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想想他们的难处》一课中学生体验活动开展的反思,例证"一境多用,深入挖掘资源";"提前预设,巧妙调整点播";"扩大参与,带入全体学生";"多方互动,交流深化感悟",应是品德教师组织和实施活动,帮助学生获得真切体验的应然追求。  相似文献   

2.
儿童对生活的体验和认知,是形成其品德的重要过程,品德来源于生活,体现于生活。所以在开展儿童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课堂教学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实际的教育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教师要经常反思,不断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品德课程教学必须遵循学生的生活逻辑,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考虑问题,用多种广泛的知识来探讨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相似文献   

4.
想想他们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道德的层次性出发,结合学生的道德认知特点以及小学阶段<品德与社会>学科体系的特定目标要求,以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想想他们的难处>为例,尝试对小学阶段德育课程开发的层次问题进行反思.小学德育课程应该侧重于以生动形象的呈现方式突显规则层次的规范内容,伴随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逐步加强课程设置中道德原则与道德理想的正面引导.  相似文献   

6.
《课标》指出,品德课程要注重学生生活的价值,必须贴近他们的生活,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社会,并以此为基础,提升学生的生活。生活中无数的例子告诉我们,体验所涉及的感官愈多,就愈容易成功,愈令人难忘。品德课上没有从学生的生活出发、缺乏真实的体验的活动设计比比皆是,所以,创设情境,设计真实有效的体验活动,对学生情感的升华、品德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人们在德育课程开发中关注的主要是传递哪些规范以及怎样呈现这些规范,而对规范本身的层次体系及内在关系缺乏应有的重视.本文通过对"想想他们的难处"一课的规范层次分析,尝试探索符合德育重心和规范层次的德育课程的开发路径.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人们在德育课程开发中关注的主要是传递哪些规范以及怎样呈现这些规范,而对规范本身的层次体系及内在关系缺乏应有的重视。本文通过对“想想他们的难处”一课的规范层次分析,尝试探索符合德育重心和规范层次的德育课程的开发路径。  相似文献   

9.
活动目标:1.情感与态度引导学生认识残疾人在生活上有许多困难,了解残疾人身残志坚的事迹,教育学生要尊重而不能歧视残疾人,培养学生对残疾人的关爱之情,并力所能及地帮助残疾人。2.行为与习惯能尊重残疾人,设身处地地为残疾人着想,热情帮助他们解决困难。3.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对残疾人的关心与帮助,培养他们搜集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4.过程与方法通过换位体验、故事交流、资料搜集、小表演等活动,让学生体会残疾人在生活上有许多困难,社会给予残疾人许多关怀,帮助残疾人是每个公民的责任。活动过程:一、换位体验1.对健康的同学们…  相似文献   

10.
倪承周 《广东教育》2007,(10):42-42
[案例] (1)教师出示一集气瓶盛放的二氧化硫,让学生观察现象.问:二氧化硫有什么物理性质?学生回答.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节专题课,是对电功率知识应用的进一步训练。  相似文献   

12.
《登山》是一篇自读课文,讲的是列宁为了看日出两次登山走险路的故事。这也是一篇存在很大争议的课文,有不少人认为这篇课文应该删掉,理由是:1.列宁作为革命领袖却如此不爱惜生命,不值得称道。2.学生年龄小,爱盲从,列宁冒险的行为容易让学生盲目模仿,出现安全隐患。我在引导学生大致学习课文,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后,就将以上观点板书出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你认为文章该删吗?原因是什么?”这样设计有三个方面的考虑:1.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学生应有更广阔的自读空间。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培养其全面认识问题的意识。3.让学生在自我研…  相似文献   

13.
《琥珀》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和形成的必备条件,并从这块琥珀推想出故事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想象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为了使学生自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激起他们对琥珀的兴趣,我在课前作了如下布置:选择你喜欢的途径,利用一周的时间搜集有关琥珀的资料(包括图片)。课后,我对教学中的成与败、得与失、好与差进行了反思。一、做得好的方面1.注重阅读教学的灵活性。师:上节课我们初读并且预习了课文。现在,谁能告诉大家,什么叫推测?(板书:推测)生: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想象不知道的事情。师:大家默读课文,思考…  相似文献   

14.
15.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古代诗文阅读教学这一模块的要求是: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学会解决阅读中的障碍、了解作品的社会影响等等.<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第一首长篇叙事诗.该诗叙述的故事有人物,有情节,有以白描手法刻画的准确、生动的人物形象.如何在本课教学中达到新课程标准对学生提出的这些要求,我的初步设想是让学生通过对本课诗句的理解,从中学习人物形象的刻画手法;通过对主题的理解,了解作品的社会影响.于是,本课教学围绕这个思想展开.……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新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课堂教学正在发生质的改变。新课程改革呼唤"开放的课堂,智慧的课堂,生活的课堂",就是要让学生将身心全部投入到课堂,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诗歌教学中,走进诗歌,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可以让我们体验一段不平凡的人生,经历一次涵养心灵的精神之旅。在和学生一起学习诗歌的过程中,我全力调动学生读诗的兴致,以"感情"为风帆,让每一位学生和我一起踏上奇妙的旅途,"经历"生活的风雨,积淀人生的智慧。七言律诗《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晚年的作品,诗歌"境界高远、气势雄浑、语言精练、意蕴深广、极具沉  相似文献   

17.
《林海》是老舍先生的名篇,课文的第3自然段写得十分优美——“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的确是林海,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多少种绿颜色呀: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恐怕只有画家才能够描绘出这么多的绿颜色来呢!”一年前,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运用比较法学习了课文的第3自然段。学生朗读课文后,我着重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优美,并提出问题:“这段话写了林海的颜色。描写绿颜色的词有很多,但是作者写林海的绿却只用了‘深的,浅的,明的,暗的’,这是为什么呢?”在学生阅读时,我让学生把这几个词替换成“深绿、浅绿、嫩绿、翠绿”等描写…  相似文献   

18.
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就是读,过去的私塾先生就让学生读,反复地读,是大有道理的。今天朗读这种教学方法仍然是非常有效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这篇文章来说,首先,它是以"情"贯穿始终的:有身世孤苦的悲情,有和祖母恩深似海的亲情,又有对圣主的一片忠情,当然也有两难之情在其中。  相似文献   

19.
马长明 《考试周刊》2013,(45):58-59
<正>一、本课题教学的背景我有幸获得开课任务,上课内容是《勾股定理》第一课时。经历了一次试上,一次正式上课和两次反思,这次案例教学活动使我的教学观念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以前我自认为有本科学历,又有一定的教学能力,担任初中数学教学应当没有任何问题。《勾股定理》这堂课至少上过五遍,基本上  相似文献   

20.
打小就喜欢《再别康桥》这首诗,很想有机会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为它唯美的意境面陶醉。记得在一个孤寂清冷的冬日晚上,友人给了我一本《志摩的诗》。耶个晚上我如获至宝,从此记住了一个用生命抒写爱、自由和美的诗人——徐志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