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学文化是现代大学组织的灵魂和精神,要提高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创建高效能的一流大学组织,必须加强转型时期大学文化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导向功能、凝聚功能和规范功能。从组织文化的视角分析当前大学文化建设所面临的形势,讨论转型时期重建大学文化的重大意义,目的是充分发挥大学组织文化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2.
3.
在我国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时期,文化产业以其凸现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而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经济转型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其根源主要是人们思想观念转变的困难,法律法规制定的滞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不适应,并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的各个子系统中,文化与高等教育的关系总是最为密切,最为直接的。政治、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总是通过文化这一中介进行的。文化功能是高等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原生功能。高等教育与文化天然是水乳交融的关系,中外教育史和文化史都深刻地说明了这一点。而且,越处于卓越文化的前沿,越主动顺应文化变迁,高等教育越是繁荣。反之,亦然。在外国教育史上,英国的牛津和剑桥就曾拒绝与文化变迁同步,导致了高等教育的相对滞后。在中国历史上,北大的蔡元培时期则是正面的例证。当代中国处于文化转型期,高等教育能否发挥其作用,发挥什么作用,怎样发挥作用是本文的主要议题。  相似文献   

6.
我们要分析转型时期(即2004年后)的大学英语教学的状况,如大学英语和高中英语的《课程标准》界限逐渐模糊,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不再是强制性的统一考试,现代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提高,以及现在的大学英语教学尴尬的境地,明确转型时期我国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应如何有效进行,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适应个人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为了有效地应对“经济转型”给青少年继承传统美德带来的冲击,我们必须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目的、意义、对策等,再进行一番深入的思考。针对青少年的特点,明确哪些是应该继承和弘扬的重点,以形成以“经济转型”相呼应的传统美德教育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措施。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末我国高等教育的投资体制和大学科研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高等教育制度逐步建立,高校取得了独立法人的地位,我国高等教育逐步由政府举办向社会举办转  相似文献   

9.
教师文化蕴涵了教师群体的共同价值体系与行为规范,在教师职业群体中起到指导专业实践的作用,从而促进或制约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在专业发展语境中,我们需要加大教师文化转型,包括教师文化价值取向从工具型向意义型转变、管理文化从被动型向自觉型转变、学术文化从单一型向多元型转变、合作文化从"人为"型向"自为"型转变,以更好地促进大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现代科学呈现出一种以高度综合为主的集约化发展趋势。文章基于经济转型时期,我国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所反映出的对于高校跨专业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根据现实的分析与思考,力求通过建立弹性的管理制度、促进专业间的沟通、建立优质的教师队伍、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构建完善灵活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等方式,实现我国高校跨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大学文化予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作用在其营造了一种隐形的、无声的环境氛围,使置身于其中的学子每时每刻无不感受着对知识、对科学、对真理的强烈渴求,进而自觉、自律于修身向学。“追求真理、服务社会”的使命文化、开放宽容的自由文化、鼓励质疑的批判文化是大学文化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三类文化形态,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有着重要作用。大学应确立和守护自己的使命选择,倡导并推行通识教育,营造鼓励质疑的学风和教风,积极营造相应的这三种文化,培养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2.
大学文化与校园文化,是培养人才素质、品质的背景与底色,它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国的高等教育,其校园文化与大学文化的蝉变是由欧美模式转向苏联模式,21世纪,中国高校文化建设要超越已有的模式,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而突出自己的特色,这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随着茶文化专业作为特色专业进入高等院校教育体系,中国现代茶文化学科初步形成。运用文献综述描述中国茶文化学科建设的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及推进措施,通过对武夷学院个案分析,阐述茶文化经济学科建设为社会经济服务的动因并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质量管理等方面提出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4.
高校校园文化从宏观上来讲,它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部分,对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从微观上来讲,它是展现大学精神风貌、昭示现代科技与文明的旗帜,对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塑造与培养具有重要影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以及新的科学技术的应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着新的严峻挑战。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如何应对时代发展带来的挑战,成为高校文化建设无法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是中国未来先进文化和领导者的潜在群体。在培养他们具有综合文化素质的同时,一定要培养他们具备高品味文化和高超的领导才能,这里的核心和重点是必须构建、塑造他们的辩证思维品质和哲学文化素养。这个哲学文化是基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理性思维形态上所达到的一种状态和程度。构建属于自己的理性头脑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最高境界。哲学文化是大学思想道德教育所要追求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一种典型的农业文化,它与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亟待加以改造和转化。这就需要立足市场经济发展现实,对传统文化进行去粗取精,在批判中有继承,在继承中有改造,在改造中有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之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7.
教育评价是高校质量文化建设的价值导向,对高校质量观的形成和质量行为的产生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在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高校质量文化建设应立足大学使命,从被动接收外部评价转化为主动拓展内部自发自觉的质量文化,从宏观的外部评价、中观的学校自评价和微观的师生评价三个层面探索高校质量文化建设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西方化的撞击。因此,反思西方化中的一些现象,寻找影响中华民族深层心理的化资源,并使之宏扬光大,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化传播是现代社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文化传播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互动的,它们相互伴生,相互促进。经济发展的水平决定了文化传播的水平,文化传播的发展又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郑新胜 《闽江学院学报》2012,33(6):123-126,130
地域文化是地方高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资源。寻找地域文化与地方高校素质教育的结合点,对于加强素质教育,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空间,实现文化育人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