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论湘西苗族鼓舞的保护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西苗族鼓舞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它是了解与认识湘西苗族文化的重要窗口。保护与开发被现代文明边缘化、濒危化的湘西苗族鼓舞是我们必须承担的任务,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保护观念并建立制度化的保障机制,通过恰当处理民族旅游与苗鼓艺术的关系、建立政府行为与苗族鼓舞的互动模式,最终达到保护与开发湘西苗族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湘西苗族鼓舞是湘西苗族人民最有特色的艺术表演形式,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本文主要对苗族鼓舞的起源、形式、特点和节奏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湘西苗族鼓舞被列入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探讨、分析了湘西苗族鼓舞保护和传承的价值以及主要影响因素并构建了一个"四驱"保障体系,促使湘西鼓舞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长久地在世界舞台尽情展示自己独特的民族魅力。  相似文献   

4.
湘西苗族鼓舞,作为流传于湘西苗族人民中最为普遍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其文化艺术价值也开始变得愈发不可估量。其在表演形式、基本动作、步伐、鼓点节奏和打法等方面均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湘西苗族鼓舞发展至今,其种类已经多达数十种。苗族鼓舞在展现自己独特魅力的同时,正从生活逐渐走上舞台。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3,(A3):24-25
湘西苗族鼓舞是我国一种独具特色的舞蹈艺术,它以鼓乐指挥生产劳动,传播民族文化,娱乐身心,并把音乐、舞蹈、表演等艺术种类有机组合在一起,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特色鲜明。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和研究湘西苗族鼓舞的艺术特色,旨在将湘西苗族鼓舞特有的艺术魅力全方位地展示出来。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每种文化都是历经演变而来的,每种文化也都是具有其鲜明特色的,在历史久远的发展中不同的民族文化共同形成了了我国独特的民族文化。而我今天想要讲述的是在我国56个民族中比较独特的苗族的文化,在本文中我想着重探讨一下湘西苗族鼓舞的动律特征,主要从湘西苗族鼓舞形成的影响因素、湘西苗族鼓舞的表现形式以及苗族鼓舞的主要动律特征开展开。  相似文献   

7.
以湘西苗族鼓舞为例,分析了湘西苗族鼓舞的文化属性。在旅游开发中,需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发掘、重组、复兴、再造等方面的资源配置,才能满足旅游者的求知、求异、求新、求乐等方面心理需求,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资源化。这对少数民族地区依靠非物质文化遗产来发展旅游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湘西苗族鼓舞的历史考察与分类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苗族鼓舞是苗族人民最喜爱的一种民间艺术,它以鼓、舞的形式描绘人们的生活、精神,声声不息的鼓点舞步千百年来传承着苗乡的风土人情。文章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湘西苗族鼓舞进行了历史学分析,考察其起源、近现代发展轨迹,对苗族鼓舞分类、节奏特征进行了实证比较研究。最后提出苗族鼓舞的现代化发展思路与措施,为这一古老文化在旅游产业经济运作中得以延续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9.
湘西夯沙乡苗族原生态苗族服饰文化保存相对完好,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演变传承。但是,在文化交流碰撞日益剧烈的今天,湘西苗族服饰及其文化面临着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适用性和消费水平都大大降低。了解湘西苗族服饰的传承特点,研究湘西苗族服饰发展的瓶颈,以期为湘西苗族服饰在多文化竞争中突围探索一条道路。  相似文献   

10.
从湘西苗族音乐的巫文化特性出发,阐述湘西苗族音乐艺术的"巫性"特征及表现,对湘西苗族音乐所表现出的原始性、宗教性等特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对英歌舞和花鼓进行舞蹈形态学比较表明,其相似性极低,英歌戏的戏曲和武术表演也不是源自花鼓。萧遥天推论英歌源自花鼓的5个论据及其论证皆不成立。英歌舞的主要渊源是武舞和南拳武技。  相似文献   

12.
凤阳花鼓舞蹈动作形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凤阳花鼓舞蹈艺术的研究,不仅要研究其舞蹈形态,而且要研究产生凤阳花鼓舞蹈的社会和自然等环境因子。凤阳花鼓舞蹈动作的产生与其地域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密不可分,文章通过对凤阳花鼓典型舞畴因子、影响舞蹈语汇的环境因子进行了逐一分析,阐述了凤阳花鼓舞蹈动作的形态。  相似文献   

13.
清中后期乾嘉苗民起义之后,清朝统治者重新调整了治理湘西苗疆的策略,采取了"以苗治苗"的民族政策,在湘西苗疆实施了"苗官制"。"苗官制"的诞生,冲击了苗族基层社会具有明显原始残余的传统组织制度,削弱了苗族社会宗族、亲族体系的合力,缓和了苗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对湘西苗疆苗族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湘西苗族刺绣是民族工艺的珍品 ,它的产生源远流长 ,在独特的生存状态中形成了独特的审美范式。湘西苗绣取材广泛 ,寓意丰富 ,工艺精湛 ,针法讲究 ,风格浪漫 ,情趣淡雅、古朴。体现了湘西苗族同胞纯情 ,乐观的传统美德 ,对于湘西苗绣的研究 ,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社会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湘西阳戏舞蹈艺术同其它艺术形式一样是源于生活的艺术,它的实践主体是亿万耕作在广袤土地上的劳动人民,其来源广泛受到湘西多民族文化影响,具有综合多元的特点,与其周边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传承了湘西人民的审美情趣,弘扬了淳朴人民对真善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16.
具有苗族血统的沈从文,在其青少年成长和人格趋于成熟阶段,明显受到湘西苗族生活环境和苗族文化传统的多方影响.当后来的沈从文主动以文学方式反映他的故乡题材、以较理性的思维认知和评介本土文化时,湘西苗族文化作为他关照和反映的一个对象就显得十分自然.于是,沈从文通过自己的文章知识评介和文学作品建构,形成了对湘西苗族文化为主打的一种传播行为,尽管这种传播及其贡献在目的性、体系性、丰富性等方面同沈从文的整个文学世界创造与物质文化史研究成果相比较,显得不是特别突出,但对它作出必要的梳理和评价,就沈从文的研究视角而言,仍不失为一种积极的探讨.另外,对民族文化的一大传承前提就是传播,所以,沈从文对苗族文化的传播亦即是对苗族文化传承上的一种贡献,对于这种贡献人们不应忽视.  相似文献   

17.
以舞蹈生态学为视角,通过分析英歌舞与宋江阵、车鼓舞,布马舞与纸马舞、竹马灯、马仔灯两个舞系中各舞种的渊源与相互间的异同,结果表明:民俗舞蹈的传播往往是单向、双向、多向传播多种模式并存;民俗舞蹈间的交融与地缘文化的亲缘性呈正相关,其分异则呈负相关;交流与合作是推进粤闽赣区域文化研究的较佳途径和得力举措。  相似文献   

18.
湘西苗族地区普遍流传着多声部民歌,自20世纪50年代初发现后一直受人们关注。湘西多声部苗歌同其他民族的多声部民歌一样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又有很大的区别,在形成与流传、和声构成、织体形式、形态特征等问题方面有特殊性。  相似文献   

19.
沈从文于1925年写作起笔开始至1927年底离京赴沪这段时间内写作的乡土小说,建构了以一种“内部他者”身份的视角审视湘西苗族族群的“湘西记忆”。这一“湘西记忆”相对于“地贫民疾”或“香格里拉”的对湘西的偏缪认知而言,无疑是真实湘西镜像的一个侧面;而这一真实的湘西镜像在小说的叙事中得以生成,和沈从文运用民俗书写建构对湘西苗族族群认同的策略是分不开的。这即是说,在这一阶段沈从文写作的乡土小说中有着一条亦显亦隐的思致脉络:通过对湘西的民俗书写建构苗族族群的集体记忆,进而实现自我对苗族族群的“族群认同”,生成自我对苗族族群的一种心心相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进而实现对自我在都市早年生活中强,烈失根感的补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