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人格即个性,是个人在受到家庭、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等影响而逐步形成的气质、能力、兴趣和性格等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的形成与各种需求的满足密不可分,仅就学校教育而言,满足学生的安全需求、尊重需求、独立需求和成就需求是我们的侧重点,而能使人的这几种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是形成健康人格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职业教育以培养实用性技能型人才为目的,它满足了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然而中国的职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一些问题,中等职业学校技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失衡就是其中之一,即片面注重发展技术教育,忽略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学校培养要改变传统的育人观 少数民旅贫困地区教育技术发展滞后。与之对应的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学校培养人的日标是整体划一的,强调从社会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个人不具有任何的价值,个人不过是教育的原料,受教育者把教育看作是升迁、谋职、富足、显赫的绝好手段。这种学校培养人的传统观念束缚着学生个性的发展,减少了学校对学生的吸引力。有专家指出.现代型学校的存在价值不再停留和满足于传递、继承人类已有知识,  相似文献   

4.
赵煊 《陕西教育》2007,(1):27-27
日新月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承担人才培养任务的学校教育自然承载着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希望和期盼。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形势下,我们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构建和谐教育,从思想理念、职业道德、管理行为等方面不断地革新,才能实现学校教育高效、可持续的发展,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5.
一、研究教育需求理论的重要性教育需求是人类社会早已存在的现象。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教育需求,同历史上的教育需求一样,也存在着两种性质不同的需求。一种是国家为发展社会经济和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科学水平,以满足人民群众受教育的需求;另一种是家庭和个人对教育的需求。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政策,从广大人民的利益出发,因而能够充分满足家庭个人对教育的需求。但是,两种不同的教育需求,也存在着矛盾。这是教育事业自身发  相似文献   

6.
进入21世纪,我国的继续教育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与严峻的挑战。仅靠传统的教育方式已难以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应该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适合国情的教学内容,使我国的继续教育尽快跟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步伐,以满足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社会和个人的需求,并向着终身化教育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7.
教育是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的和谐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教育和谐发展是一个既能满足社会需求与个人需求,又能协调两者相互关系的教育发展过程。在当前的教育发展中存在着种种不和谐的教育问题,需要有关部门认真落实教育科学发展观,优化教育结构,完善教育制度和政策,促进教育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学习型社会视野中的高职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类社会的发展已进入学习型社会的时代,这对于教育界来说,必须关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教育有新的走向:建构终身教育体系、审视教育发展功能、重组教育学习制度;二是教育有新的视野:直面社会发展的需求、满足个人发展的需求、调适教育自身发展的需求;三是教育有新的应对:构建终  相似文献   

9.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对教育的需求日益迫切.教育能否满足社会与个人的多样化的需求,实际上涉及教育的整体功能问题;而教育整体功能的发挥,又取决于教育本身的结构(宏观结构与微观结构)是否合理.鉴于我国开展的农村与城市教育综合改革皆以教育结构的改革、优化为突破口,本文拟把探讨的重点放在学校教育的宏观结构与功能上.一、学校教育的层次结构学校教育的层次结构,是指学校教育系统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的形式.其构成成分为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这些成分的实体存在形式则为各种不同类型的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等正规教育机构.学校教育的这种层次结构是逐渐形成的,而且各个成分之间相互联系或相互作用方式的差异会导致大不相同的层次结构.  相似文献   

10.
<正>理想化的学校教育,就是按照社会需求,培养相应的人才,同时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为今后的生存和发展服务。这样的学校教育,既满足社会和个人的双向需要,也符合教育的本意,是和谐而返璞归真的教育。但是,现实中的教育不但偏离了教  相似文献   

11.
应确立为大学生未来发展服务的价值目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可以理解为大学(作为社会的一个群体或一个主体)通过教学活动所预想、所追求、所要达到或所规定的理想状态或要求。有人把大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归纳为四种:个人本位论,即以满足个体需求为中心的价值目标;社会本位论,即以满足国家和社会需求为中心的价值目标;学术本位论,即以发展学术为中心的教育价值目标;统一论,即满足国家、社会发展需要与满足个人发展需求相统一的教育价值目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处于不同环境之下的不同的大学,会有不同的教育价值目标。在中国大陆,目前的社会正处于转型期,政治、经济、…  相似文献   

12.
正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这给我们的学校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为教育不仅承载着培养人才的使命,而且在为青少年就业及适应社会需求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现代社会学者往往把我们国家的教育说成是当今社会最大的民生工程。既然教育与民生密切相关,那么满足人民群众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就成了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合格的社会需要的人才",成为很多学校  相似文献   

13.
马岩 《继续教育研究》2002,(6):13-14,28
随着教育国际化、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教育为满足国民个人消费需求而服务的作用愈加凸现。因此服务观念的更新是当前成人高等教育所面临的第一要务,应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新的服务观念体系。为了满足发展着的教育需求,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应提供补偿性的教育服务、促进个人自我发展的教育服务、使个人得到心理满足的教育服务、民众休闲娱乐的教育服务,并购建起以社区教育为载体的终身教育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4.
马岩 《函授教育》2002,(6):13-14,28
随着教育国际化、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教育为满足国民个人消费需求而服务的作用愈加凸现。因此服务观念的更新是当前成人高等教育所面临的第一要务,应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新的服务观念体系。为了满足发展着的教育需求,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应提供补偿性的教育服务、促进个人自我发展的教育服务、使个人得到心理满足的教育服务、民众休闲娱乐的教育服务,并构建起以社区教育为载体的终身教育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5.
以特色文化建设促新建本科院校品质提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化是人类生命活动的特殊方式,它体现了人同自我、人同社会、人同自然多种关系把握的程度。社会文化的发展提高了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使教育肩负着更神圣的使命。“学校作为社会制度或文化系统的存在”,在办学过程中,必须使学校自身的文化与不断发展着的社会文化生态相容共生,才能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对学校教育的需求。学校文化  相似文献   

16.
黄晓丹 《中国科教博览》2005,(2):26-27,F003
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是由社会对教育的需求所决定的,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他学科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修身养性,育德教化方面,具有特殊的功能,能促使学生智力,体质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进取精神和健康的审美观。中学体育教学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就必需要对我们的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体育教学评价与考核,体育教育的价值观,质量观进行改革,这样才能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的需求,本文着重阐述中学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及中学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就业导向是学校教育中以满足社会用人需要、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工作岗位要求并能够在从业岗位中获得稳定发展为目标的教育趋向。就业导向强调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满足行业用人需求,最终满足学生就业、成才以及整个社会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上海高校毕业生与社会需求的适应性分析课题组高等学校承担着培养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劳动者的任务。然而社会所需要的劳动者是多层次、多规格的,这种层次和规格与社会的经济结构有关。一般来说,教育资历的高低,影响着个人的职业层次,学校与专业的选择,规定...  相似文献   

19.
一、学校培养要改变传统的育人观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教育技术发展滞后,与之对应的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学校培养人的目标是整体划一的,强调从社会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个人不具有任何的价值,个人不过是教育的原料,受教育者把教育看作是升迁、谋职、富足、显赫的绝好手段。这种学校培养人的传统观念束缚着学生个性的发展,减少了学校对学生的吸引力。有专家指出,现代型学校的存在价值不再停留和满足于传递、继承人类已有知识,实现文化的“代际遗传”和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复制式再生,而是追求为社会更新性发展、为个人终身发展服务的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教育社会化是指随着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与教育的全方位改革和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社会对学校教育关注的程度不断提高与学校教育的社会功能不断扩大的趋势。它具体表现在学校教育的发展、学校教育职能、学校教育过程、学校教育改革社会化四个方面。社会教育化是指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生产力高速发展,社会的教育功能日趋强化,社会化的大教育气氛日趋形成,致使教育向着包括整个社会和个人终身方向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