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女性的社会诱惑已成为时代文化的镜像,而在广告传播中备受青睐。作为大众流行文化最直接呈现的广告,则对女性身上不容忽视的审美价值进行了提炼和阐释,赋予其直观的欲望色彩,使之成为具像化的体验对象,诱惑消费者的心理,促发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虽然当下的女性形象广告呈现了女性美丽、温情的品格,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误导着女性角色的社会定位。时代和社会要求广告传播中的女性形象应突破传统成见,体现出女性角色的丰富、现代的社会内涵。  相似文献   

2.
卷首语     
<正>当北方春寒料峭,南国已是暖意融融。在这新的时节,《文化与传播》与各位如约相见。本期"当代文化与传播"重点推介周春发副教授的《"男色消费"——男星代言女性化妆品广告的消费文化探析》。该文通过研究男星代言女性化妆品这一文化现象,探析此类广告的创意特征、女性受众的认知评价、产生机制以及社会文化影响;研究认为,男星代言女性化妆品广告这一消费文化现象折射出女性消费权力的扩张与两性关系的平等化趋势。同时,它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申报》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为视点,从女性的社会角色定位、女性社会生活方式变迁以及女性解放诉求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申报》广告中女性形象体现了市民社会的商业化特征,是市民阶层生活方式变迁的集中反映,同时也表达了女性争取独立人格和平等地位的强烈诉求。《申报》广告中的女性形象,是那个时代社会变革的记录和缩影,承载着那个时代所赋予的丰富而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媒介广告中充满了女性主义者所谓的性别陈规。认为广告将女性陈规化为妻子、母亲、美丽花瓶或工作中的次要角色从而贬低女性。强化男女不平等。本文关注性别陈规形成的历史文化根源,并提出了解读性别陈规的另一种视角,认为不能简单地将性别陈规视为广告创作者的心血来潮,而且性别陈规可能是广告能为人们理解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现代文明的发展,使得女性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但从社会性别看,男女关系是不平等的,这不仅表现在现实生活中也表现在影视剧中。本文运用批判性话语从性别关系角度探讨电视剧《咱们结婚吧》是如何表达性别并建构性别文化的。从男女不平等关系,男权话语下塑造的女性形象以及对女性自我的"他者"批判三个角度,分析电视剧中隐含着的性别观念乃至性别歧视。  相似文献   

6.
以广受好评的《美国恐怖故事》第一季《凶宅》出发,观察美国历史上家庭恐怖(family horror)影视作品中的隐喻意象及其文化意义,用女性主义的视角从叙事情节、角色人物和经典场景对文本进行解读,论述了当代政治、经济和社会背景下男性和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关系,女性在承担母亲生育和养育角色时的焦虑情绪,以及女性身体在观众和男性的"凝视"之下是如何被描述为"卑贱"和引诱性的。家庭、女性与恐怖题材的接合,在后现代恐怖片中得到了更为浓烈的文化描摹。  相似文献   

7.
高莉 《新闻世界》2010,(4):72-73
在这个商品时代,广告成为媒体的新宠儿。女性在广告中的角色如何定位?本文从广告中的女性角色类型、男女角色失衡的表现、女性角色定位尴尬处境的原因、女性角色定位的策略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在这个商品时代,广告成为媒体的新宠儿。女性在广告中的角色如何定位?本文从广告中的女性角色类型、男女角色失衡的表现、女性角色定位尴尬处境的原因、女性角色定位的策略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在这个商品时代,广告成为媒体的新宠儿。女性在广告中的角色如何定位?本文从广告中的女性角色类型、男女角色失衡的表现、女性角色定位尴尬处境的原因、女性角色定位的策略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一些广告为了迎合部分受众的需求而走向庸俗化,太多的广告以"美女"作为促销手段,片面强调了女性的观赏价值,广告对女性形象的表述、女性角色的定位、女性社会地位的认定都存在着明显的误区。本文试图对  相似文献   

11.
名人和美女是演绎广告创意的两大主角,而美女广告更是达成商业目标的一个快捷、经济的通道,美女广告的柔性诉求为广告主赢得了巨大的成功。有人说“看广告就是看女人”,我以为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方面它批评了现阶段广告创意水平的低下,另一方面则说明了女性在广告创意表现中的重要地位。在商品营销活动中,广告是不可或缺的手段,广告将如何在个体与社会、商业利益与文化发展之间作出共赢的抉择,尤其重要的是.女性能否在广告中掌握平等的话语权,这一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与探究。  相似文献   

12.
随着消费社会的到来,女性正成为消费生活领域的中坚力量。在化妆品市场上出现了男明星扎堆代言女性化妆品的风潮。本文借助文本分析法、个案访谈法等对此类广告的创意特征、女性受众的认知评价、产生机制及社会文化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探析。研究表明,男星代言女性化妆品广告这一消费文化现象折射出女性消费权力的扩张与两性关系的平等化趋势,同时,它也沦为媒介对女性新的意识形态控制的工具。  相似文献   

13.
电影不仅丰富了人民的精神生活,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认知框架。本文借助传播学的框架理论,结合性别身份认同的相关研究,对获得"百花奖"的抗战题材电影中的女性角色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创作近代女性角色时,创作者在中国传统女性的框架中融入了现代女性的观念,赋予了近代女性富有时代内涵的性格特点。同时,面对消费文化的热潮,当下大众媒介将"女性"作为博取眼球的工具,背离了主旋律文化引导的方向,应当引起警惕。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这种消费社会中,广告已经成为消费社会中最活跃、最具有影响力的一种大众文化形态。在广告中,大量的女性形象不仅作为黄金符号被使用着,同时也以一种社会承认形态,或借助社会承认影响着女性消费者的身份认同与角色认同。另一方面,女性消费者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消费主力军,甚至主导着消费潮流。因此,研究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以及广告对女性形象的塑形所起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黎藜 《传媒观察》2012,(9):24-25
消费时代,广告中女性形象在被物化的同时也在传播着带着歧视意义的性别意识。部分广告如益达口香糖"酸甜苦辣"尝试展现进步的女性观念,但这种不彻底的女性意识实质是男权观照下的伪女性意识。因此,只有通过防止过度娱乐化、防止庸俗价值观影响、还原女性视角等方式,才能真正构建起公平、平等的社会性别意识。  相似文献   

16.
"女汉子"在网络空间的传播,显示出女性角色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互联网时代,以"女汉子"为中心的符号体系的流行,表达特定虚拟社区的亚文化群体对于主流文化的犬儒式抵抗。作为一种文化建构,"女汉子"现象揭示了当前社会对女性的社会角色,以及社会功能进行重构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17.
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文化环境里,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往往被权力主体的眼光所过滤,未能反映出多样化的真实的社会现象,存在着对女性固定成见、性别歧视等刻板成见,并跟随权力主体的要求而创造着新的女性形象,笔者将其概括为“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并结合以往的相关材料、案例,予以分析和讨论,旨在呼吁改善广告中那些失实的女性形象。社会应该共同努力来创造一个更加健康、更加利于两性平衡发展的广告环境。  相似文献   

18.
目前,针对大众传媒中性别角色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广告和新闻报道中,如新闻报道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媒介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分析、MTV中的女性形象分析等。而电视娱乐节目作为一种流行文化的传播形式,目前针对其节目中两性角色的研究还比较少。本文选取四档热门的台湾电视娱乐节目为研究对象,尝试用定性研究的方法,来解析综艺娱乐节目中对两性角色的构建,探索节目中所呈现的男性和女性形象的差异以及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审视明清艳清小说中的"痴婆子"形象。"痴婆子"形象的大量产生是明清文化传播者在其中推波助澜的结果,文化传播者即明清书坊商的介入使小说创作商品化,所以"痴婆子"们的"痴"是小说创作"商品化"的产物,并非真正地以明清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女性为原型,因此从这些"痴婆子"类型的女性形象来研究明清女性性心理或者个性等方面应当要甚为谨慎。  相似文献   

20.
消费社会的来临,使女性符号成为广告中经久不衰的主题。随着与欧美流行文化的碰撞,"跨属狂欢"逐渐成为我国广告文化中一个重要的卖点,同时在媒体自由度、娱乐化程度日益增加的趋势下,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旨在通过符号学的角度来阐释"跨属"后的广告女性形象,分析这种文化得以传播所依凭的符号要素及其原因,企图揭示在符号暴力的驱动下,这种文化对于传统文化的冲击以及使文化趋于同质化后产生的被动宣传和购买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