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中,为提高学生深度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应强化学生个人以“思”为主体。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尝试与探索以“思”统学、以“思”助练、以“思”促赛、以“思”主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张炎冰 《钓鱼》2009,(1):11-11
一周一赛,绵延一个月的“渔圣钓鱼欢乐节”以“阿卢杯”开场,中间贯穿了“天元杯”和“渔圣总决赛”,最后以“鳞影杯”收官。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甲骨文“我”字的寓意探赜索隐,并结合传统文化背景对比“吾”“我”之别,认为:以武立身的尚武精神是古人赋予“我”字的寓象之意;从“■”到“我”的字形演化折射出中华民族和谐向善的价值取向;舍“吾”取“我”的文化选择反映了中华文化自身蕴含自信自强的精神基因。“武”是实现由“吾”到“我”、丧“我”归“吾”转化升级的媒介,“以武立身”“以武化人”“以武养德”“去武成人”构成了武以成人的完整教化体系,中国武术在修身成人过程中具有无可替代的桥梁作用,是彰德证道、实现精神超越的重要载体。新时代背景下的武术发展只有寻根国学之源、回归教化本质,才能对接“国之大事”,服务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儒、道等诸子百家体育思想进行研究,认为孔子体育思想以“礼”为核心、孟子以“仁”为核心、荀子以“结于一”为核心、老子以“道法自然”为核心、墨子以“兼爱”为核心。诸子百家体育思想为中华传统体育精神的凝聚注入了非常重要的文化元素,影响着我国传统体育发展的方向,其形成了中华传统体育精神的基本框架,推动了体育娱乐活动的空前发展。  相似文献   

5.
围绕着“美何以在作为中国武术载体的人的身体上落地和在生命中实现”这一尚未解决的研究议题,提出中国武术“以身为美”理论。在哲学、美学、体育学等相关学科理论指导下,对中国武术“以身为美”理论进行建构与解构。研究认为:(1)中国武术“以身为美”的理论建构包括:“身心一体论”为中国武术“以身为美”提供了身体哲学的立论依据,“身体主体观”为中国武术“以身为美”提供了身体美学的理论支撑,“反思性身体训练”为中国武术“以身为美”理论提供了身体实践的主要内容;(2)中国武术“以身为美”的理论解构包括:顺随通达的身体知觉之美,以动入静的身体感通之美,自然适度的身体愉悦之美,关怀生命的身体康养之美,内向超越的身体意向之美。文章最后指出:以身体哲学为依据、身体美学为支撑的中国武术“以身为美”理论有着丰富的身体实践资源。对其理论的进一步研究不但能够对中国武术理论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最为关键的是它让我们对“下学而上达”的中国武术传统有了更多期待。  相似文献   

6.
以中医中药学观点论述了影响运动员“体能”(成绩)与正常人“体能”变化的诸因素,并对305倒影响人体“体能”的病因、病机作了初步分析与探讨,以中医中药辩证论治的方法、治则,达到提高人体“体能”和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7.
方晖 《收藏界》2014,(3):84-87
在明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绘画艺术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其画风迭变,画派繁兴,形成了一些以地区为中心的名家和流派,如以戴进为代表的“浙派”,以沈周、文徵明为代表的“吴门画派”,以董其昌为代表的“华亭派”,以赵左为代表的“苏松派”,以沈士充为代表的“云1司派”等。安徽歙县博物馆现藏有“云间派”代表人物沈士充的《山水图》册,共八开,每开纵26.2厘米,横17厘米。  相似文献   

8.
“任务驱动”教学是以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法。本文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含义入手,阐述了在数控编程课程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必要性,以数控编程课程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案例为依据,明确了数据编程课程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好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两个时期为研究背景,探讨了我国“命中类无设防型”项群优秀人才的分布和流动情况,指出计划经济时代优秀人才资源的流动主要以“垂直流动”为主;缺乏“平行流动”;“国际流动”具有选择性;“职业变动”呈现单一性。改革开放以后,优秀人才资源是在“垂直流动”基础上加快了“水平流动”;而“国际流动”频繁;“职业变动”多样。最后提出该项群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五禽戏的生命美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生命美学的角度观照五禽戏,对它以“戏”的活动形式,某些动作名称(如“引气归元”、“握固”)及“意念转化”等方面进行文化根源的探究,认为五禽戏在“游戏”中追求“物我合一”的生命境界,并体现了“返婴论”的老庄思想,其美学本质是“立象以尽意”。  相似文献   

11.
体育专业教育中的“学科”与“术科”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方法,回顾了“学科”与“术科”划分的由来,分析了“学科”与“术科”划分的理论缺陷,认为对知识理解的偏差是造成“学科”与“术科”不合理的原因。指出并分析了“学科”与“术科”划分的不合理对体育专业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精讲”与“巧练”是相辅相成的,二者是一个统一体,相互补充,不可分割的整体.“精讲”为“巧练’’提供必要的条件,“巧练”能巩固动作技能要领.没有“巧练”,“精讲”就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离开了“精讲”,“巧练”也无从练起,“精讲”必须以“巧练”作保证才有实际意义,“巧练”也必须以“精讲”为基础才能练之有效。  相似文献   

13.
李旸  李晖 《收藏界》2014,(4):100-104
清代,随着政权的巩固,疆域的统一,社会安定及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康乾盛世”。这一时期,绘画艺术也随之呈现出名家辈出的繁荣景象。在商业经济昌盛的扬州,则出现了以“扬州八怪”为代表的“扬州画派”。“扬州八怪”画家从石涛、八大山人那里接下“反正统”旗帜,以革新的面目掀起了一股新的艺术浪潮。  相似文献   

14.
《体育教学》2009,(8):I0002-I0002
柳新实验小学秉承“恒之一字足以破天下万难”的“恒”字精神,坚持“以体育人、以体促德、以体益智、以体健美”,通过近十年的磨砺,打造了铜山学校体育的特色名片——呼啦固操。伴随着动感音乐,同学们摆出了含苞欲放的花蕾、温情似水的“初醒睡莲”、豪放大气的奥运五环等造型,喊出“运动健康、运动快乐、运动幸福”的口号,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曾宪辉  程慧宁 《收藏界》2013,(12):96-101
清代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画坛经历了一段“萧条”时期,但一批具有锐变进取、大胆求新的画家给“萧条”的画坛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以吴昌硕为代表的“后海派”及以“二高一陈”为代表的岭南派等,  相似文献   

16.
题记:敝人自诩“老牌胃病篓子”多年, 竟在“505”之“神功”下摘去了“牌子”,砸碎了“篓子”,欣喜若狂,故写成自由诗,以记胃之“自由”,兼谢来耀武先生。  相似文献   

17.
沃小琴 《体育师友》2012,35(5):14-16
体育教学有两种体育教学模式,一种是以“收”为主的“紧收式”满堂“灌”,易使教学节奏失调;一种是以“放”为主的“松散式”满堂“放”,易使教学组织失控。只“收”不“放”或只“放”不“收”都会影响体育教学质量。对体育教学的“放”与“收”,新课程提出了更高、更细、更新的要求,要求“放”之有据,“收”之有谋,更要“放收”并蓄,“放收”自如,注重“放收”策略。  相似文献   

18.
《<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将“以教定学”观念转向“以学定教”,实现了教学与学习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本文分析了“以学定教”的概念、理论基础,解析了“以学定教”观念下体育课堂教学的内涵,并提出相应的实践策略:树立“以学定教”的教学观念,做好体育教学设计;建立以对话为中心的教学范式,师生共建学习共同体;把握以学生需要为主旨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依据学情调整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有效学习;改革体育教学评价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9.
共识性健康危机激发公众对健康问题的持续热议,公众健康认知的转变使体育健康传播在健康传播领域抢占发展高地。以传播学领域KAP理论为解释路径,重点分析公众对于体育健康传播的应答过程,认为:公众在认知层面经历了从“碎片信息”到“认知结构”的飞跃;在态度层面实现了从“舆情引导”到“价值判断”的飞跃;在行动层面完成了从“被动选择”到“主动维护”的飞跃。基于这一逻辑,为加快实现健康中国建设,促进体育与健康传播深度融合提出创生路径:强调科学健康传播,增强信息可读性,以实现“容易”阅读;形塑公众批判意识,提高信源可信性,以实现“休眠”唤醒;激活部门协同合作,注重效果评估环节,以实现“体卫媒”联动。  相似文献   

20.
武术传播的文化自觉:从走出传统到发现传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文化学、传播学为基础,论证了武术文化传播从“走出传统”到“发现传统”的规律性特征及其合理性。概括提出了武术文化传播的“软力量”与民族凝聚力功能。对“发现传统”的文化自觉现象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传统武术的“原生态”与“活态”传播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