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当最后一队马帮踏着落日薄暮,张扬着"当当……"的锣声,踏着古道上一窝窝马蹄印,向它们心中温暖的港湾,茶马古道上重要的盐茶集散地,沙溪寺登街走来,他们也许由拉萨向中甸到大理,一路向南而来;或许是越过了萨尔温  相似文献   

2.
<正>这个"烦恼"在我的脑海中围绕了十几天直到七月十六日才解决——"应聘"博物馆小小解说员。其实也不是什么应聘,我只是找不到更合适的词来形容,简单来说就是去当当志愿者,介绍介绍文物。应聘分三个环节,分别在七月二日、七月十三日、七月十六日。在老师的介绍下,我踏进了博物馆大门,也就这一刹那,我已经浑然不觉地开始了我的志愿  相似文献   

3.
作为这篇记实文学主人公的王承福,是作者笔端把捉到的一个具有典型性的真实人物。作者介绍王承福是生于唐开元盛世的一个京近郊的农民。天宝之乱中,他被抓去当了十三年的兵。本来他可以因战功混个小军官当当,但他宁愿解甲归田。不过因土地丧失,他已无田可归了。于是,他选择了当圬者———泥水匠的行业。这个行业,用作者的话说是“贱且劳者也。”别人干这一行,觉得抬不起头来,但王承福却“其色若自得者”。因为他有自己的择业,因而乐业的理论,做为精神支柱。他说:“粟,稼而生者也,若布与帛,必蚕绩而后成者也,其他所养生之具,皆待人力而后完…  相似文献   

4.
正"学"在儒家思想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尤其在人性学说中。《论语》首篇有《学而》,《荀子》首篇有《劝学》,后来章炳麟的《訄书》首篇有《原学》。这些文献与著作将有关"学"的文字放置在书的首篇,可见"学"在整个儒家思想体系中意义非凡。到底何为"学"?许慎《说文解字》解释  相似文献   

5.
正"道"是《道德经》的核心概念。在《道德经》的宇宙论中,道生出了天地万物。然而,对于老子宇宙论的实质与展开,学者们却有不同的意见。本文试图通过对"有无"、"生"、"域"与"道"的内涵的探讨,来阐释《道德经》中的本体宇宙论。一、"有"与"无""有"与"无",是《道德经》中一对重要的哲学范畴。《道德经》第一章即言:"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然而,"有"与"无"的具体含义,却难以轻易得知。我认为,  相似文献   

6.
<正>唐诗史学者根据唐诗发展的实际情况,把唐诗的发展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全唐诗》共收入唐人诗歌四万馀首。据笔者粗略统计,诗歌题目中有"清明"字样的共51首,题目中出现"寒食"的共154首;诗歌内容(包括题目)提及"清明"的共134首,诗歌内容(包括题目)提及"寒食"的共201首。另外,诗歌题目中提及"上巳"的共有43首,而诗歌内容(包括部分题名)中有"上巳"的共27首。由此可见,有唐一代,在诗人笔下,"寒食"之名更为普遍而流行。  相似文献   

7.
殷墟甲骨文中有"(芥)"字.其与"往"并非一字.专家们对其释读有不同的看法,但皆有未谛之处.实际上它就是"(苓)"的异构,即"桎"字.它在甲骨文中有"给……戴上足械";"执捕"、"被执捕"、"被执捕的人";"攻伐"、"进攻"几种含义.  相似文献   

8.
<正>经紧张激烈的角逐,法国一年一度的各项文学奖已尘埃落定,各有得主。在法国众多的文学奖中,最重要的有六个奖项,即"龚古尔文学奖"、"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勒诺多文学奖"、"费米娜文学奖"、"美第西文学奖"和"联盟文学奖"。  相似文献   

9.
"睪"与"皋"形体相近发生混同,在文献中二者常常发生混用。古注和现代工具书中注释说"睪有皋音",又往往以通假来解释。我们认为二者声音远隔,不得相通。"睪有皋音"属于两字形体相近混用导致的"音随字转"。  相似文献   

10.
"方"义新解     
<论语·先进>"可使有勇,且知方也"中"方"字的训释古今分歧很大,其意义类别主要有道义、礼法、谋略等,具体训释在十种以上.从<论语>关于"义"的内涵体系、子路在<论语>中表现出的对"义"的认识和行为、文章语境、"方"的词义发展四个方面看,"方"应解为"侠义".  相似文献   

11.
《寻根》2016,(2)
正曾有媒体就"什么最能代表河南"这一问题做过统计调查,所列选项有"豫""中原""郑州""黄河""嵩山""少林寺""烩面""中"等,而"中"在调查中位居前列。就连许多文艺小品中的河南话,也是"中"字连声不断,频登大雅之堂。"中"在汉语中使用很多,最常见的:言区域指中国、中华,如中医、中文;辨方位指中心、中间,如正中、居中;别内外指内里、里面,如家中、心中;称过程指一半,如中途、中叶;谓  相似文献   

12.
正德国美人鱼形象源自传说及诗歌中居住在莱茵河里的女妖洛蕾莱(Loreley)。洛蕾莱的名字由"Lore"和"Ley"组成,"Ley"在古凯尔特语中是礁石的意思,而"Lore"则来自古德语的"lorlen",意思是小声说话。洛蕾莱原本是德国莱茵河畔一块百米高的岩石,石上有一座水流湍急的瀑布,能形成奇特的回声效果,让人感觉像从礁石中发出了窃窃私语般的说话声。相传有水妖常坐在洛雷莱礁石上,因此她被取名为洛蕾莱。据说洛蕾莱是绝世美人,她有一头金色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生育文化有明显的道教因素,有着丰富的道教情怀。在《妇人大全良方》中,求子、孕育、分娩、坐月、洗儿等生育文化中都带有鲜明的道教烙印,如求子文化与道教禁忌,孕育文化与胎神信仰,分娩文化与"安产图"等。生育文化中的道教情怀在《妇人大全良方》中主要表现在"术"的层面,如果提升到"道"的层面,对现代生育文化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乐府传声》是我国古代声乐论著中"成体系、完整、全面、细致而高级"的一部专门著作,远有渊流溯源,大有音乐概览,宽有曲情宫调、深有喉中上下,细有单字解析。这洋洋三十五篇却以"咬字"一纲贯串起来,不仅有"咬字"问题的文化性解释,也有不压其细的技术性说明,不仅有个案性的单篇讲解,也有关联性的交叉叙述,不仅有见诸字面的行文,也有隐于字后的寓意,因此,有称它是一部关于歌唱咬字问题的技术性专著,对"发声"与"咬字"、"唱曲"与"咬字"、"唱情"与"咬字"歌唱技法的重点叙述进行认知,使徐大椿"咬字"诸多理论的深刻阐述能为当今民族声乐演唱与教学提供可借鉴意义的技术指导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象外圜中"本自《二十四诗品》,王夫之引而申之,以此作为诗中"景象"的美感要求:"圜中"即诗中所绘之"景象","象外"即诗中未言之"情感",诗歌应由"圜中"而至"象外"。为论证这一观点,王夫之引入了画论中"咫尺有万里之势"的说法,意在借上乘画作中"以实见虚""以少见多""以有限表现无限"的"生势"过程,来阐明诗歌中"无字处皆其意"的"势"之生成过程。画论与诗论,在"超以象外"的层面上达到一种美学的契合。这实际是对"象外圜中"说的"诗画合一"式阐释。王夫之对"象外圜中"说的阐说,开启了内视觉的维度,这对厘清古典诗论中"诗中有画"的内涵,乃至重新认识其现代意义,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史记》开创了"因人叙事"的纪传体撰史法,叙事逻辑清晰,人物点评精准,着重突出了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太史公曰"中既有肯定的正面人物评价,也有否定的负面评价,深刻体现出中国史官治学、著史的精髓——"不为尊者讳"。众所周知,正、反面人物都对历史进程有重大影响,二者不可或缺,正所谓"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研究《史记》中的负面人物评价对建立中国史实事求是的研究传统具有重大意义。在《史记》所载的诸多负面评价中,最高级别、最典型的莫过于"为天下笑"。在这一部书内,光写到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三千七百多个,单独立传的  相似文献   

17.
在古代尤其是先秦两汉典籍中,"三年"一词主要存在于哲学、伦理习俗、政治、经济、礼乐教育等语境中,对伦理习俗和政治语境有较强的优选性,在年头时间和"三"字组合中具有强势存在的地位,这使得"三年"具有了典型文化概念的价值.这种优选性和强势存在的地位有三个来源:一是中国古代"尚三"文化传统;二是天人合一的中国哲学本质;三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  相似文献   

18.
正啸,最早在先秦文献中便有出现:"之子归,不我过,其啸也歌。"(《诗经·召南·江有汜》)。魏晋南北朝、唐朝、宋元明清的诗文中都不断出现"啸",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啸"也被赋予了不同的内涵。这其中善"啸"之人可谓不胜枚举:诸葛亮、阮籍、陶渊明、李白、王维、苏轼……当然这里的"啸"已经不仅仅停留在发出声音,而是浸透在诗词歌赋中了。一、"啸"的含义学者们对"啸"的意思众说纷纭,归纳后,  相似文献   

19.
郑熊 《华夏文化》2016,(1):38-39
正对儒家经典《周易》的研究,目前存在多种方式,其中就有从具体概念入手来研究。现有从概念入手来研究《周易》的成果,主要涉及到"诚信"、"象"、"天地"、"周"、"小"等,对《周易》"中"概念的研究则不多见。此外,儒学在发展过程中,形而上学化的趋势非常明显,从具体概念含义的演变来考察儒学形而上学化趋势,这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就希望通过对《周易》"中"含义的解读,来显现儒学发展的形而上学化。  相似文献   

20.
正庄子在《庄子》一书中写了11个梦。其中最著名的是他在《齐物论》中写的"梦蝶"或叫"蝶梦":"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这个寓言是如此驰名,以致"梦蝶真人"、"梦蝶翁"成了庄子的代名词。"梦蝶床"也成了重要的文学意象。庄子的蝶梦在中国哲学、美学、文学、艺术史上影响很大,中国古诗文中关于"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