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太平经》是我国道教的第一部经籍,其语料价值日益受到汉语学界的重视。有关《太平经》的注本、译本相继面世,但对某些语句的句读尚存在一些分歧。文章从介词用法的角度,运用中古时期介词的相关用法对三家《太平经》注本中数例存在句读分歧的语句进行辨析,认为研究并掌握中古汉语介词的使用情况,对正确句读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太平经》语词再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平经》中某些词语,前人无释,今解释如下:晏早,也作晏蚤,基本义为“早晚”。悃悒,义为愤懑忧郁。厌御,义为抑制、防止。厌畏,义为压制、威慑。根柄,义为根本。比连,犹接连、连续。周流、周Liu、舟流,义为普遍流行。闿示,即开示,开导启示的意思。解示,犹开示。  相似文献   

3.
《太平经》是东汉时早期道教的重要文献,因口语性强,其语言研究价值渐受学界重视,特别是对其中的词语,学界时贤纷纷撰文进行考释。文章选释几个诸家未及和辞书失收的词语:究洽、苟空、拘校、比连、分理。  相似文献   

4.
从元气本原论、天人关系论、阴阳矛盾论等方面分析 ,《太平经》体现了易学哲学的宇宙生成模式、宇宙结构模式和宇宙通变模式 ,对易学在汉代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探讨《太平经》的易学思想 ,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其在中国古代易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太平经》是中国道教的第一部经籍,包含了许多口语成分,是研究东汉语言的一部极其珍贵的语料。本文拟对《太平经》的中几个词语进行阐释,可订补《汉语大词典》的某些说法。  相似文献   

6.
《论语》中“以”字是出现比较集中的词,用法复杂多样,而且相当灵活。在对该文献中“以”字的用法进行了穷尽式的量化统计基础上,又对其一般和特殊用法进行了归纳。总结出“以”字做动词、介词、连词等所体现的具体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东汉道教典籍《太平经》中57例“被”字的逐例分析,发现该书中的“被”字呈现出一个未变、正变和已变的状态,语言发展的渐变性在“被”字动态的虚化过程中得到体现。《太平经》中“被”字被动式有18例,其中“被AV”式11例、“被V”式7例。和同期其他文献相比,《太平经》在语言上有超前性,而庚部的写定时间有可能比其他几部稍晚。  相似文献   

8.
<太平经>是中国道教的第一部经籍.包含了许多口语成分,是研究东汉语言的一部极其珍贵的语料.通过介绍<太平经>中出现的"不但"、"及以"、"要当"、"会当"、"应当"、"必当"、"悉尽"、"悉具"、"都并"、"都毕"、"何所"、"反还"、"还反"、"反复"共14个双音节虚词,通过这些双音节虚词的考察可以探知汉代虚词的复音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解除”术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方术,在民间社会中十分流行。汉代典籍《太平经》对此多有载录。本文诠释了“解除”概念的基本内涵,指出《太平经》中“解除”所指之对象大抵可分为四种性质——解除疾病,解除灾厄或愁苦,解除生人之承负或过错,解除“重复”之厄、断绝注连死亡等;结合汉代的有关考古材料,侧重论述了《太平经》中第四种含义之语境下“解除”术的施用情况。最后,鉴于“解除”术与“建除”学说具有密切联系,本文简要介绍了《太平经》所载“建除”学说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太平经》中的三音节同义并列复用现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太平经》中大量存在的三音节同义并列复用现象,本分类予以介绍和说明,并对其特点加以分析,对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太平经》是早期道教的重要经典。该书的作者痛感当时政治黑暗,宦官专权,社会动荡,贫富分化严重,社会问题成堆,而官方道德又已失去教化民众、维系人心的社会调控作用,故以代天化民为己任,继承发扬古代"以神道设教"的传统,吸收天人感应、因果报应思潮,营造了一个独特而又庞杂的伦理道德体系,以试图回答和解决这些社会问题。该书对后来道教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拟对《太平经》中的理想社会模式进行一些简析。  相似文献   

12.
“守一”作为道教的修持方法之一,在《太平经》中有突出的介绍。汤用彤最早从佛道关系角度考察《太平经》“守一”之法的来源,认为其“窃取”于佛家禅法。道教学者饶宗颐、李养正分别提出了不同意见,饶宗颐认为佛经中的"守一"是格义的一例,李养正同意格义之说,并指出佛经和《太平经》中的“守一”在内涵上存在很大区别。结合两汉之际佛道二教的教理特点,联系佛道二教“守一”一语出现的社会思想背景,加上对佛道二教“守一”一语内涵的深入考察,可以发现饶、李二位先生的观点是较为允正的,《太平经》中的“守一”不可能“窃取”佛家禅法。  相似文献   

13.
<太平经>是汉代道教经典,其中蕴涵了丰富的尊重自然、尊重生命和尊重万物的生态伦理思想,这些思想对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语》中"以"字是出现比较集中的词,用法复杂多样,而且相当灵活。在对该文献中"以"字的用法进行了穷尽式的量化统计基础上,又对其一般和特殊用法进行了归纳,总结出"以"字做动词、介词、连词等所体现的具体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太平经》程度副词并用现象具有同义并用、并用方式随意,并用后无新增功能、无新增语义等特点。它们的涌现,一方面是出于语用的需要,另一方面是为了适应当时汉语词汇的复音化趋势。它们是中古汉语词汇发展面貌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16.
<太平经>是中国道教的第一部经籍,书中出现了许多有别于上古汉语的新词新义,反映了东汉时期的语言面貌,其中某些用法可以纠正补充<汉语大词典>的某些说法.  相似文献   

17.
太平观念出现于战国时期,盛行于东汉,并成为人们普遍追求的社会理想。《太平经》的根本宗旨是实现太平的理想社会,它将太平理想理论化、道教化;太平观念与气化学说相结合,构成了自然性和神秘性融为一体的太平气理论,成为实现太平理想的理论基础;太平理想的核心是强调和谐,君、臣、民三者要并力同心,和衷共济;社会和谐是太平盛世的主要标志,实现太平理想的重要途径是德治;财富共享、人人劳动、相爱互助和免除刑罚是太平理想国的主要特征。太平理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众的愿望,但缺乏现实基础和实现的可能性,只能是一种"乌托邦"式的幻想。  相似文献   

18.
《太平经》中的同素异序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太平经》中的同素异序词分两类一是AB式和BA式同时使用,一是现代汉语为AB式,《太平经》中只有BA式.与先秦汉语相比,《太平经》中的同素异序词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早期道教经典著作《太平经》在东汉吏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地方割据形成、统治思想衰败等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书中体现对汉代社会现实的折射,如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提出了"以道治国"和"以民为本"的进步思想,在妇女问题上也有自己朴素的进步见解。《太平经》对后世研究汉代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史学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汉语中 ,“将”是一个用法比较复杂的词 ,其语法功能可分属不同类别。在清人吴敬梓的长篇小说《儒林外史》中 ,“将”的用法有 :做名词语素、动词、介词、副词、助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