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特殊的区位、丰富的新能源自然禀赋和先发优势,使得环首都地区有必要、也有条件率先成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试点地区。低碳经济带建设是解决京津冀行政隔离问题的有效途径,对于开创低碳繁荣的新局面也具有示范和样板意义。环首都低碳经济带的内涵在于,以低碳作为发展的途径和手段,将环京津高新技术产业带、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首都上游饮用水源保护区整合为一体,其产业图景主要包括新能源、生态旅游、多功能林业、高端农业和循环农业、高端房地产、现代物流业、文化创意产业、建设大学生创业园在内的"七业一园"。构建环首都低碳经济带的政策建议,一是加强宣传,纳入"十二五"规划;二是先行先试,形成长效机制;三是加快推进以生态和水资源为载体的补偿机制的建立;四是加强低碳技术储备和人才储备。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提出以打造新兴产业为主导的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发展规划,为区域内都市型现代农业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指引。通过阐释都市型现代农业内涵及形成与发展因素,在对环首都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进行SWOT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环首都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路径,以实现国务院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提出的京津冀地区“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要求和提升河北省相关区域农业产业与京津的对接度。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面临着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首都经济圈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等新的重大历史机遇。系统规划滞后、对外开放滞后、增长模式滞后、城镇化水平滞后是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京冀联盟",是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的主要障碍,主要体现在发展理念、体制机制和诉求矛盾等方面的制约。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应充分考虑北京正在外溢的产业及人群特点,努力互补而非竞争,实现与北京的全方位对接,把产业隆起、开放开发、特色城镇、生态建设作为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的重点,加强区域间的协调联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京津冀地区一体化协同发展问题再度趋热,镶嵌于其中的京畿地区更是协同发展的核心。然而长期以来中心和外围之间存在着不协调的张力:中心富裕优雅而外围贫困失序,中心资源集聚而外围资源匮乏,经济政治功能凸显而社会建设严重滞后。这就需要我们首先厘定从差异到均衡、从剥夺到互惠的理念;其次,改变京畿地区存在的社会经济发展不协调、中心和外围之间的资源机会配置不均衡、外围地区内部外来人口与本土居民的冲突等二元结构矛盾;最后,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行动起来,改革完善社会体制,建立机构抓手,加强顶层宏观规划设计,开展调研,尤其首要解决衣食住行、教科文卫等基本民生和社会事业,推进良性社会治理。  相似文献   

5.
推进环鄱阳湖地区城市化,是促进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关键之举。文章从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化发展现状、发展路径、发展动力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以生态建设为导向、以制度创新为动力、以科学规划为龙头、建设大中小城市和中心集镇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的环鄱阳湖城市圈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构建环首都河北省域体育健身娱乐产业圈具有独特的自然与文化资源、优越的地理位置、群众参与体育休闲娱乐活动以及完善的体育基础设施等优势,阐述了构建环首都河北省域体育健身娱乐产业圈在规模上"由小到大"、在形式上"圈套圈"的基本思路,编制了构建环首都河北省域体育健身娱乐产业圈的6个步骤。  相似文献   

7.
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步伐的日渐加快,为河北省环首都文化休闲商务区的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河北省的廊坊、保定、承德、张家口4市处于环首都两小时交通圈的黄金地带,拥有独特的休闲与人文旅游资源,为环首都文化休闲商务区的建设提供了资源保障。借鉴省内外发展商务区的经验,河北省文化休闲旅游产品的开发应将文化、休闲区与商务活动区相关联地进行建设,以形成自身特有的品牌,在为首都人民及广大消费者提供休闲服务的同时,更好地促进河北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根据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原则,按照主体功能区划分,对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进行合理布局,打造昌九先进制造业产业带、浙赣铁路沿线高新技术产业带、沿江临港生态产业带、环鄱阳湖生态农业产业带、环鄱阳湖生态旅游产业带,促进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生态化,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社会效益不断提高,成为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生态文明示范区、新型产业集聚区、城乡协调先行区和江西崛起带动区。  相似文献   

9.
胡英花 《考试周刊》2013,(28):102-10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来临,社会对小语种外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环首都经济圈建设框架内,为了更有效地承接首都产业转移和功能分散,必须摒弃传统单一的小语种纯外语人才培养机制,积极探索新型的培养模式以满足环首都经济圈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11.
黄河三角洲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待开发的大河三角洲,有其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扬长避短需要巨额的资金支持。因此,必须积极探讨有效的筹资方式,建立以政府政策和资金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贷款为后盾、外资与社会资金并重的开放式、多元化的筹资体系。  相似文献   

12.
交通运输网络是形成城市体系网络系统和城市群系统的物质条件和必要前提,交通条件的改善对支撑区域经济发展和构建区域最优的空间结构起着重要的作用。黄蓝"两区"的开发特别是黄河三角洲被定位为"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大运量低排放的铁路运输势在必行。在分析滨州铁路现状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滨州铁路交通的调整策略。  相似文献   

13.
14.
在经济特区带出全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和全方位开放的崭新格局、实现创力经济特区的第一步战略目标之后,“特区已不再特”,加上浦东新区的创办,海南经济大特区的政策优势和体制优质大大减弱,在这种情势下,笔者认为,海南经济大特区应审时度势,不失时机地实现从经济特区到生态特区的跨越,切实担负起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先行经验的历史使命,这是海南经济社会在新世纪发展战略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雾霾现象日益严重和频繁,影响的范围也越来越大,给我们的健康、工作、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危害,这使其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之一。雾霾的主要成因是:工厂所排放的废气,交通工具所排放的尾气,煤燃烧、烟花燃放所排放的烟尘,建筑、道路实施工地所产生的各种扬尘等。要想解决雾霾问题,我们应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发展新能源,减少煤炭使用量,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汽车尾气排放,调整产业布局,加速产业升级。只有这样积极发展生态经济,才能够从根本上改变"雾霾"现象。  相似文献   

16.
2018年10月18日,国务院批复《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汉江生态经济带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高质量发展进入新阶段。文章围绕高质量发展时代主题,在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保障研究务实管用原则下,遵循五大发展理论新要求,着眼汉江生态经济带全流域,以汉江生态经济带协调发展理论解读为框架,在分析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不协调的四个主要表现基础上,从生态、区域、产业三个维度入手,依序分别聚焦流域综合治理、主体功能区规划、现代服务制造业,提出汉江生态经济带协调发展路径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生态旅游业成为中国旅游业中发展最迅猛、增长最快的旅游形式,与之相关的许多问题自然成为中国相关学者热议的话题之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在现有的人文、自然资源的基础上,不牺牲生态环境,适当开发生态旅游项目,具有独特的优势和良好的前景,并促进当地经济建设的良性发展,实现当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齐头并进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对江西地方高校来说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本土优势决定了江西地方高校是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智力支持与技术基础。为了让江西地方高校更好地为生态经济区建设在人才培养、技术服务、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提供更好的服务,地方政府应当综合考虑,统筹安排,进行机制创新,实现高校与政府、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