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纸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报纸市场化运作,使得报纸商品性的一面越来越凸现出来。报纸的信息质量,即报纸所传播的信息的有效性和丰富性,也成为读者关注的一个焦点。市场经济时代的读者已把报纸信息质量的好坏与自己的权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们希望订购的报纸所提供的信息都是有价值的信息,应该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不能损害其合法权益。努力满足读者的信息获知权作为一种大众媒介,传播信息是报纸的主要特征。报纸通过传播各种各样的信息来争取和吸引更多读者阅读和订购,从而实现其办报目的;而读者则期望从报纸上获知更多、更及时、…  相似文献   

2.
杨克勤 《新闻界》2003,(6):26-26,32
报纸作为商品,它有两次销售过程,第一次销售过程就是把报纸所刊载的内容卖给读者,第二次销售过程是把报纸版面卖给广告客户。要成功实现报纸的这两次销售,主要取决于报纸本身。广告,被称为报纸的血液,它的多少(这里指广告收入的多少,而不是指广告刊登量的多少),代表着报纸健康发展的程度。而报纸本身质量的高低,又反过来决定着广告收入的多少。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报纸发行盈亏点界定报纸发行的盈亏点是指:当报纸的发行量(这是一个相对不变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发行本身就开始盈利;反之,如果没达到这个量时,发行本身就处于亏损状态。这…  相似文献   

3.
初敏 《青年记者》2017,(11):94-95
美国出版的《报业管理艺术》一书中重点强调“一种新型管理观念”.他们首先着重提出报刊经营管理意识的一个盲区:“在每天出版报纸的企业,管理者却很容易忘记存在着两种产品,忘记这两种产品都是报纸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并着意强调:“对报业领导来说,管理上的着眼点就是把报纸的经营当作在生产两种完全不同的产品,每个产品都用不同素材制造,每个产品又投入不同的市场.第一种产品是印刷出的报纸所包容的‘信息’,即把每日的新闻和广告集中起来卖给读者.第二种产品是‘读者’,即用报纸上的信息吸引和获得读者,再卖给广告客户.”通俗讲就是,既卖刊,又卖“人”.以编刊为读者服务的方式再次为广告商服务,前后以两种产品连卖两次,就是期刊经营的最大奥秘所在.  相似文献   

4.
报纸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的销售模式和一般商品不一样。一般商品进入流通阶段,成本分摊在价格上,一次性从顾客手中取回。而报纸是二次销售的产品,第一次即发行,直接向读者销售内容并获取读者的“注意力”;第二次销售是卖广告,将在发行中赚到的“注意力”作为商品,卖给广告客户。报纸的两次销售模式,使报纸的成本回收分散到广告和发行两块。  相似文献   

5.
报纸是一种商品,但又不同于一般的商品。一般商品的价格,是按照成本原则确定的,生产者总是以高于成本的价格出售商品,只有这样才有钱赚;报纸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却可以“反其道而行之”。有的报纸的出售价十分低廉,甚至低到不足抵偿报纸的成本。即使这样,报纸不仅不会亏本,而且获得长足的发展,其“秘密”就在于“报纸双重出售方式”的魔力。 一、什么是报纸的“双重出售方式” 报纸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双重出售方式”是报纸商品性的最重要的特性。 1、报纸的新闻信息(包括文娱副刊)版面向读者的销售。新闻版面是不允许按商品形式买卖的,但从新闻信息转入读者手中的过程来说,它是以买卖形式出现的。读者花钱买报纸,因为报纸上面有自己“求知”的文字和图片材料。读者是新闻信息版面的出售对象,也是新闻信息传达和告知的对象。  相似文献   

6.
视窗·方法     
●读者群体是个模糊概念北京青年报原社长崔恩卿在新闻出版总署举办的首期全国报纸编辑策划与创新提高班的演讲中提出:读者群体是个模糊概念,它不可能精确。综合性报纸千万不要走所谓高端、尖端路线,不能走高精尖。报道刘晓庆,绝不是为了给刘晓庆看,而是为了给刘晓庆的影迷看;报道企业家,也绝不是为了给企业家看。不要以为企业家关注你,认为你报纸好,就一定是好事,真正买报纸的是大众。有钱有势的、坐机关的是不买报纸的,买报纸的还是那些坐地铁、坐公交的普通老百姓,都市报的零售大部分还是卖给了这些读者。崔恩卿说,他在北京青年报时,对这…  相似文献   

7.
据悉,沈阳师范大学与辽宁日报报业集团合办的报业发行营销专业起步良好,这是我国大学开设的第一个为报业发行培养实用人才的专业,受到欢迎。发行被誉为报纸的“生命线”。这根“生命线”直接关系到报纸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实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报纸作为“内容产业”,存在着“二次销售”,第一次销售是把报纸产品卖给读者,也就是发行,第二次销售是把读者的“注意力”资源卖给广告商。不能向读者完成第一次销售,便难以向广告商进行第二次销售,“两个效益”就更无从谈起了。正是基于此,各报社都把发行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上,为发行部门配置了精…  相似文献   

8.
星期天陪妻子逛商店,整整一个上午,转了几家大商场,也没花出一分钱。回到报社大院,信步走进自选商店,转了一圈,就选购了一百多元的小商品。也许,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超市货架理论“的魔力所在:商品丰富,物美价廉,方便顾客,自由挑选。把这个理论引用到报纸版面上,就是要把稿件摆放好,吸引读者都来阅读新闻。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相互交叉的社会,特别是电视、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出现后,新闻的传播功能早已发生了质的变化。一方面,新闻传播信息的功能不仅加强了,而且速度更快了;另一方面,读者从各个渠道都可以接受信息,看报纸不再仅仅局限于了解信息,而且更重要的目的是解读信息。也就是说,读者看报纸不仅要求有没有“可读性“,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求有没有“必读性“。有人说,读者拿到一张报纸,对于一个版面上的稿件只能“瞅上一眼“,有“必读“的新闻就细看一下,没有“必读“的新闻就随手翻过去了,对于版面工作者而言,就是要运用“超市货架理论“,把可看的新闻摆放好,不是让读者可看可不看,而是吸引读者必须看下去。一目了然 方便读者走进超市,可以悠闲地浏览商品,也可以直奔某一货架选取自己需要的商品,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进超市本来是闲着无事走走看看,根本就没想买什...  相似文献   

9.
张颖 《青年记者》2003,(8):30-30,52
把报纸卖给读者,再把读者卖给广告商,即报纸的“二次销售”过程。报纸编辑、广告、发行工作的重点,就是完善“二次销售”过程中的各个要素和环节,近年崛起的早、晚报和生活报等都市类报纸对此尤为重视。很多媒体人的目光聚焦在如何精确定位读者群体、如何增加或控制发行量、最终如何吸引广告客户上。随着城市人群消费内容的不断丰富,报纸广告的类型也日益多样,因此,对广告类型的细分变得必要。  相似文献   

10.
五十年代报纸商品性的论争 1956年,当时担任复旦大学新闻系主任的王中教授提出了报纸是商品的见解,使新闻界大为震动。他指出:“报纸要根据读者需要来办,这是办好报纸的根本问题。离开读者的需要,只把报纸当作党的宣传武器,不把它当成读者要花五分钱购买的一种商品,报纸必然不会受读者欢迎的。”又说:“我认为报纸有两重性:一重是宣传工具,一重是商品,而且是在商品性的基础上发挥宣传工具的作用。”这些新闻学的基本原理,道理很明白,今天看来理由也很充足,所以那时许多学生和年轻的新闻工作者很拥护他的见解。可是也有相当一部分涉世颇深、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新闻干部则持怀疑、反对态度。因为一提到”商品”,人们马上联想到做生意、追求利润。王中教授提出的报纸是商品的见解,原是从西方新闻学中引进的,以“商品”这一概念来表述报纸的属性,就当时的经济体制而言,使用得并不贴切。在五十年代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实际上只有产品分配没有商品交  相似文献   

11.
一、市场形势逼迫法制类报纸必须办好要闻版,以参与市场竞争 要闻版是一张报纸的“拳头”,是吸引读者的亮点。据北京地区报纸读者的调查,有76%的读者之所以喜欢阅读报纸,为的是从报纸上获取各类新闻。这个数字也告诉法制类报纸这样一个信息,就是要办好要闻版,用高质量的法制新闻去赢得76%的读者中的一部乃至大部。这份调查材料又说,通过读报纸学习法律知识的读者约占34%,与通过读报了解经济、文化、体育、卫生、生活等方面信息的读者数量相比居于中游。这又提示法制类报纸,必须把办好要闻版和充分施展自身在法律专业知识方面的专长结合起来,以生动活泼的法制新闻和具有权威性的对法律知识的宣传,赢得更多读者的关注与喜爱。这份调查材料还表明,“在报摊邮亭零买报纸已成为读者第一位的读报来源”,在18岁以上的读者当中。52%的人是“在报摊或邮亭零买”而获得和阅读报纸的。因此,法制类报纸应当及早对自己的发行方式、发行渠道作出战略性调整,在巩固和发展固定订户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和面向零售市场。而要做到这一点,办好要闻版,把良好的第一印象展现在读者面前,吸引和促使他们慷慨解囊就成了自然和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从目前报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来看,地域化是报纸未来发展的方向。把自己的报纸办成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城市群的“主流媒体”,成为许多报纸的追求。通过创办《许昌日报·社会晨刊》,我们得到一点儿认识:要想办成一个区域的主流媒体,必须冲破只办一张“新闻纸”的观念。不仅要从“传媒”的角度,将报纸办成传播信息的通道,还要通过报纸,为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行为出谋划策,并服务和影响普通大众的生活方式。使报纸既成为一个地区的信息标志、信息权威,又成为许多公益活动的载体。正是靠着这样的理念,我们赢得了读者的信赖与厚爱。(一…  相似文献   

13.
面对纷繁叠出的报纸,读者总是最先选择适合自己心理口味的报纸去阅读。办报人如何使自己的报纸赢得读者,成为他们接受传播的第一选择,这是报业竞争的一个重要问题。按说,报纸贴近读者,服务读者已不是什么新话题。但事物的发展规律往往是,道理人人知道,效果却不相同。原因大概是办报人没有很好地解决知和行的问题。那么怎样使读者最先阅读你的报  相似文献   

14.
如何办出自己报纸的特色?我们的体会是:第一,要有自己的战略构思。这一点主要是报社领导思考的问题。一位报纸宣传的指挥者,应当考虑到把报纸办成什么面貌,办出什么风格。在一个总的指导思想下,对每个版又有什么构思?既有宏观的,又有微观的;既有  相似文献   

15.
浅论报纸读者忠诚度的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宫京成 《新闻界》2005,(3):38-39,51
报纸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是一种服务类信息商品,赢得读者忠诚感是报纸进入同质化竞争时代以后在报业市场立足的关键所在。报纸读者忠诚感是读者在对报纸提供的信息服务满意的基础上而形成的长期购买这种报纸的强烈愿望,并体现为长期保持购买并阅读该报纸的行为。读者对一张报纸的忠诚感是有强弱之分的,通过行为表现,可以测量他们的“忠诚度”。读者忠诚度是衡量报纸产品价值和广告价值的重要指标,是报业市场调查中的一个子指标。当前,  相似文献   

16.
省报——大众日报。省城——济南。影响力——评价报纸的一个重要标志,主要是看报纸是否是本埠读者的第一和最重要的信息源。作为权力机关所在地,济南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及金融中心。同样,济南还是作为中共山东省委机关报大众日报的总部所在地。无论是从现实需要出发,还是从新闻规律着眼,渗透并战领济南市场,最大限度地扩大省报在省城的影响力,都是每一个大众报人应该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报纸是办给群众看的,因而,办好一张报纸,必须尊重读者,顾及读者的兴趣、爱好,考虑读者的接受水平。我们的读者并不是一个容器,你注入什么,他就接收什么,而是有生命、有思维的活人,他们有选择地接受外界的一切,并依根自己的标准,对所接受的东西作出评价。西  相似文献   

18.
《青年记者》2012,(30):46
是否设立"付费墙"一直困扰着报媒。不同意见争论的焦点在于:读者是报纸的客户,还是报纸要卖给广告商的产品?对这个问题,德国的《日报》认为,读者是报纸的主人,《日报》是由1.2万名读者组成的合作制企业。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专业财经媒体,<日本经济新闻>除了像其他报纸一样将记者采集到的各种信息用于报纸,还将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加工,提高其附加值,使自己成为一个将经济信息变成商品的信息供应商集团.  相似文献   

20.
如今纸媒已进入了“读图时代”,“图文并茂”成为当今报纸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图片新闻是报纸这一特殊商品中重要的包装元素和商品要素,被称为报纸的“眼睛”。要让报纸的“眼睛”亮起来,新闻图片要“善于说话”,要能通过图片给读者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最大限度满足读者对新闻信息的需求。突发事件报道以其自身灾难性、不可预知性、现场性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