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幼儿的好奇心如同初生婴儿的吮吸一样是天性使然,然而我们大多数家长都比较重视婴儿的吮吸,而忽视了对幼儿好奇心的满足,如果把吮吸看成是婴儿对生命的渴求,那么好奇心就是幼儿对世界的探索。所以,当孩子到了三四岁经常有许多“为什么”时,  相似文献   

2.
要善待孩子的好奇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幼儿的好奇心如同初生婴儿的吮吸一样是天性使然,然而我们大多数家长都比较重视婴儿的吮吸,而忽视了对幼儿好奇心的满足,如果把吮吸看成是婴儿对生命的渴求,那么好奇心就是幼儿对世界的探索。所以,当孩子到了三四岁经常有许多“为什么”时,你应该重视他的问题并且认真地、科学地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如果遇到你也不懂的问题时,应和孩子一  相似文献   

3.
好奇心是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力,是小学生探求新事物、发现新问题的源泉。但是有很多老师不但不注意保护小学生的好奇心,还会有意无意的压抑小学生好奇心的正确发展与满足。一次,一位老师指导学生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这篇文章,学到最后两个自然段时老师提问:“谁还有不懂的地方?”一个女生站起来:“老师,蝌蚪的尾巴怎么会短?后来又变没了?”师:“谁能回答这个问题?”生:“蝌蚪就那样。”生:“蝌蚪就是那样的。”老师对提问的女生说:“你听明白了吗?蝌蚪就那样。”女生:“为什么就是那样呢?”老师显得有些发窘,一时无语。女生:“老师,小蝌蚪…  相似文献   

4.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好奇心是人的天性。“纲要”把“能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放在了科学领域目标的首位。伟大的教育家杜威也说过这样的话:“儿童有调查和探究的本能,探索是儿童的本能冲动,好奇、好问、好探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好奇心     
我们的童年大概是在“十万个为什么”里过完的。碰到一切新奇的、感兴趣的事,我们都喜欢用手指着问:“这个是什么呀?”这完全是出于我们的好奇心。  相似文献   

6.
儿童都有好奇心,好奇心和求知欲紧密相连。在一定的条件下,好奇心能转变为问题意识,驱使儿童去思考探究: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教学中要关注好奇心,为好奇心留下表达的空间;要分析好奇,使它成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加工"好奇,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7.
好奇心     
我们的童年大概是在“十万个为什么”中度过的。碰到一切新奇的、感兴趣的事都喜欢用手指着奶声奶气地问上一句:“这个是什么呀?”这完全是出于我们的好奇心。  相似文献   

8.
大凡数学规定,作为教师,往往可以堂而皇之地“告诉”学生,认为没有多少道理可讲,并以此排斥数学规定的探究性学习。即使学生出于强烈的好奇心问几个“为什么”,也会被老师“就是这样规定的”之解释呛得无语。教师在有意、无意中扼杀着学生的好奇心与创造性。  相似文献   

9.
孩子的好奇心,往往带有探索性。好奇心是智慧的曙光,是兴趣的基础,是聪明的萌芽,父母应该给予理解和保护。好奇心的表现之一是好问,这足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那样。当孩子提出问题时,父母要耐心地,尽量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给予回答。有的问题,父母也不懂,这时千万不能说:“给你讲你也不懂。”或者说:“以后老师会告诉你。”更不能想当然胡诌。正确的方法是和孩子一起查字典,  相似文献   

10.
好奇心是儿童进行学习和思考的动力,好奇心能促使儿童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想像能力飞速发展。可以说,儿童最初的知识和技能大部分都是由于他们的好奇心而获得并积累起来的。可惜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时代的好奇心就开始逐渐减退甚至消逝了,这是为什么呢?一、客观因素1.好奇心的特点。心理学家认为,每个人生来都具有两种矛盾的趋势:一种是保守的趋势,由自我保护、自我积累和存储能量的本能组成;另一种是扩张的趋势,由好奇、探索和冒险的本能组成。这两种趋势都是我们所需要的。第一种趋势只需要外界少量的鼓励或支持就可以维持和  相似文献   

11.
幼儿社会退缩与好奇心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了幼儿社会退缩与好奇心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社会退缩幼儿的好奇心明显偏低,并在好奇心总分及其各分量表上的得分与正常儿童相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或极其显著性差异。只有“害羞沉默”与“观察”呈负相关但差异不明显。退缩幼儿因其好奇心偏低而可能存在令人堪忧的发展隐患,需要对他们进行及时的预防和干预。  相似文献   

12.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刘大进,不疑则不进”。近代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始在一问。”孩子好奇,他们必然对不懂的新事物产生怀疑,进而发问或从实践中去探索。调查表明:孩子越小,好奇心越大。这是为什么呢?家长们笑而置之。其实把孩子的好奇心扼杀在摇篮之中的恰恰是我们这些自认为“重视教育”的家长们。  相似文献   

13.
当今教育理论总是在教学方法、教材编制等角度探究教育问题,却没有对儿童本身进行足够重视.儿童的好奇心应该是求知之源,直接经验是间接经验获得的基础,而当今往往是儿童缺乏直接经验,企图用书本学来的间接经验指导生活,这是知识传递的逆向.文章通过好奇心的重要性、好奇心在当今教育场域下的压抑以及解放儿童好奇心三个方面对好奇心的重视进行尝试性探讨,以期对当今教育教学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4.
好奇心可以说是幼儿的天性。千姿百态的花草树木、活蹦乱跳的小动物,广阔的大自然里无所不有。好奇心驱使着幼儿们去观察、去了解、去认识,他们往往更喜欢亲自去看一看、摸一摸、问一问、想一想,在看、摸、问、想中提出“十万个为什么”。如去公园观察落叶时,小朋友会...  相似文献   

15.
浅谈儿童好奇心的发展及其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好奇心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好奇、好问、好动是儿童的共同特点,儿童的好奇心是儿童求知欲的表现,是儿童获取新知识的动力。了解儿童好奇心发展是培养儿童好奇心的前提。而培养与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又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6.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科学就是探秘,探秘就是乐趣。”当令不少自然教科书术语过多,枯燥乏味。其实,培养儿童爱好科学,并不需要多么高深的理论, 多么昂贵的设备,只需成人珍视孩于们可贵的好奇心,并加以诱导。  相似文献   

17.
金泽民 《教师》2013,(4):50-50
有一次,笔者带着孩子外出玩耍时,看到他东摸西摸,东看西看,好像世界上的所有东西都要研究一番,忽然心生感慨:一个婴儿还不会走,却对世界充满好奇,就已经具备了探索世界的好奇心!然而为什么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却很少具有如此的吸引力,甚至找不到人类这与生俱来的探索世界的宝贵财富——好奇心。我认为要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首先要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开始。如何才能做到使学生对数学课堂既充满期待又能培养他们的好奇心?通过学习相关的理论和实践案例,以及笔者多年的观察和研究,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相似文献   

18.
好奇心是与生俱来的,正因为有好奇心,才促使人类对浩瀚的世界不断探索,不断发明和创造,好奇心是人类进步的动力和源泉。一个人只有对某件事物产生了好奇心,才会对它感兴趣,然后启动思维,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科学知识的起源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实际生活的需要。二是好奇心的驱使;前者...  相似文献   

19.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好奇心是人的天性。"纲要"把"能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放在了科学领域目标的首位。伟大的教育家杜威也说过这样的话:"儿童有调查和探究的本能,探索是儿童的本能冲动,好奇、好问、好探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好奇心在科学研究以及发明创造中居于重要地位。可以认为,创造过程就是好奇心与思维过程有机结合的表现。如何提高人的好奇心,是培养创造力的重中之重。好奇心是创造过程的基础,当一个人的意识性超过了他原有的知识范围时,他的内心便会充满着极度的好奇心。好奇心愈强,人生就愈有创造性。历史已经证明,即使浅薄的好奇心也可以发展为富于创造性的思想。具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对束缚手脚的旧习惯进行挑战,他们不满足于现状,而愿意体验充满矛盾的新奇事物,对新奇性充满渴望。贝弗里奇指出:“也许,对于研究人员来说,最基本的两条品格是对科学的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