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翻译作为一种化交流,受原语化与译入语化的制约。由于英汉民族化的差异,仅有一小部分成语在英中有相对的意象。大部分四字成语蕴涵浓厚的中国化意象,英译汉时若使用这些成语,便在译中掺入与添加了译语化意象,造成化失真。因此,译应慎用成语,灵活变换表达法,使化信息得以准确传递。  相似文献   

2.
化语境在翻译过程中影响译对词义的理解和选择。翻译时译不仅要从原化语境的角度理解原.同时还要从译语化语境着眼.将原信息重新表达为译读接受和理解的语篇。  相似文献   

3.
接受美学将学评论家的视线引向了学三环节中的读,重新认识了读在学意义的再实现中的主体作用,为翻译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从接受的角度看,译翻译的只是他头脑中的本,即是译和本对话、达到视域融合的结果。译对本未定因素和空白的具体化,是语符—意象化中译再创造的根源。另一方面,译不同于普通读,他必须向译读传达原的意义,此时译语本的隐含读作用于译语言符号的选择。意象—语符化过程实际上是译创造性运用译语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在翻译中,译语不总是能够完全再现源语。语音、词义、语言表层结构,语言深层含义及心理化因素等都会影响和限制译的忠实度。百分之百的忠实翻译只能是译孜孜以求的一种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5.
翻译中的译语规范,涉及"为谁译"的问题,特定时期的译语规范,只能通过描写性的方法来重构。本文尝试进行"再语境化"的分析,从媒体杂志、译评分析、读者因素等方面,对晚清(1984—1911)近20年期间的译语规范进行描写性重构,认为在当时的翻译场域中,文言与白话相比数量上占优,而白话则具有潜在的理论优势,二者处于新旧译语规范更迭过程中的暂时共存状态。  相似文献   

6.
翻译作为一种跨化交际的桥梁,与语言和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不同民族由于地理隔离而产生不同的语言和化,导致化差异的产生。由化差异而引起的英汉对译困难是译面临的最头痛的问题。在大多数情况下,化障碍比语言障碍更容易使人们产生隔阂。汉语和英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反映各自的民族历史和化背景。因此,译不仅应精通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还应充分了解这两种语言所蕴涵的化内涵,在翻译时用最贴切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源语信息,发挥译语语言优势和化承载功能,才能避免跨化交际中的由于词汇、语句等冲突引起的信息扭曲或流失。  相似文献   

7.
本用解构主义的翻译观,在否定有关译和原作关系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译通过译作表现他与原作的差异,他是原作在译语化土壤中创作生命的延续。  相似文献   

8.
英汉互译中语境的适切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中,正确的解码和编码都依赖于语境。在翻译理解过程中,译应当充分注意原的特定语境,根据这些特定的语境因素探索出各个语码的同时适合原语言语境(即上下)、情景语境和社会化语境的那个或多个意义来。在翻译表达过程中,译既要充分发挥译优势,照顾译的言内语境、社会化语境,使译读能够顺利地理解出原作意欲表达的意义,又要充分照顾原的社会化语境,避免对原本的过度归化,尤其要充分再现原本的情景。从而做到理解准确,表达得当,切合语境,达意传神。  相似文献   

9.
文化障碍是限制可译性的最常见也是最忌简单处理的因素。在语际转换中,文化信息符号的换码是个非常重要的工作。文化信息符号包括民族意识化符号、民族声像化符号、民族社会化符号、民族地域化符号和民族物质化符号。翻译中解决文化障碍的方法主要有分切法、转换法、替代法、阐释和注释法及还原法。  相似文献   

10.
论校园文化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以社会化对校园化的影响为视角,分析探讨社会化中影响校园化的主要因素,以及社会化对校园化的产生、发展水平、性质、功能和这种影响的特点,由此得出关于建设校园化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1.
文化的差异性决定不同文化之间的误读是一种客观存在,译者主体性的发挥是翻译中文化误读成为现实的先决条件,社会文化系统中的诸多因素如历史政治背景、审美情趣、道德观念以及文化意象的表达浓缩在译者身上,通过他的翻译实践产生影响,造成翻译中的文化误读现象。  相似文献   

12.
因为文学翻译属于文学范畴,所以文学翻译家们的文学翻译是再次的创造。在文学翻译的创作工作中,它涉及到两种语言,两种文化的许多因素。翻译作品时,原文的含义适当不适当,内容准确不准确,语言流利不流利,文化特色是如何表达的,这些问题是文学翻译编辑们应该特注重的。本文简要地论述了编辑与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因素等内容。  相似文献   

13.
小议文化因素对中英翻译的影响及解决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英文翻译,往往要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文化背景的缺失,就会给译者造成种种的障碍。如何来认识文化因素的影响以及如何来解决它,是成为一名优秀译者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4.
文章结合制约翻译策略选择的因素,对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教师用书中文化成分的翻译策略进行描述分析,剖析教学领域翻译中更多可供选择的翻译策略.说明在教学领域翻译中,其文化成分的翻译策略并非一成不变.译者在选择翻译策略时具备敏锐的文化意识,即明确翻译策略制约因素特别是翻译目的,根据预期读者的特定文化知识程度,尽可能在译文中充分传达原文的文化内涵,有利于译者更好发挥文化中介作用.为译者从事以教学为目的的翻译,教师的教学翻译以及学生英语学习中增强跨文化意识提供一定思路.  相似文献   

15.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considered to be a significant constituent in translation,an act of culture-specific communication.In the C-E translation,it is a must for a translator first to recognize the cultural factors in a text,and then choose the appropriate way to address them.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ltural gaps of a poem to demonstrate the importance of cultural factors in translation and provide approaches to deal with these diffi culties.  相似文献   

16.
吴琼 《培训与研究》2010,(7):125-128
从《苔丝》两个译本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译文是译者基于自己的翻译立场,在翻译过程中,根据各种关联因素,为了适应并补缺语境而不断做出各种语言选择的语用充实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隐喻作为一种语言修辞现象和认知方式在日常生活中无所不在,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基于不同文化的差异性,英汉隐喻互译策略可划分为归化与异化两种。博弈论视角下,翻译策略选择行为实质上是各种影响因素在译者内心深处的博弈过程,且归化与异化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译者应在英汉隐喻互译过程中灵活地加以选择运用。  相似文献   

18.
在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从一开始就受到意识形态的制约,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制约会通过译者反映到译作中,同时也是解释特殊翻译现象的理据。译入语读者也对译者的主体性起着制约作用,但这种积极的制约往往促使译者做出创造性的努力。通过翻译事实和具体的译例,论述宏观环境下译者主体性所受的三个外部制约。  相似文献   

19.
中外商标翻译除了遵循两种语言的翻译原则和规律外,译者要有深刻的文化意识,要注意研究与两种语言相关的文化因素,特别是译入语国的文化因素。在一定意义上,这是商标译名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根据信息传播理论,从文化因素方面分析和探讨一些中外知名商标翻译的主要策略及文化冲突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并指出商标成功的翻译是与重视两种异质文化的研究和理解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20.
意识形态的制约作用是永恒的,即使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发挥能动性和创造性反抗主流意识形态之时,依然摆脱不掉它的操纵。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存在程度差异性。通过分析中国传统译史上的典型译例,可以发现:一方面译者翻译行为摆脱不掉意识形态的操纵,另一方面译者总是发挥一定程度的主体性;译者主体性发挥的程度差异与意识形态的制约等文化因素存在关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