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区域推进式合作备课是缩小村小与乡中心小学教学质量差距.让村小与中心小学共同提高、均衡发展的一种备课模式.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把以中心小学为龙头.带领村小开展合作备课作为切入点。以各年级学科备课组为单位.区域推进合作备课。主要做法是:安排教学能力强的教师担任全乡学科备课组长.组织全乡教师进行合作备课.在合作备课中启迪教师群体的教学智慧。  相似文献   

2.
几年前.教师备课的方式基本上是处于“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的状态.而新课程的综合化特征.更需要教师建立同伴互助和合作.建立积极的伙伴关系,这也催生了我校集体备课的产生。但在最初的实施中,很快就陷入了误区.很多教师将集体备课曲解为集体教案的简单复制与执行.却丧失了教师备课的个性.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备课,是教师重要的基本功,也是教师的职责和应遵守的规则。有效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教师提高以课堂教学能力为主的专业素质的一条主要渠道。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备课更应成为一项创造性的工作。我们必须要摒弃那种为了应付检查而备课的想法,还备课本来的面目、地位和作用.让精彩的备课成就精彩的课堂!  相似文献   

4.
阅读对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作用显而易见.但应试教育“以考试定输赢、以成绩论成败”的评价导向.严重地束缚着教师的思想.制约着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改变这种状况,从2004年起.我校就推出了“集体模块备课、优质资源小组共享”的备课模式,要求每学期初.年级内同一学科教师平均分担备课任务.分别整理备课资料后发给同课教师:每位教师在使用前认真审阅.结合本人特长、班级学生情况加以修改、补充、调整,并作出批注。期末考核时.主备课任务完成情况以及使用时的修改、批注情况.将决定教师的备课成绩。这样.一个年级四位同课教师.每人都能节省出大部分的抄写教案的时间.用于更深入地钻研教材、进行课外阅读。  相似文献   

5.
王纬虹 《今日教育》2005,(11):34-34
从集体备课产生的背景和目的来划分.集体备课在我国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1.教师个体备课阶段。由于早期教育规模不大.教师多是作为个体劳动者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备课多是教师个人事务.故而形成个体的备课阶段。2.统一进度和要求的集体备课阶段。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规模的扩大.教学要求日益提高,教师同行特别是同科教师增加了,客观上需要有大致统一的教学进度、教学质量要求,等等,出现了最初的集体备课。  相似文献   

6.
谈备课问题     
康金成  黎明 《宁夏教育》2002,(10):59-59
备课,是教师上课的前提和基础。备课包括备学科体系、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学生.等等。备课不充分,无异于打无准备之仗,注定是要失败的。要求教师认真备课.本天经地义.然而人们往往曲解了备课的涵义,把备课同写教案划上了等号,并把教案是否认真翔实.作为衡量教师工作态度的标志之一,于是,教师除了上课、批改作业、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外.就是伏案笔耕。  相似文献   

7.
姚志刚 《学子》2012,(12):66-66
集体备课有助于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有利于教师在整体上把握课程标准基本目标,有利于教师的扬长避短,能提高教师教学水平。集体备课时教师间需要团结合作,这样,才能营造出和谐愉快的工作环境。一、集体备课存在问题目前,物理集体备课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1.认为集体备课就是分头备课,轮流备课,集...  相似文献   

8.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备好课,是教学质量的保障。但是,现实向我们警示:过去长期所坚持的备课规范和备课管理已成为新课程下教师创造能力发挥的桎梏。教师对备课规范的无奈顺从,对备课检查的消极应付。导致备课的低效和虚假,甚至出现教师不会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备课!不会备课的教师自然不会上课,不会上课。课堂效益从何而来?虽然此类现象不能概全实践现实。虽然不会备课的教师属于个别.但是教师的备课投入与回报不成正比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从过去到现在。无论是教师自身。或者是教学管理人员。对于备课的行为与质效并非感觉良好。教案,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别人或自身过去的思考。备课与上课脱节.方案与实践错位.教师在无谓的纠缠中迷失自我,失却专业的主见。备课,这一朝朝暮暮伴随教师职业生涯的活动却令人如此地忧虑不安和牵肠挂肚。 扫描教师备课现状,剖析与追问备课不尽如人意的深层原因。寻求备课走出现实误区的思路与策略.是本专题关注的焦点。[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作为教师,备课可能人人都会,但如何有效备课却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去关注的问题.因为只有有效地备好一节课才能有效地上好一节课,只有有效地上好一节课,才有可能进行有效教学.我们要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质量,就必须有效地备好一节课.那么,物理教师如何进行有效备课呢?笔者认为要有效备课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课前备课是教师高效课堂效率的根本保障,课后备课是课前备课的必要补充.做好课前、课后备课是教师不断提高授课水平。不断进步的阶梯。  相似文献   

11.
做教师就要备课,而且要花很多时间备课。王荣生教授说:“据我们调查,我国初中语文教师的日备课量多数在2—4小时,高中语文教师的日备课量多数在4—6小时,备课负担十分沉重。”[王荣生.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J].语文学习,2005(5).]投人如此之多的精力,我们当然希望能备出一堂好课,  相似文献   

12.
高建华 《陕西教育》2010,(7):117-117
新课程改革以来.许许多多的学校实施了“集体备课”.以期达到思、想碰撞、观点摩擦、资源共享的目的。在实施过程中.有一部分教师对集体备课和发展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存在关系上的片面认识:有人认为在集体备课中存在着语言霸权.所以在某种程度上集体备课变成了对创新的隔绝:还有人认为.备课是具有很强的个人特色的行为.不应该“集体”起来……这些认识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集体备课的功能.阻碍了教师个性化教学的发展步伐。对此.笔者认为必须要持有一定的正确认识.尤其是要对新课程改革持有积极的态度、先进的理念和正确的思想.既要发挥集体备课的集体智慧.又得凸显教师个性化盼教学风格。  相似文献   

13.
备课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新课程改革以来.“唱独角戏”的备课现象越来越少.教师之间集思广益、同伴互助的合作备课备受推崇。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合作备课在具体的操作实践中也存在形式化、肤浅化、虚假化等问题。如何让合作备课发挥其固有的启迪教师群体教学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功能?本刊策划专题刊发相关文章,以期能给在合作备课大道上探索的广大读者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4.
曹旭 《考试周刊》2009,(1):128-128
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对于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集体备课活动可以增进教师之间的相互了解:可以形成一种交流、合作、研究的学术气氛;可以充分开发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推广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缩短年轻教师的成长周期,促进学校英语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本文对如何避免低效或无效备课形式.从哪些方面入手来实现英语集体备课的有效乃至高效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改革以来.许多学校实施了“集体备课”.以期达到思想碰撞、观点摩擦、资源共享的目的。在实施过程中,一部分教师对集体备课和发展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存在关系上的片面认识:有人认为在集体备课中存在着语言霸权,所以在某种程度上集体备课变成了对创新的隔绝:还有人认为,备课是具有很强的个人特色的行为.不应该“集体”起来。这些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集体备课的功能.阻碍了教师个性化教学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6.
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新课程在教学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等方面与传统教学发生了许多重要变化,主要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课程结构的系统化、课程内容的模块化、教学方法的多样化等,这就对教师备课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教师备课也由过去单一的个人备课,逐渐向集体备课方式转变.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做好集体备课,并通过合理运用集体备课资源,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呢?本文就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合作备课是教师一种全新的备课方式,本文作者针对合作备课出现的问题.认为数学教师应该利用网络环境合作备课,从而完善和发展合作备课。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和基础在于教师的有效备课,面对新课程新教材,英语教师要做到有效备课必须先对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善于从课程改革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来审阅我们的教学,这样才能从一个较高的起点掌握教学和备课.同时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自己的英语专业知识,从而达到有效备课.  相似文献   

19.
备课是教学工作的首要环节,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条件.按照个人首次备课一参与集体备课一个人二次备课—课后再次备课这“四步”备好每一节课,可以提高备课的有效性,是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保证.  相似文献   

20.
何德华 《考试周刊》2009,(17):183-184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效的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保证,备课管理也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然而目前较多学校的备课管理方式单一,不能反映教师的真实备课过程,不能开发教师备精品课的潜能;教师的备课与实际教学相脱节.教师抄教案应付学校检查、低质量简单重复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的学校对备课疏于管理,教师课备的多与少、好与坏缺乏相应的指导与评价,其危害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