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在试做初中《生理卫生》全一册 P.67实验1时,发现有这样两个问题,值得教者领会与认识。一、“无色”并不是淀粉被完全消化的标志,实质是Ⅰ_2被唾液还原成Ⅰ~-。我在100毫升水中加1滴 N/10碘液(相当半滴碘酒),显黄色;即使在10~(-5)N 碘液中也能看出黄色。再向变成了无色的第2号试管中加入2滴淀粉糊,结果不显蓝色。说明第2号试管中不存在Ⅰ_2。  相似文献   

2.
《消化器官》一课中,有一个实验“唾液消化淀粉”确实难做,当了几年专职教师了,每次上这一课时,总担心实验不成功。教材上用稀淀粉加入唾液在温水中泡几分钟后,淀粉会沉入管底。滴入碘酒,开始还不变色,摇晃几下,沉淀在下面的淀粉又会遇碘酒变蓝,让试管内的液体又变成了蓝色,望着那变蓝的淀粉液,心中不仅仅是失望,更有些不甘心。读了2005年《科学课》杂志上的《控制好细枝末节》一文后,深受启发,知道了温水应该在37℃左右,但文中所说的用淀粉糊,却没有淀粉液更有利于实验:1.淀粉液更节约原料;2.熬好后的淀粉糊晶莹透明,粘性极强,不易流动,不…  相似文献   

3.
通过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消化作用实验的教学过程的深化 ,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思维、操作、科学语言等素质。初中生物第二册实验七 ,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 (以下简称实验七 )的基本步骤可概括为 :(1 )制备浆糊(2 )取唾液(3 )将浆糊注入试管①号、②号(4 )将清水、唾液分别注入①、②号试管内(5)将①、②号试管同时恒温(6)将碘液滴入①、②号试管内实验通过加清水的①号试管与加唾液的②号试管 ,实验结果①号试管加碘变蓝 ,说明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分解作用 ,通过预习 ,学生能理解实验目的 ,把握操作要领 ,且对实验结果能做到心中…  相似文献   

4.
中师生物学教材第二册在讲酶的性质时,有一个演示实验——“酶在催化作用中所需的外界条件”。其中有一步是:先向试管中加2毫升唾液,再滴加2滴稀氢氧化钠溶液,最后加2毫升淀粉溶液。将试管在37t水浴中加热10分钟后,滴加一滴碘液,观察现象。由于唾液淀粉酶在碱性条件下失活,不能使淀粉水解,因此搞加碘液后,试管内液体应变为蓝色。然而,实验往往以混合液不变蓝而失败。为什么呢?是因为氢氧化钠溶液加得少,混合液的碱性不足以使唾液淀粉酶失活吗?不是。原来,加入的碘首先与溶液中的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无色的碘化钠、碘酸…  相似文献   

5.
例题: 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一个实验对此加以证明.实验材料和用具: 蛋白酶粉剂1%的淀粉糊银氨溶液试管大小烧杯酒精灯三脚架温度计清水唾液滴管解答实验题第一步是关键,那就是审题.  相似文献   

6.
淀粉遇碘变色的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中学生在做生物实验《淀粉的消化》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以下一些问题:(1)面粉糊中滴加革兰氏碘液(I_2—KI溶液),往往不出现蓝色,而出现紫色或黄色。(2)如果出现蓝色,将试管放入水浴中加热,蓝色会慢慢消失;若向热的面粉糊中滴入革兰氏碘液,呈无色或红黄色。(3)面粉糊中加入人造唾液和革兰氏碘液,经水浴加热后,最终还会显现红色或黄色。  相似文献   

7.
教学《食物的营养》一课要让学生学会用碘酒鉴别淀粉的方法,通常的教法是老师为学生备好了淀粉和碘酒.让他们动手试一试,滴一滴碘酒于淀粉上,看看有什么变化。学生饶有兴趣地实验,很快就会发现淀粉遇到碘酒能变成蓝黑色,于是水到渠成,教学任务就算完成了。如此轻松,如此高效,实验是学生做的,结论是学生得出的。因此,我们原来以为这样的科学探究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8.
1引言在“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时,笔者给学生提供了不同的实验材料,比如含淀粉较多的食物:馒头、米饭、土豆、淀粉糊等,让学生选择实验材料、设计并实施自己的方案,最后得出相应的结论。结果大多数选择馒头的同学几乎观察到了同样的的现象:三支试管都变蓝了!也就是说馒头不管是块状还是碎屑,滴的无论是清水还是唾液,遇到碘液都变蓝了,这显然与实验原理不符。到底是什么影响了唾液对馒头的消化?  相似文献   

9.
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是帮助学生掌握消化酶在食物消化中的作用,进一步理解酶在新陈代谢中作用以及酶的特性等知识的一个重要实验.为了让学生灵活掌握运用这部分知识,不少作者对这个实验的方法、步骤和内容作了修改.比较常见的修改是将原实验“向淀粉液先加唾液后加碘酒,溶液不变色”改为“向淀粉液中先加碘酒变蓝色,后加唾液  相似文献   

10.
高中化学(试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第191页有关淀粉水解的实验为:在试管1和试管2里各放入0.5g淀粉,在试管1里加入4mL20%的H2SO4溶液,在试管2里加入4mL水,都加热3~4min.用碱液中和试管1里的H2SO4溶液,把一部分液体倒入试管3.在试管2和试管3里都加入碘溶液,观察有没有蓝色出现.在试管1里加入银氨溶液,稍加热后,观察试管内壁上有无银镜出现.笔者认为该实验有以下瑕疵:  相似文献   

11.
高中化学(试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第191页有关淀粉水解的实验为:在试管1和试管2里各放入0.5g淀粉,在试管1里加入4mL20%的H_2SO_4溶液,在试管2里加人4mL水,都加热3-4min。用碱液中和试管1里的H_2SO_4溶液,把一部分液体倒入试管3。在试管2和试管3里都加入碘溶液,观察有没有蓝色出现。在试管1里加入银氨溶液,稍加热后,观察试管内壁上有无银镜出现。笔者认为该实验有以下瑕疵: (1)就试管3的后续实验而言,中和试管1里的H_2SO_4时,加入NaOH溶液要适量,使水解后的溶液呈中  相似文献   

12.
简易蒸发皿     
在教学《淀粉的观察》实验活动中,有一个实验是将一些淀粉倒在金属勺里,加入少许水,凋成稀糊状进行观察;然后在蜡烛的火焰上加热金属勺中的淀粉糊,观察并描述淀粉糊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吃饭时细细咀嚼就会尝到一股甜津津的味道,这就是因为唾液中的淀粉酶将饭粒中的部分淀粉水解成糊精、麦芽糖和葡萄糖等分子的缘故。为增加学生对酶催化淀粉水解的感性认识可做如下实验。互取甲乙两方试管各加入5mll%的新配制的淀粉溶液,然后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ml新鲜唾液和1ml蒸馏水。振荡后用37%的水浴加热两支试管(夏季在室温下放置即可)。2每隔3~4分钟取出几滴试管中的溶液用碘水检验一次;甲试管中的溶液颜色变浅,而己试管溶液颜色不变,一直为蓝色,十分钟后甲试管中的溶液加碘水不变色,表明淀粉已水解完全,而乙试管中的…  相似文献   

14.
我想要看春天的雨漫,也想要看夏天的傍晚.人间值得,是夏天带给我的感觉. 前两天在餐厅里,晚上提前20分钟去吃饭.去宿舍坐着闲聊,吃着水果,吹着空调.和同学一起看天空渐渐变成蓝黑色,远处的灯一盏盏亮起.楼下有各色花朵点缀在朦胧的月色之中,其中的"七点半"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15.
如何提高“唾液消化淀粉”实验的成功率张建辉(南昌县莲塘一小)学生在做小学自然课本“唾液消化淀粉”这一实验时,往往是失败的多,成功的少,既便有成功的,也带有程度很大的偶然性。因此很有必要认真研究这一实验的机制,用它来指导实验教学。纵观整个实验,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6.
中师《生物》新教材的第六部分,生物的新陈代谢内容中,有一演示实验“酶在催化作用中所需要的外界条件”实验要求是这样的:取六支试管,编号、分别注入2毫升浆糊,然后在1号试管中加2毫升清水,其余试管中各加入2毫升唾液(3号  相似文献   

17.
高中化学教材中,关于淀粉水解的演示实验是这样叙述的: 在两个试管里各放人O.5g淀粉,在第一个试管里加入4mI20%硫酸溶液,在第二个试管里加入4ml水,都加热3-4min.  相似文献   

18.
高健 《今日中学生》2006,(19):31-32
当我们细细地咀嚼馒头或米饭时,会感觉到有甜味,这是为什么呢?原来馒头、米饭中含有淀粉,但淀粉是没有甜味的.馒头或米饭在口腔内的消化过程,既有牙齿和舌的作用,又有唾液的作用.牙齿对馒头和米饭的消化仅仅是把馒头或米饭嚼烂和磨碎,而不会让其中的淀粉变化成别的物质.舌的作用也仅仅是起到搅拌的作用,也不会让淀粉变成别的物质.我们细细咀嚼馒头或米饭时产生的甜味与我们吃过的麦芽糖的甜味很相似.既然牙齿和舌的作用不能改变淀粉的成分,那么淀粉变成有甜味的物质--糖只能是唾液的消化作用产生的结果.你可做下面实验来探究验证.  相似文献   

19.
当我们细细地咀嚼馒头或米饭时,会感觉到有甜味,这是为什么呢?原来馒头、米饭中含有淀粉,但淀粉是没有甜味的。馒头或米饭在口腔内的消化过程,既有牙齿和舌的作用,又有唾液的作用。牙齿对馒头和米饭的消化仅仅是把馒头或米饭嚼烂和磨碎,而不会让其中的淀粉变化成别的物质。舌的作用也仅仅是起到搅拌的作用,也不会让淀粉变成别的物质。我们细细咀嚼馒头或米饭时产生的甜味与我们吃过的麦芽糖的甜味很相似。既然牙齿和舌的作用不能改变淀粉的成分,那么淀粉变成有甜味的物质——糖只能是唾液的消化作用产生的结果。你可做下面实验来探究验证。  相似文献   

20.
常见幼儿吐唾液取乐,这不好。唾液是健康之宝。它是一种消化液,由淀粉酶、溶菌酶、粘蛋白组成。淀粉酶可以使食物中的淀粉初步消化,变成麦芽糖;溶菌酶能捕杀食物里的细菌;粘蛋白可以保护胃粘膜,不让胃酸腐蚀。唾液不足,可引起消化不良,容易得病。所以要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