出物距u和相应的像距v,由公式1/u 1/v=1/f可求出焦距.3.共轭法:保持物体和光屏之间的距离ι不变,在物体和光屏之间移动凸透镜,使物体在光屏上先后两次成像,测出凸透镜的两个位置间的距离d,则凸透镜的焦距f=(ι~2-d~2)4ι.  相似文献   

13.
在用“位移法测薄凸透镜的焦距”的实验中.移动待测透镜时,只要物屏之间的距离A>4f(f是薄凸透镜的焦距),就会有两个“像呈现在屏上。(一次放大,一次缩小。)测出成这两个“像”时透镜所在位置之间的距离1,则透镜的焦距可以用公式f=(A~2—I~2)/4A。间接求出。其中A是物屏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14.
在凸透镜成像中,有一种特殊的成像情况,就是在一定条件下它的两次成像:在物体和光屏之间的距离满足一定条件且固定的情况下,在它们中间放一凸透镜并移动它,则能在光屏上两次看到清晰的像。现就与其有关的几个问题作一论证和说明。 1两次成像的条件 设物体和光屏之间的距离为 L,凸透镜的焦距为 f,欲使它成两次像,必满足 L>4f的条件。 证明:由透镜成像公式得 v=;因 L=u+ v=u+ =,化简得 u2- Lu+ Lf=0。欲使该方程有两个实数解,必使△ >0,即 L2- 4Lf>0,则 L>4f。 2两次所成像的性质 在物体和光屏间的距离 L>4f且…  相似文献   

15.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归纳了物距μ对应的像距v及凸透镜焦距f间的关系.需要注意,当物体(经凸透镜)成虚像时,除表现有像与物是在透镜的同侧,还由图1知道,虚像到透镜的距离大于物体到透镜的距离.  相似文献   

16.
实验表明 :凸透镜既可以成放大、等大、缩小的实像 ,又可以成放大的虚像 .本文用图象法分析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供同行参考 .一、以 u为横轴 ,以 v为纵轴 ,画 v- u图象令 u=x,v=y,公式 1u 1v=1f变为1x 1y=1f,整理得 y=f2x- f f.上式图象如图 1所示 .可以看出 ,在第一象限内 ,物距 u>f,像距 v>f,凸透镜成实像 ,图 1v随 u的增大 (减小 )而减小(增大 ) ,且当 u趋近于 f 时 ,v趋近于无穷大 ,当 u趋近于无穷大时 ,v趋近于 f.当 u=2 f时 ,v=2 f,凸透镜成等大的实像 ;当 f2 f ,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 ;当 u>2 f时 ,f相似文献   

17.
凸透镜四透镜是两种不同的透镜.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能把物体放大,凹透镜边缘厚中间薄,能把物体缩小.下面的实验能让凸透镜变成凹透镜, 看着透镜如何变脸?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对于测量凸透镜焦距的实验,若物屏之间的距离L>4f,常常采用两种方法进行.1.根据f=uv/(u v),只要测出物距u和像距v,便可求出其焦距.2.利用两次成像法(或称贝塞耳法),只要测出物屏之间的距离L和两次清晰的像对应的凸透镜位置问的距离d,便可根据f=(L~2-d~2)/4L求出其焦距.  相似文献   

19.
林大乐 《物理教师》2002,23(1):34-35
测量凸透镜焦距实验 ,是高中物理的重要实验 ,在实验时 ,偶然发现 ,除观察到预期的成像外 ,从凸透镜中还能观察到一正一倒两个像 .进一步对凹透镜成像进行观察发现 ,除在物体异侧通过凹透镜看到正立缩小虚像外 ,同样在物一侧看到一正一倒两个像 .本文将对以上现象作详细探讨 .1 透镜中倒正二像的成因分析首先 ,我们要搞清楚两个问题 :一是透镜成像公式适用的条件是薄透镜 ,即透镜两个面的顶点O1、O2 重合 ,然而实际情况是O1、O2 不重合 .二是当光入射到透镜上时 ,除了发生折射外 ,在两个界面上同时会发生反射 .实验中 ,我们从屏上得到…  相似文献   

20.
问:透镜有几种?如何区分?答:从透镜的结构上区分,透镜有两种:凸透镜和凹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问:什么是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答:透镜的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透镜的主光轴,也称为主轴.光线通过主光轴上某一特殊点而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