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南宋姜夔著名词作<扬州幔>(淮左名都)曾附有自度曲,可惜长期受文学与音乐分隔研究的限制,对这首词的评析研究多局限于文学方面,而它的万分宝贵的音响资料--曲谱,至今还没有和它的文学艺术结合起来研究.本文尝试从该词的歌词和曲谱谐和之美的角度加以探讨赏析,希望能够拓宽姜夔词乃至中国词学研究的领域和思路.  相似文献   

3.
金逸是袁枚"性灵"说的实践者;《瘦吟楼诗草》闪耀着人文主义的思想光辉;亲情温馨、意趣高雅是金诗的显著特色;"不怨不怒",庄周式的精神超脱见证着一个不屈的灵魂。  相似文献   

4.
《孔子》上映后,观众的反应截然分为两派,以专家学者为首的一派力挺之,而普通的观影者则力拍之,他们感到这部影片平平无奇,之前看到发哥又是下跪又是掉泪,以为会很好,结果看完之后发现自己被发哥忽悠了。这个结果让我既有些意外,又觉得是在情理之中。  相似文献   

5.
周彬  涂靖 《绥化学院学报》2010,30(4):103-105
文学本身是一种语境,解读文学语言与分析现实语言实质相同。以《王贵与安娜》为文本的大语境中,男女主人公因文化生活背景迥异造成认知偏差,时常在言语上产生误解引起矛盾。日常交际中,男女双方发出明示刺激表明交际意图,该刺激与对方的认知语境相作用,产生语境效果,但一旦双方语境不匹配,话语理解即会失败,产生误解。在关联理论中,语境、言语行为与交际双方主观心理,在交际双方认知偏差作用下均能引起误解。  相似文献   

6.
宋代的许多文人都写过咏梅诗词,生活在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南宋时代的爱国主义诗人陆游和布衣文人姜夔也爱梅成癖,创作了许多咏梅诗词。他们的这种爱梅情结是与所处时代环境及其生平际遇和抱负息息相关的。由于词特殊的抒情功能,从中更能感受到诗人寄寓其中的复杂情感。处于同一时代的两位诗人有不同的心路历程,从侧面反映了南宋朝廷风雨飘摇的处境。  相似文献   

7.
《白石道人诗说》为姜夔的诗法著作,但也可看成是其词论之作。从布置、精思、创新、对偶、用典、措辞和格意七个方面来看,《白石道人诗说》对白石词创作有很大影响。这种以"诗法入词"的创作方法塑造了姜夔词的独特风貌。  相似文献   

8.
从艺术风格、思想内容、艺术手法和意象色彩四个方面来分析比较姜夔和张炎词作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9.
江涛 《高中生》2011,(3):46-47
有些专业,光从其名称上并不能看出其确切的学习内容和研究方向,因而学生容易弄错其所属的专业类别。  相似文献   

10.
11.
《孤吟》是四川地区在新文学(1)余波影响下产生的现代文艺诗刊。在栏目设置方面,《孤吟》栏目的确立与变更,创作主体忍冻孤吟的现代个体精神,儿童创作栏目的开发与坚守,皆体现了《孤吟》对新文学精神旨趣的继承;在作品内容方面,《孤吟》以青年人的苦闷、被压迫阶级的悲哀、儿童的纯粹之声、对新文学作品的及时鉴赏与讨论等为主,也体现了《孤吟》与新文学之间千丝万缕、和而不同的关系。总的来说,《孤吟》不仅响应和承继了新文学的旨趣,同时,它本身也成为了新文学在四川地区进行传播的有效助推器。  相似文献   

12.
《梦游天姥吟留别》(以下简称《梦游》)又名《别东鲁诸公》,系李白在天宝五年(公元746年)秋结束梁园之游,赴江南漫游前向东鲁友人告别时所做。《梦游》无论其思想内容还是艺术特色都堪称李白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代表之作。而这绝不是偶然的,它是诗人精神境界和艺术追求的必然,它折射出这位伟大诗人诗歌创作多方面的艺术特质。  相似文献   

13.
姜夔词受当时社会风气和个人经历的影响,大有《黍离》之悲。所谓《黍离》之悲,即是家国之恨,悲悼之哀,兴亡之叹,时事之思,这种悲天悯人的艺术风格在其名篇《扬州慢》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虽然姜夔也推崇斗士,想往豪放,也曾经有过健美豪情,但他毕竟是一位未能免俗的词人,而不是叱咤风云的猛士,所以他多用悲悼而非血誓,也正如此,它的《黍离》之悲才更为感人。然而这种《黍离》之悲虽然具有姜夔个人爱国的一面,但客观地讲,还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爱国主义。  相似文献   

14.
作为明清之际重要的女作家,李因的诗集《竹笑轩吟草》无论数量或质量都颇为可观,在题材的拓展和艺术的创新方面也有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5.
姜夔是南宋大词人,一生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词作格律严密,素以空灵含蓄著称,然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他评价不高,其原因在于姜夔其人其词离王国维推崇的"境界"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16.
生活在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南宋时代的爱国主义诗人陆游和布衣文人姜夔爱梅成癖,创作了许多咏梅诗词。他们的这种爱梅情结是与所处时代环境及其生平际遇和抱负息息相关的。两人的咏梅词都普遍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均重神韵而轻形质。但由于个人境遇和艺术主张的不同,他们的咏梅词在语言特色等方面存在着极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龚贤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28(11):F0003-F0003
姜夔(1155-1221,从夏承焘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江西鄱阳人。他继辛弃疾之后领袖南宋词坛,是南宋杰出词人。在音乐上姜夔自成一家,是南宋著名的音乐家,他所创作的十七首“自度曲”是宋代音乐研究的重要资料。[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进入新世纪以来,柳永研究呈现出方兴未艾之势,学术界与文化界都兴起了一股"柳永热",自然也出现了不同观点的论争。从学术角度考察,在这股"柳永热"的背后,却也存在着潜伏的危机,这就是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的脱节与不平衡。在我看来,这种脱节与不平衡,必然导致柳永的被理解与被误解,这就是本文要论述的中心议题。  相似文献   

19.
刘明华《张籍〈节妇吟〉的本事及异文》认为现存张籍集各版本《节妇吟》原题均为三字,寄赠对象或本事的出现始于宋代。文献表明,此并非事实,该诗原题当包含寄赠对象,或作"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师道"当为"师古"之误。  相似文献   

20.
南守姜夔名词作《扬州慢》(滩左名都)曾附有自度曲,可惜长期受学与音乐分隔研究的限制,对这症词的评价研究多局限于学方面,而它的万分宝贵的音响资料-曲谱,至今还没有和它的学艺术结合起来研究。本尝试从该词的歌词和曲谱谐和之美的角度加以探讨赏析,希望能够拓宽姜夔词乃至中国词学研究的领域和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