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考"与"语文素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教了两届高三、取得了高考"辉煌"成绩、主编了百万字高考复习资料的我,再回过头来教高一,情不自禁地以"高考专家"自居。于是,我的口头禅里"高考"横飞,学生一开始还精神抖擞,慢慢地便有些厌倦甚至开始暗地里计算我的"高考"频率了。学生和我或许都有些不适应,彼此不免有些隔膜。  相似文献   

2.
一天,我匆匆走在回办公室的路上,迎面走来-位学生和我打招呼:"老师好!" 我停住步伐随口回问了句: "你好!" 学生像捡了个宝贝似的笑嘻嘻的看着我.看着学生可爱的笑脸,这时<你认真还"礼"了吗>一文浮现在我脑海中.文章主要是说师生之间只有建立起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教师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学生才会诚心接受教师的教导.  相似文献   

3.
作文讲评课是作文教学的基本课型,其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写作文.基于这样的目的,作文讲评课应立足于学生作文呈现的问题,真正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本节作文讲评课立足于学生写"我"的故事所存在的问题,告诉学生解决问题的出路和三种具体的方法:"我"是主角;"我"在参与;"我"在旁观,"我"在见证.  相似文献   

4.
一、倡导观察、调查,开展"我是小记者"活动 观察、调查是学生亲近大自然、了解大社会的重要途径,是积累写作素材、开启写作思维的重要方式.一些学生之所以在写作时"无米下锅",就是因为缺乏观察和调查,材料仓库空空如也.为了给学生写作增添源源不断的"活水",笔者在班上开展了"我是小记者"的活动.每位学生都是"班级小记者",都有观察、采访的权利和义务.  相似文献   

5.
一次教研课,我上的是<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课前我查阅了厚厚的资料,摘录了大量的笔记.上课时,我旁征博引,口若悬河,学生也听得入了迷.课后,我等来的"赞美"却是:"一堂精彩的高中语文课."我的听课对象是六年级学生,而我上的是"一堂精彩的高中语文课",他们能听得懂吗?他们能理解多少?他们是被我教"明白"了还是被我教"糊涂"了?学生的回答果然是:"这么一首看似简单的诗歌里原来还有这么多的学问啊!"显然,我把他们教"糊涂"了--他们已经不是以小学生的身份学习古诗了,而是即将入门的"古诗研究员"!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新生入学之际做了一道测试题:拿着"0"的图画来到教室,询问正襟危坐的学生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一个学生回答:"这是数字"0";另一位学生回答:"这是英文字母"0";还有一位学生这么答道:"这是个大鸭蛋".顿时,全班学生一阵大笑.再看那个学生红着脸嚷嚷:"我开玩笑呢!我开玩笑呢!"  相似文献   

7.
作文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独立创造的学习过程,也是学生交流思想和信息的平台.我认为,作文教学应突出体现"开放性"和"互动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一年来和孩子们的共同探索,我发现"数学日记"的撰写并不难,毕竟日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数学日记可以称其为一种含有数学元素的日记,指导学生写好数学日记也有操作性.刚开始时,我发现大多数学生对这种形式的写作有些困难,所以要求学生写一周所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学完"乘法的初步认识"后,我就请学生找生活中的乘法.  相似文献   

9.
在学习"诲"字时,学生常常把它和"悔"字弄混了.我认真思考,根据这两个字的特点和含义编了一句话.再上课时,我就问:"你们做错事的时候后悔吗?"学生点头."后悔时,是嘴上说说,还是从心里感到后悔呢?"同学们表示从心里感到后悔.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上每次讲到古诗,我总是力不从心,尽管诗中的那些"诗情画意"让我陶醉,那些"借物言志"发人深思,可是我发觉在讲台上的我还是"孤芳自赏".效果自然是"阳春白雪,和者皆寡",学生不能很好理解内容,情感无法真实体验.  相似文献   

11.
新上任的语文老师第一堂课布置的作文是《我的理想》,刚在黑板上写完标题,下面就唉声叹气.老师很吃惊,就问一个学生:"为什么你会有这种反应?"学生说:"老师,您是让我说真话吗?"老师回答:"当然要说真话."学生立即说:"我觉得这个作文题目太可笑啦!"  相似文献   

12.
"自作自受"     
像往常一样,吃过午饭,我就直接走向教室,可还没到门口,就听学生喊:"老师,赵学伟把玻璃打碎了……"在学生的吵嚷声中,我弄清了事情的原委。原来是几个学生在图书角打打闹闹,在拥挤中赵学伟一不小心打碎了玻璃。学生们平日里打闹惯了,这样的事情已经发生过好多次了,以前都是我跑总务处说明情况,请总务处的同事来换好玻璃,然后我在班里进行一通"训话",但效果都不很明显。联想到平时的许多事情,我觉得应该借这个机会让学生长长记性。可是我能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3.
[班会目的] 1、通过主题班会,使学生懂得荣辱的重要性; 2、通过主题班会,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天下兴亡,我的责任"和"班级兴亡,我的责任"的强烈使命感和班级荣誉感; 3、通过主题班会,学习"八荣八耻",明辨是非荣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增进心灵和情感的沟通和交流.  相似文献   

14.
学完《泉水》(人教版)一课,我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让学生把自己学会的字写在黑板上,展示给同学们看.郭敏第一个冲上讲台,她一连写了"泉"、"杜"、"股"几个字,在写"结"字时,只写了"纟",却怎么也写不出另一半来,急得汗都渗出来了.下面的同学把小手举得老高:"我写!""我写!"是请一个学生来帮她写呢?还是我提示她一下呢?我举棋不定,我怕这样做会伤了她的自尊心,打击她的学习热情.  相似文献   

15.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教学如何让学生成为"乐之者"?我觉得就应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教学情景,激活气氛,活跃课堂.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学生在老师指导和启发下产生"思"和"言"的欲望,创造条件为学生的"思"和"言"提供机会,使学生产生"言"的欲望,喷出"思"的火花,将语文课堂演绎成七彩的"人生殿堂"和"知识的迷宫",使学生陶醉在你的彩虹似的绚烂多姿的语言艺术和课堂设计里,乐不思"蜀"、乐而忘忧.我做着这方面的教学尝试,今天,以便与同仁们交流.  相似文献   

16.
教学"公因数"问题后,我发现学生对于相关问题还是束手无策,出现猜谜式的各种答案.究其原因,是学生缺少解决此类问题的策略,无法找到思路的突破点.于是,我带领学生用"点线面"情境,重返探索之旅,发现了"公因数"问题的解题策略.  相似文献   

17.
回忆起我校一些深得专家和同行好评的公开课,我发现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没有频繁的提问、学生上黑板和分组讨论之类形式上的热热闹闹,表面上似乎看不到学生的自主探究。特级教师曾容把复旦大学附中的教学特点深刻而形象地归结为教师"满堂启发"和学生"牛吃草"。  相似文献   

18.
"走"与"跑"     
在每天的晨会上,我安排了"作文点评"栏目,内容是把学生的日记或小练笔抄写在黑板上(前提是学生同意的情况下),由全班学生评改。就是这个小小的点评栏目,却令我感慨颇多。  相似文献   

19.
周彬 《湖北教育》2007,(11):41-41
一次非常真实的听课体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上课的是一位可以与我直面谈话的朋友,听课的学生中有一名和我非常亲近的孩子,基于这种人际关系,使得我们可以更为真实地对这堂课进行对话与反思。课后,我问那位孩子:"你觉得这堂课上得怎么样。"他说:"就那么回事  相似文献   

20.
常听学生说:"老师,我使劲背,怎么背不下来呢?"学生家长则说:"我看着孩子背了好几遍生物,考试还是不会."这些话表明学生学习生物还用"死记硬背"这种费力费时、效率低下的方法,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把学生从"背生物"中解救出来,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