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项链》的形式美表现为曲折之美和起伏之美。《项链》的曲折之美首先体现在情节设计上。《项链》全文不过四千字,却写得变化莫测,让你不时感到有意外的别有洞天的发现,其原因之一是情节安排曲折。情节曲折是小说引人入胜的必由之路。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对“曲折”孜孜以求。金代大诗人元遗山和清代诗论家袁子才,都主张诗文宜曲不宜直。评批《西厢记》的金圣叹和评批《红楼梦》的脂砚斋,都说到“文章之妙无  相似文献   

2.
于洁 《福建教育》2023,(26):9-11
<正>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国民心理健康评估与发展中心对近3万名10~19岁的青少年开展了一次心理健康素养调查研究。研究发现,青少年抑郁患病率为24.6%,这个数字意味着每4个青少年中,就有1个青少年在经受抑郁困扰。而青少年抑郁患病率随着年级的升高而提高,小学阶段抑郁检出率为10.0%,初中阶段抑郁检出率为30%,高中阶段抑郁检出率为40.0%。以上数据来自2021年公布的《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令人触目惊心。  相似文献   

3.
硕人之美     
从《诗经》中描写的美女,我们可以看到周代人的审美观。在众多美女图中堪称经典的是《卫风.硕人》,反映出周代崇尚身材高大健康之美,这与周代的社会制度和当时的社会现状有关,也与周代生育人口的需要有关。庄姜还具有女子贤德之美,《硕人》虽未直接称颂庄姜的贤德,却以烘云托月的手法反映出庄姜深具美贤之名。《硕人》之美是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结合。  相似文献   

4.
欧阳修是我国北宋时的著名散文家和诗人,他的《醉翁亭记》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这篇散文饶有诗情画意,别具清丽格调,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精品。作品中,作者放情林木,醉意山水。写景状物中,隐藏着抑郁悲苦之情。作品美学韵昧丰富,笔者尝试着从辩证的角度作点阐释,以求教于专家和各位教师。 “物”与“我”的统一。 对于一个人来说,他的内涵是他本身,以及他的思想、理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一切隶属于他的精神的东西,称之为“我”;外延则是除了他本身以外的一切,能与之发生关系的东西,称之为“物”。《醉翁亭记》对“物”的描写到处折射出“我”的思想与感情,  相似文献   

5.
《琵琶行》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它以强烈的情感色彩和高超的艺术技巧,描述了一位琵琶女的精湛技艺和凄凉身世,也倾述了作者对自己无辜被贬、抑郁不得志的满腔悲愤。本文试图从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三个角度对《琵琶行》的艺术特色作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一般认为《醉翁亭记》委婉地流露了作者抑郁悲凉之情,典型的如中学人教版《教参》就以为“作者写《醉翁亭记》的思想感情是复杂的;由于政治上遭受排斥,仕途失意,内心不免有抑郁之情;寄情山水,于宴饮酒酣中与民同乐,纵然可以一时排遣心中的郁闷,但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情怀总难抛却”。  相似文献   

7.
美,艺术的结晶,令人向往的精神体验。 课堂教学之美,美在语言。当老师怀着饱满的热情,充满激情地领读《大堰河,我的保姆》,《再别康桥》,《天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念奴娇·赤壁  相似文献   

8.
    
《学语文》2005,(7):24-26
“美”字的来源,是“羊大为美”。《说文》对美的注释是“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美来源于好吃、味美。孔子的“君子成人之美”,把美与善、美与满足混在一起,他听到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即是例证。大哲学家庄子,对美很有点辩证的把握,看到了美的相对性。他说;“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糜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孟子认为“充实之为美”,已经触及了一些内涵。此外《礼记》的“美恶皆在于心”,把美看成是主观的东西,还有散见于诗词、文章的不少观点,如美在恰如其分,在于匀称,即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所描绘的东邻之女的美,  相似文献   

9.
《童趣》选自清代文学家沈复《浮生六记》之《闲情记趣》的开头部分,生动地记述了作者童年时的一些趣事,笔调优美,富有艺术感染  相似文献   

10.
<正>《四季之美》出自日本女作家清少纳言所创作的随笔集《枕草子》,现被编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清少纳言是日本平安时期与紫式部和泉式部并称的三大才女之一,清少纳言的具体姓名已不可考证,清是其姓氏,少纳言是官名,是负责日本皇室中皇后及后妃生活起居的女官。《枕草子》是清少纳言记录自己在宫廷供职之时的生活随笔。在当今这个时代,如何去评论这部作品的文学价值与社会意义,还需要运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从《四季之美》这篇文章来看,清少纳言诗歌化的语言运用,对四季之美独特极致的观察视角,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与研究》八二年第九期所载《“吾妻之美我者”中的“美”》一文,联系《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的原意,析证“妾之美我者”和“客之美我者”中的“美我”不是表示“从主观上、心里头认为邹忌长得比徐公美”,而是表示只不过“因为某种原因而口是心非罢了”。这一说法剀切中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是个勤劳而智慧的民族,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关于劳动的美好诗句。从这些古诗中我们不仅体会到了劳动者的辛勤和不易,也读到了劳动带给人们的快乐和愉悦。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大量关于劳动的农事诗。那时候,生产力十分低下。可在《诗经》中,我们读到的不是对辛苦劳作的报怨,而是充满了生活趣味、轻松快乐的心情及对劳动的赞美。如《诗经》的《周南·芣苢》中:"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  相似文献   

13.
对于文字美的追求,我们的祖先早已注意了。《论语》:“周监于二代,郁郁呼文哉!”。夏商二代已经注意文彩了。汉字方块形这一特殊条件,造成与别种文字不同的句子形式的对称美。《诗经》主要是以四字构成的句式。《大雅·称》这首西周时的诗歌,其中有“捄之陑陑,度之薨薨,筑之登登,削屡  相似文献   

14.
安妮宝贝,著名作家。1998年在互联网上发表短篇小说,2000年开始职业写作。题材多围绕城市中游离者的边缘生活,探索人之内心与自身及外界的关系,文体自省疏离,风格清冽。著有《告别薇安》《八月未央》《清醒纪》《莲花》《素年锦时》《春宴》等中短篇小说、长篇小说、摄影散文各式作品。201 1年,主编文学读物《大方》。2012年,出版散文集《眠空》。  相似文献   

15.
黄春建 《课外阅读》2011,(5):248-248
教学《桥之美》,宜从以下三个方面引导学生鉴赏其美学特质:一,引导学生鉴赏《桥之美》的诗意美;二,引导学生鉴赏《桥之美》的图画美;三,引导学生鉴赏《桥之美》中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16.
“美育一面使人之感情发达,以达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和智育之手段。”(王国维《论教育之宗旨》)可见美育对德、智育的重要作用。 而在众多文学欣赏材料中,唯有诗歌的效果最佳。“诗,是文学的峰顶,是文学的最高形式。”(艾青《诗论》)。笔者认为,现代诗歌是最直接,最有时代气  相似文献   

17.
正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从孔子的名言中,我们体会到,做人要做君子,尤其是教育工作者。"成人之美"这句名言,就成为了我校的校训,也成为了我校的教育目标。在实际工作中,我校积极创造条件,为教师、学生、家长搭建平台,为师生的成长保驾护航。一、提高教师素质,成就教师成长之美1.加强师德培训,立德树人。近年来,我校通过《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考试以及聘请  相似文献   

18.
宋博  何跃 《时代教育》2015,(5):261-262
继中国历史题材小说《天平之薨》、《苍狼》发表之后,日本著名作家井上靖在杂志《群像》发表了第三部中国历史题材小说《敦煌》。《敦煌》中处处显露了井上靖先生写作风格中的细腻婉哀之美,而且故事情节精彩,具有较高的艺术鉴赏价值。因此本文先选择《敦煌》中的几个主要人物进行解读,然后再分析小说中大到整体结构小到各个细节中所凸显的艺术之美,以利于对井上靖写作目的与意图的解读。  相似文献   

19.
用事之美     
用事是诗歌常用手法。其妙处,诗家多有论述。白居易《文苑诗格》曾说:"不用事则不精华。"黄山谷云:"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清代赵翼认为,用事能增加诗文的文化内涵,他在《瓯北诗话》卷十中指出:"作诗者借彼之意,写我之情,自然倍觉深厚……古诗动千百言,而无典故驱驾,便似单薄。"  相似文献   

20.
[教材分析]初中语文第五册教材中同时选入了三篇古代经典游记文章:《始得西山宴游记》、《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它们均为大家手笔,无论思想内容还是语言形式都可谓典范之作。三篇文章无不综合使用叙事、描写、抒情、议论等艺术手段,或发抑郁忧惧之心,或抒随遇而安之情,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