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运用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理论,结合实例阐释了该理论在广告模因制作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应用规律,指出广告模因的制作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选择和顺应的动态过程.广告语言的这种顺应过程,是其语言结构和语境关系相互顺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广告模因制作的顺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理论,结合实例阐释了该理论在广告模因制作过程的重要作用及其应用规律,指出广告模因的制作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选择和顺应的动态过程。广告语言的这种顺应过程,是其语言结构和语境关系相互顺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闪避回答是指不提供交际另一方所期待的真实或相关的信息的语用策略。以往对闪避回答主要从语义结构观或功能观作静态的研究;从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来看,人们对闪避回答的选择是与语言使用者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相互顺应的。  相似文献   

4.
涉外广告翻译强调译文效果,是一种语用语言等效翻译。为使广告取得预期的效果,可以将Versehueren的顺应性理论作为涉外广告翻译的操作手段,在翻译中做到三个方面的顺应:社会现象的顺应,心理需求的顺应,语言现实的顺应。  相似文献   

5.
顺应论,以一种新的视角和途径来考察语言使用,揭示了语言使用的本质特征.本文从顺应论的角度探讨了广告语言和广告翻译中的顺应性解释及顺应性对它们的启示.指出不论是广告语言还是广告翻译都必须顺应各种语境才能迭到广告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张依帆  周双 《现代英语》2021,(9):86-88,117
文章从"顺应论"的角度探讨和分析英语广告双关语如何在应用过程中实现语言结构、语言语境方面的顺应.顺应论注重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和句法层面的运用,以及社会、文化、心理等方向的使用.广告商往往把要传递的信息隐藏在广告语言中,通过广告语来为受众群体传达产品信息以及产品的卖点.恰当使用语言结构和语言语境基本策略能更好地把握广...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顺应论为基础,从语言结构和语言语境两个方面分析英语广告双关语的汉译策略.顺应论在语言结构方面的运用可分为语音、词汇、语法和句法四个层面;在语言语境方面的顺应可分为文化、心理、物理三个不同的层面,并结合相应的汉译策略翻译出隐藏在广告双关语的深层含义,从而既能表达出广告的丰富内容,又能够提高广告语的知名度.  相似文献   

8.
《围城》中非真实性话语的顺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真实性话语作为一种语用策略,普遍存在于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运用维索尔伦的顺应理论,对《围城》中的非真实性话语进行语用分析,结果表明:非真实性话语是人们的语言选择与其交际语境相互顺应的结果。然而,由于顺应过程的动态性,非真实性话语的顺应效果并非总是尽如人意。说话人只有根据交际语境的动态变化,有意识适时地调整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实现其交际目的,并在交际情境中表现得体。  相似文献   

9.
广告语言模因作为广告文化的复制因子同样遵循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规律,其在复制传播过程中会出现变异,这些特征和顺应论的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特征相符,故此,本文结合模因论和顺应论分析广告语言的传播,认为成功的广告语是以语言模因的形式存在的一个不断选择与顺应的模因变异的产物,即广告语言模因是为达到交际效果而顺应交际宿主的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和心智世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赵小红 《考试周刊》2011,(51):25-26
语码转换现象一直是语言学界关注的课题,本文应用Jef Verschueren提出的语言顺应理论和于国栋基于这一理论提出的英汉语码转换研究的顺应模式,从顺应性的角度探讨报刊广告中的英汉语码转换现象。本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广告中语码转换的分布模式和潜在的语用动机,而且对广告商的广告创作和广告读者的理解有一定指导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广告中的语言常为修辞语言,但与之相对的平实语言以其质朴、清晰、普通的特点也得到广泛使用。该文运用Verschueren的适应论来分析平实语言在广告中的效果,认为它的使用是交际者出于宣传目的交际需要而作出的选择。这一选择适应一定的语境就能起到激发消费者的情感、增加消费者对产品的信赖感、提升广告扮演者话语可信度的作用,从而为平实语言的进一步研究做出了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2.
语码转换作为语言接触的常见现象受到来自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语法学和会话分析等不同领域学者的普遍关注,具有很高的语言学研究价值。文章基于Verschueren的顺应论,拟从顺应广告的语言现实、顺应广告受众社会的社会规约和顺应商家的心理动机三个方面,对杂志广告中的汉英语码转换作为交际策略的语用功能进行尝试性研究,希望对语码转换的研究及其在广告领域的应用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3.
韩进 《海外英语》2014,(8):273-275
Advertisement has aroused great interest of linguists,psychologists,sociologists,economists and even aesthetes.Advertising English has its unique features in various linguistic branches.It is a challenge to understand advertising English for people,especially non-native English speakers.This essay is intended to provide 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advertising English on the applied linguistics.This is followed by an analysis on the features and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advertising English.However,the main thrust of this essay is not devoted to a purely linguistic study,but built on the theoretical reflections of equivalent theory and cultural conversion about translation strategies.This essay attempts to find the joint reflecting the similar functions of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相似文献   

14.
从东西方文化差异的角度出发,以消费心理、文化习俗、价值观、政治法律、礼貌原则、思维模式、词汇内涵及语言表述方式等方面为切入点,分析了跨文化因素对广告翻译的影响并探讨了如何合理运用归化翻译法弥合跨文化沟壑以实现广告的社会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5.
非言语交际的顺应论视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Verschueren的语用综观说和顺应论为语用学领域的研究展现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对语言使用和语言交际进行了合理的诠释。但非言语交际行为(如身势语、副语言、沉默行为等)在日常交际生活中的表意功能同样不容忽视。然而Versehueren对非言语交际的顺应性并没有给出明确具体的阐述和说明。以顺应论为理论基础,研究人类主要交际模式的特点及分类,非言语交际的顺应本质值得探讨。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完善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将非言语交际纳入顺应论的理论框架,并尝试性提出交际顺应论的概念。  相似文献   

16.
两性语言的差异性客观地反映在语音、词汇、句法、话题、语言冲撞、应答、提问、话轮转换、话语风格等方面,是人的生理和心理、语言环境、社会角色、社会地位、传统观念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适应语言性别差异的策略包括承认差异、换位思考、分享话语权、倾听对方、理解交际意图、相互包容、调整姿态、坦诚相待、巧用恭维语、维护对方认同、遵守语言规矩等  相似文献   

17.
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师会使用一些语言策略,英汉语码转换就是顺应特殊语境而采用的一种有效语用策略。本文分析了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现状,指出了教师的课堂语码转换是对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心理动机、高职高专学生接受能力和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的顺应。  相似文献   

18.
教师语码转换的顺应论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用学家Verschueren在其新著《语用学的理解》中提出了语言运用基于“选择—顺应”的理论。文章正是基于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对教师语码转换现象做出解释,旨在阐明教师语码转换是对语言现实、教师角色、学生情况、教师心理现实和外语课堂教学特殊性所做的顺应。  相似文献   

19.
Web2.0时代,互联网越来越多地融入了交流、互动、分享的人性化元素。社交媒体带给网络用户更加新鲜的体验,更具创意的网络传播应用模式。受众接受和传播信息的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广告创意传播面临巨大挑战,在社交媒体时代如何通过广告创意使得广告传播取得理想效果,是论文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当今社会许多广告不时引发争议,甚至受到政府的禁止。从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看,这些广告大多存在一定的语用失误。文章从施为行为真实条件的违背与否、能否取悦公众、广告语言中修辞和间接言语行为的正确使用与否方面进行分析,揭示部分广告在社会中产生不良影响,甚至遭到禁令,从而违背广告初哀形成语用失误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广告商的广告水平和公众识别广告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