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黎龙醒 《职业圈》2014,(13):14-14
企业的一切行为,都是在人的参与下完成的。即使今后的科技再发展,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再高,也离不开人的管理。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充分调动与发挥每个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已成为现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孙淑艳 《职业圈》2010,(24):34-34,33
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把企业推向兴旺发达,实践证明企业坚持贯彻“以人为本”、加强“人的建设”的方针。已经将各项工作顺利推向前进。相信通过推进电力企业企业文化建设,能够外树形象,提高信誉,增强市场竞争力。从而使电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3.
谢启开 《职业圈》2014,(8):9-11
“三年发展靠机会、十年发展靠管理、百年发展靠文化”。企业文化日益成为企业的灵魂,企业间高层次的竞争由商品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转向文化的竞争,培育、造就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尊重、承认每个人的劳动和成就,激发所有员工潜能的企业文化势在必行。而基层家文化建设作为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在凝心聚力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本文拟从基层家文化建设的意义和对策,谈谈自己的感想。  相似文献   

4.
李慧玲 《职业圈》2012,(30):126-126
企业文化是随着企业的产生而产生的。企业文化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管人来管事务。通过提升人来提升技术,通过改变人的卿仑束改变人的行为,通过创建优秀的员工队伍来创建优秀的企业,实现企业效能的放大。企业文化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全面贯穿于企业运营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5.
文章根据石油企业价值的内涵,分析了增量投入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指出企业管理价值最大和提升企业价值创造能力的石油企业增量投入优化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石油企业增量投入优化的模型、方法.  相似文献   

6.
王岩虹 《职业圈》2008,(32):82-83
文章根据石油企业价值的内涵,分析了增量投入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指出企业管理价值最大和提升企业价值创造能力的石油企业增量投入优化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石油企业增量投入优化的模型、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信息发达的今天,许多简单的事情被刻意的复杂化,因此我们常常会被搞得头晕。  相似文献   

8.
唐友笙 《职业圈》2014,(16):109-10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劳动者的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应主动适应新形势,不断加强和改进.因此,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应注重四个方面的投入.人才投入是根本.人才是最为宝贵、最可持续和最具优势的战略资源,是推动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只要人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企业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我们必须认识到,人才投入是最长远、最具战略意义的投入,是最有价值、回报率最高的投入.  相似文献   

9.
刘玉芝 《职业圈》2008,(21):41-42
文章以四川石油管理局为例,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班组是企业最基本的生产单位,也是企业管理的落脚点。班组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执行力和竞争力,关系到企业生产任务的完成和各项经济指标的实现。员工则是构成班组的细胞个体.是班组建设成败的决定因素。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国内职场中,有近9成员工患有“拖延症”。所以,由员工构成的班组也同样“患”有“拖延症”。当然,我们这里拖延是指会引起员工思想消极的种种因素而不是恶意的拖延。作为管理者,不仅要弄清拖延的危害和它产生的原因,更要有针对性的“治疗”拖延、消除拖延,使企业员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凝心聚力。企业才能搏击风浪,立于不败之地。那么,哪些因素会导致员工产生拖延思想和行为呢?如何治疗“拖延症”呢?  相似文献   

11.
徐秋晨 《职业圈》2013,(8):6-6,8
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改革发展中倡导、积累、筛选、提炼形成的,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是规范企业和员工行为的软约束,是提升企业形象、增加企业价值的无形资产,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要素和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大力建设企业文化,尤其是先进的企业文化,不仅仅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需要,更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内部共同的价值观念,它表达了整个集体的认同感,有助于增强组织的稳定性。在较深的层面企业文化代表着企业共同的基本价值观念,其外在表现则体现出行为规范或经营风格。科特认为,企业文化产生的很必要条件在于企业成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保持相互问交往,并且无论从事何种经营法均获得了相当的成就。也就是说,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功的沟通过程的积累,一个没有企业文化的企业不会成功。一个成功的企业才可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2.
学文  楼钢 《职业圈》2008,(1):20-27
青岛港是我国综合性国际亿吨大港,是沿黄流域和环太平洋西岸重要的国际贸易口岸和海上运输枢纽,与世界上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5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十几年来,青岛港改造了一个百年老港,建设了两个现代化的新港,世界上有多大的船,青岛港就有多大的码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孙小萍 《职业圈》2013,(8):92-92
人作为企业中的主体和基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同时应加强人的管理,企业的管理倡导“以人为本”,全面理解掌握以人为本的理念内涵和精髓,创建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管理机制,可以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最大潜质,提高企业的业绩。本文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引入到国有企业管理之中,探讨其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和具体实施办法。当今社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每个企业中的重要资源,在企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企业管理核心必须以企业的员工为基础,形成共同的价值观,认同企业的管理理念。企业要想实现科学发展,必须以人为本,建立一套完备、高效、适应企业发展的运营机制,利用多种手段,搞好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促进企业健康、安全发展。  相似文献   

14.
贾云生 《职业圈》2013,(36):98-98
文章以“人”即企业员工作为衡量企业精益管理的结点,通过对员工的积极参与、加强团队合作、提高员工地位、组织员工培训、规划员工发展等“人”的因素剖析,提出实现企业精益管理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5.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创立于1984年的海尔集团之所以能够在短短的27年的时间里从一家员工不到800人、年销售收入300多万元的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拥有8万多名员工、2011年营业额达到1509亿元的全球化集团公司,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海尔集团拥有良好的企业文化。美国哈佛大学的约翰·科特教授和詹姆斯·赫斯克特教授在其著作《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一书中也明确指出:“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的作用。我们发现具有重视所有关键管理要素(消费者要素、股东要素、企业员工要素),重视各级管理人员领导艺术的公司,其经营业绩远远胜于那些没有这些企业文化特征的公司。  相似文献   

16.
原勇 《职业圈》2012,(27):133-133
一、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价值 企业的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价值和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和,体现为企业员工对安全的认识、态度、思维及采取的行为方式。文化是人的思想集合,企业是人的互动场所;而人的行为总是由思想支配的,因此,企业的安全文化能对员工的行为产生巨大的安全引领作用。同时,安全文化的形成不是自发的.需要作为主体的企业树立高度的自觉与自信。推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陈卫闽 《职业圈》2012,(30):14-14,21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灵魂。企业要发展。就必须建设优良的企业文化,只有抓好企业文化建设,才会使企业在各方面得到不断的改善。企业内刊作为企业文化的有机载体。相比于板报、简报、橱窗等媒介,在职工家属的业余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大的空间。《奋进中的六厂》是采油六厂的内刊。  相似文献   

18.
赵元春 《职业圈》2012,(20):80-81
一、树立企业管理的“人本观”,构建“人性化”管理的氛围 “以人为本”强调人是企业的根本。既是企业的“人本观”,是企业的重要价值观。树立“人本观”,管理行为要体现尊重作为企业主体的人,重视企业生产经营中人的重要性,发挥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把人作为最宝贵的“资源”,实现战略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一、企业文化特征与作用 企业文化是在企业建设发展和员工队伍的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相似文献   

20.
阳小芬 《职业圈》2012,(27):96-97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着力扩大覆盖面、增强生机活力,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使广大党员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我们党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把党支部构筑成牢固的安全屏障和坚强堡垒,成为各级党组织的重要课题。供电企业作为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骨干企业,高危性和广泛的社会责任成为企业的双重压力,面临和谐社会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供电企业基层党支部建设只有融入企业中心工作,才能发挥它应有的核心作用,保持新鲜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