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超弹性形状记忆合金丝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弹性是形状记忆合金(SMA)的重要特性之一。通过试验,研究了应变幅值和加卸载循环次数对SMA丝应力诱发马氏体相变应力、残余应变、最大相变应变和耗能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超弹性SMA丝具有良好力学性能,应变幅值对它的耗能能力具有较大的影响,循环次数的增加可使其力学性能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2.
备向同性材料的三个弹性常数E、G、μ之间存在着如下关系;G=E/(2(1+μ)) 材料力学教材中,一般采用平面应力状态下单元体的应力与应变之间的关系来验证上式。验证过程中要分析变形的几何关系。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应力分析和应变分析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应力圆和应变圆来验证上述三个弹性常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沥青混合料的应力依赖性质,分别在不同应力状态及荷载频率下对一组AC-20试件进行了动态模量试验.开发了一个包含应力依赖本构模型的用户自定义材料子程序并利用有限元模拟证实了其有效性.建立了一个典型路面结构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将沥青面层视为应力依赖性材料,而其他结构层为线弹性材料.对路面模型施加周期性荷载,并计算得到路面响应,包括动态模量的分布、路表弯沉、沥青面层的剪应力及拉应变等.试验结果及有限元模型预测值均表明了沥青混凝土的动态模量对应力状态及荷载频率具有敏感性.与线弹性模型相比,使用非线性应力依赖模型得到的预测路面响应更大;应力依赖性对路面响应的影响随着荷载频率的减小变得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4.
王圻 《当代电大》2001,(2):49-51
1 选择题 (1)由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曲线可见,高强度混凝土的( ),说明其耐受变形的能力较差。 A.下降段斜率较大,残余应力较高 B.下降段斜率较大,残余应力较低 C.下降段斜率较小,残余应力较高 D.下降段斜率较小,残余应力较低 (2)混凝土的弹性系数反映了混凝土的弹塑性性质,定义( )为弹性系数。 A.弹性应变与总应变的比值 B.塑性应变与总应变的比值 C.弹性应变与塑性应变的比值 D.塑性应变与弹性应变的比值 (3)当材料与组成相同时,从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角度来看,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是( )。  相似文献   

5.
王圻 《当代电大》2003,(2):52-54
l选择题 (1)由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曲线可见,高强度混凝土的( ),说明其耐受变形的能力较差。 A.下降段斜率较大,残余应力较高 B.下降段斜率较大,残余应力较低 C.下降段斜率较小,残余应力较高 D.下降段斜率较小,残余应力较低 (2)混凝土的弹性系数是( ),它反映了混凝土的弹塑性性质。 A.弹性应变与总应变的比值 B.塑性应变与总应变的比值 C.弹性应变与塑性应变的比值 D.塑性应变与弹性应变的比值 (3)当材料与组成相同时,从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角度来看,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是( )。 A.加荷速度 B.尺寸效应 C.横向变形的约束条件 D.…  相似文献   

6.
根据弹性力学研究在应力下物体内一点的应力状态.推理岩石在应力下发生应变,其有限变测量可研究地质构造的性质及形成机制、岩石变形前的状态、岩石圈区域性的系统应变测量.  相似文献   

7.
应用材料破坏分析软件MFPA2D(Material Failure Process Analysis),模拟了平面应力下双向应力比不断变化条件下脆性材料的不同破坏失稳过程,以玻璃为例,重点研究了玻璃在复杂应力状态下不同双向应力比对脆性材料裂纹扩展和断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裂纹失稳扩展时的应力强度因子值随着双向应力比的升高而升高.该结果证明双向应力确实对脆性材料的断裂韧性有影响.通过将理论分析得出的应变失效准则与数值模拟研究结果及试验结果的比较研究表明,应变失效准则作为脆性材料在双向应力下的断裂准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非饱和土的弹性剪切模量是预测土体变形和土工建筑物正常使用服役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本文旨在提出一个描述非饱和土弹性剪切模量的简化模型,减少标定模型参数所需要的耗时非饱和土试验,并考虑吸力、应力、干湿循环及孔隙比对弹性剪切模量特性的影响。创新点:1.提出考虑滞回效应的非饱和土弹性剪切模量简化模型;2.减少标定模型参数所需要的试验。方法:1.基于前人非饱和土弹性剪切模量试验结果,考虑非饱和土中土颗粒间的平均骨架应力及毛细水提供的法向应力作用,通过理论推导建立非饱和土弹性剪切模量的半经验简化模型;2.通过文献中不同非饱和粉土及砂土的弹性剪切模量试验结果验证简化模型的适用性。结论:1.得到一个描述非饱和土弹性剪切模量的简化模型,该模型仅需两个模型参数,减少了标定模型参数所需要的耗时非饱和土试验;2.通过四组不同非饱和土弹性剪切模量试验数据验证了简化模型的适用性,表明该模型能考虑吸力、应力、干湿循环以及孔隙比对弹性剪切模量特性的影响;3.由于进行了简化,该模型可能存在少量预测误差,在宽应力和吸力范围内运用该模型时需要谨慎。  相似文献   

9.
采用ANSYS结构分析程序的四节点壳单元对压型钢板及等效的正交各向异性板进行了线弹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压型钢板受力蒙皮作用的有限元分析中正交各向异性板可以取代真实压型板进行分析,并得到了等效的正交各向异性板的弹性常数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0.
在基础力学实验教学中,弯扭组合变形实验的弯曲切应力测量误差较大,主要原因是三轴应变花±45°方向应变片敏感栅中心偏离被测点而引起了附加弯曲正应力。为提高弯曲切应力测量精度,详细讨论了几种受正应力影响小的实验测试方案,包括粘贴反向应变花、利用弯曲应变消去正应力影响、粘贴更换方向的双轴应变花。并就第二种方案,利用实验室现有设备对弯曲切应力重新测量,得到测量误差仅为0.215%,充分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灾害应对与中国政府治理方式变革研究》一书从灾害应对的角度出发,论述了政府在应对灾害过程中所受到的影响。全书揭示了灾害应对影响政府治理方式的内在逻辑,系统考察了中国灾害应对的历史,深刻阐释了灾害应对对政府治理方式变革的影响,包括对政府政策、政府管理体制、国家发展战略等方面的影响。全书内容新颖、资料翔实、逻辑性强,是一部难得的佳作。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企业对外语人才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教学实践周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英语专业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使学生能够应对未来企业对人才的严格要求。因而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教学实践周为中心,针对英语专业学生的不同特点,探究英语专业大学生语言能力培养模式就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13.
该文考察了以往有关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研究成果,依据第一手调查资料,认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符合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认知教育,在此基础上激发大学生面对社会责任的情感体验与行为倾向,社会和学校要为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负责任的态度提供平台。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安徽省高校招收的高水平运动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文化课成绩相对较好的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和运动等级要低一些,运动成绩和等级较高者,文化课成绩相对较低;有16.9%的学生在学业期间有重修而不能按时毕业,无法走上社会谋得职业;建议高校应以生为本,建立"补漏"式文化学习机制,转变教练员的唯"运动成绩至上"观,以切实提高高水平运动员的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5.
根据印度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研究发现,当前中国农村基础教育中存在师资力量短缺、教育经费不足、办学条件差以及辍学率高等问题,这是由于权利保障不平衡、城乡发展差距大、城乡二元结构化、教育信息公开化程度不高以及政府对农村教育关注度不够等因素所造成。运用阿玛蒂亚·森的工具性自由理论探析,这些问题要通过提高农民的可行能力来解决。  相似文献   

16.
湘西题材小说作为沈从文创作生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30年代普遍批判乡土世界的落后与衰败的浪潮中,反其道而行,为大家描述了遥远的湘西世界的自然风土民俗,苗族服饰以其极具自然美和装饰美的特征,为湘西世界披上了斑斓外衣。论文拟对沈从文湘西题材小说中的苗族服饰描写进行探究,分析其背后的民俗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公民教育的复兴是中国步入现代化的必然结果,也是政治民主化的必然选择,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更好的开展公民教育借鉴他国经验非常必要。将我国公民教育与美国公民教育理论进行比较,吸取美国公民教育理论精华丰富我国公民教育理论,提高教育的实际效果,实现公民教育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8.
马长寿同治回变调查书的序言,其一些说法与调查的正文内容严重冲突,有的说法与正文的某个内容不冲突、与正文的其它内容却冲突。引用界存在以该书的序言代替其正文的倾向,严重歪曲了该书的调查内容。应该分别其客观调查与偏执议论,以尊重调查书的主体内容、维护调查价值。  相似文献   

19.
时代主题的差异性造成了荣辱观差异性,“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主题造就了毛泽东的革命荣辱观,“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造就了邓小平的建设荣辱观;实践基础的差异性造成了荣辱观差异性,中国革命实践深刻影响了毛泽东的荣辱观,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深刻影响了邓小平的荣辱观;思维方式的差异性造成了荣辱观差异性,浪漫性思维使毛泽东晚年以实事求是为荣的光环逐渐褪色,与邓小平现实主义思维方式形成的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荣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现有史料的分析与总结发现,乾隆时期,皖北地区曾多次发生水灾、旱灾、地震、雹灾、蝗灾,其中,以水灾最为频繁。自然灾害的频发对皖北地区的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破坏,致使大量人口死亡、劳动力减少,同时也使当地民众的物质财富备受损失,对本区域的政治安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带来诸多不利影响。这也促使统治者不断完善各项荒政措施,以降低自然灾害造成的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