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诺亚舟优学派《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个暑假已经播到了第二季,而且依然火爆。这究竟是一档怎样的节目呢?《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是中国电教行业龙头企业诺亚舟优学派联手中央电视台、国家语委于2013年推出的大型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大会邀请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在内地受教育的港澳台学生160人,组成32支代表队,以独特竞赛形式构成多场紧张精彩的晋级竞赛框架,制作成  相似文献   

2.
正汉字面临的困境汉字是中华文明的标志,也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工具。数千年来,汉字除了它的实际功用外,还被视作艺术品,更被看作人格的标记———"横平竖直写汉字"与"堂堂正正做真人"被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能写一手好字曾经被视为一种竞争的资本,一件足以令人自豪的事情。无论时代怎样嬗变,无论技术怎么革新,汉字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不会改变,作为后来者,理当致力于文化的接续与弘扬,不能在各种冲击面前丧失汉字文化的自尊、自重与自觉。  相似文献   

3.
古典文化教育在民族文化基因传承和改良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古典文化不仅是构成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内容,也在民族文化基因的继承过程中起到先导和激活功能,在民族文化基因变异过程中起到引导和甄别作用。在古典文化教育改革及实践中,应增强古典文化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提供古典文化教育发展的空间,构建古典文化教育全面发展的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4.
孙杰远 《教育研究》2013,(12):91-96
国家认同是人类社会一种普遍结群意识和归属的需要,而文化基因是维系国家认同的基本纽带;人的自我意识与生命意识是国家认同的逻辑前提;想象的共同体是文化基因的价值表征,多元与一体则是其基本特征。少数民族学生国家认同的教育场域的构建是推进社会、个体、国家认同由自在走向自觉的重要途径。应当从多元互动文化场域的构建、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符号的凝练及其在教育场域中的渗透、国家治理取向的内化与教育导引三个方面着手构建少数民族学生国家认同的教育场域。  相似文献   

5.
非系统文化是文化现代性的"碎片"化表现,是对系统文化的改造或消解,其对系统文化的冲击表现为"文化碎片"和"碎片文化"。"文化碎片"往往以个体感性方式消解理性历史和民族精神,其在新兴媒体传播过程中往往以剥离、歪曲、含混的态度对待特定的历史、民族和社会,最终导致"碎片文化"的出现。"碎片文化"通过对社会个体的影响,在传播中表征出与民族核心价值对立的社会思潮,在附加个体利益和自我狭隘认识的基础上又被演绎出新的"文化碎片"。"文化碎片"和"碎片文化"对国家文化安全构成威胁,为此在新兴媒体环境下呼唤历史理性与民族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创新文化建设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加强创新文化建设对提升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创新文化的内涵,分析了创新的文化要求,提出了构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文化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谈及汉字,怕是每个人都再熟悉不过了。但要真展开说来,想必就是语言文字类的博士都未必敢拍胸脯。作为泱泱古国、文明之邦的中国文化的栽体,汉字的重要性及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意味不言而喻。有关汉字的记忆也深植于中华民族的基因中。我们所处的读图时代是一个多元文化盛行的时代。打开电视机.相亲、选秀等综艺类娱乐节目早已占据了大半壁江山。其所呈现出的媚俗和同质化倾向也已令  相似文献   

8.
我国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危机,其民族文化因素方面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少数民族公民身份与公民文化的缺位、政治权利诉求文化的缺失、少数民族文化的弱势性、少数民族文化差异引发的文化冲突增加、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转型滞后于社会的现代化发展所导致。增进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强化民族文化治理,需要加强中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导地位,加快民族地区现代化大生产发展,促进民族信仰文化与社会主义价值理念相适应,强化国家教育在国家认同中的基础作用、推进教育均等化和少数民族人民教育平等权的实现,坚持科学保护、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与全面推广通用语言文字相结合,坚持弘扬民族优秀传统节日文化精神与加强共同节日文化要求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公共外交作为传统外交的补充形态,日益为各国所重视,其中政府、媒体和文化资源是三个重要元素.尽管公共外交的行为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但政府的主导性地位不可动摇;媒体作为信息传播载体,其作用不可替代;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资源,其魅力远远超过经济、军事等硬力量,足以改变公共外交的效果.政府、媒体和文化的通力协作和合力效应是完善公共外交这一庞大系统工程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文化国家观是德国在19世纪初表现出来的重要特征,它引领了以柏林大学为代表的德国大学的改革。本文从文化国家观这个视野来探视德国大学的改革,以柏林大学为例分析了大学作为一种文化建制对文化的传承、改革与创新。柏林大学的辉煌彰显了大学作为文化机构,只有深深地扎根于文化,并在发展历程中尊重文化本身,才能生成大学的不朽灵魂。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系列讲话中,将中华传统文化比喻成"精神基因",这明确了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间的内在关系。把中华传统文化看成是"精神基因"虽然是一种形象比喻或隐喻,但具有合理性:"精神基因"观点的合理性根植于基因本身的特性;"精神基因"说具有很好的解释性;"精神基因"说更好地表明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应充分理解中华传统文化作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精神基因"的观点,主动、自觉、开放、创造性地发挥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基因"功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12.
一段时间以来,"三俗"文化有愈演愈烈趋势。本文从媒体间的恶性竞争、受众猎奇心理的自我放纵、传媒工作者文化道德素养的欠缺等几个方面重点分析了造成"三俗"文化泛滥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从规范市场竞争、强化媒介自律、提高媒介素养等方面提出媒体在制止"三俗"文化泛滥方面所承担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国家、社会和民族作为三种想象的共同体,其文化样态必定会以各自的认同逻辑影响学校文化的取向。国家文化要求学校文化以育人的逻辑坚持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文化中的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要求学校以合理的方式承载文化,承担文化传递的任务,并要摒弃大众消费文化对学校文化的消极影响;民族文化要求学校坚守民族文化教育的场域,坚持多元文化主义,消除民族文化间的隔膜与侵蚀。  相似文献   

14.
王继红 《文教资料》2021,(1):32-33,51
随着中国综合实力日益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越来越多。如何向世界全面生动地展示中国的发展成果、思想理念,如何推动中国文化国际传播,越来越受到国家重视。自媒体产业的不断发展,给中国文化国际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分析自媒体在文化传播方面的优势,论说它对中国文化国际传播具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美国主流媒体在翻译中国文化词汇时体现了异化倾向,该文从读者因素、意识形态因素、文化因素等方面解读了这种异化翻译现象的成因,并归纳了在异化倾向主导下的几种基本翻译方法,以期为我国外宣翻译提供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诺亚舟优学派《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个暑假已经播到了第二季,而且依然火爆。这究竟是一档怎样的节目呢?《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是中国电教行业龙头企业诺亚舟优学派联手中央电视台、国家语委于2013年推出的大型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大会邀请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在内地受教育的港澳台学生160人,组成32支代表队.以独特竞赛形式构成多场紧张精彩的晋级竞赛框架.制作成每期时长为120分钟的13期电视节目,在CCTV-综合频道、CCTV-科教频道周五晚8点并机首播,每期节目在上述两个频道的重播,目前已经超过6次。  相似文献   

17.
近日,商务部启动"中国制造"海外宣传,推出一系列全球广告,在CNN等国际主流媒体上投放,这则30秒的广告围绕"中国制造,世界合作"这一中心主题,强调中国企业为生产高质量的产品,正不断与海外各国公司加强合作。  相似文献   

18.
作为政治家和思想家的孙中山,基于民主革命的需要,终生都在探讨和思考文化问题。他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虽然受专制统治的影响而存在封闭保守、公共观念缺失和民族思想缺位等弊端,但中国的历史文化悠久,伦理文明优秀,制度文明先进。中国传统的道德和智能不仅是我们恢复民族地位和民族精神的基础,也是建构现代政治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孙中山的传统文化观服膺于其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需要,具有鲜明的现代性特色。  相似文献   

19.
正央视科教频道推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虽早已落下了帷幕,但仍余音绕梁、令人回味。它一度激起空前的热情,引起广泛关注。它是针对提笔忘字的汉字手写危机应运而生的,它对于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对于书写的文明传递,乃至民族未雨绸缪的意义都毋庸置疑。据说,还要继续举办乃至举办成语大赛。这也是中国好声音。是的,汉字历史悠久,使用人数最多。由于它读来相对婉转动听、响亮清晰,又字形优美、象形会意而指示易记……因而久盛不衰而独具魅力。而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  相似文献   

20.
我国非遗文化资源丰富,拥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将非遗文化元素引入专业课程,与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相融合,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能让青年群体更好地感知非物质文化遗产,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文章以北京区域非遗文化与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融合为例,提出了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非遗校本课程开发策略,希望对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融入非遗文化元素课程开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